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68篇
  免费   642篇
  国内免费   266篇
耳鼻咽喉   86篇
儿科学   99篇
妇产科学   118篇
基础医学   286篇
口腔科学   201篇
临床医学   4541篇
内科学   913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308篇
特种医学   5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2268篇
综合类   7624篇
预防医学   1425篇
眼科学   186篇
药学   3759篇
  40篇
中国医学   1204篇
肿瘤学   583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400篇
  2022年   361篇
  2021年   477篇
  2020年   484篇
  2019年   495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445篇
  2016年   495篇
  2015年   568篇
  2014年   1155篇
  2013年   1177篇
  2012年   1463篇
  2011年   1504篇
  2010年   1386篇
  2009年   1279篇
  2008年   1584篇
  2007年   1562篇
  2006年   1340篇
  2005年   1684篇
  2004年   1602篇
  2003年   1669篇
  2002年   725篇
  2001年   476篇
  2000年   382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ICU镇静研究和应用的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病人实施适度镇静已成为ICU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镇静可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消除病人焦虑,增加对机械 通气的耐受,有利于护理等。本文主要阐述成人ICU镇静的镇静深度评分系统,药物的选择,使用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2.
不同术后镇痛模式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术后镇痛模式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妇科手术患者,按术后不同镇痛模式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3、7 d采静脉血样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和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结果与术前比,PCEA组术后1 d RCR、RFER显著上升(P<0.05),RFIR显著下降(P<0.05),术后3 d RCR、RFER仍显著上升(P<0.05),而RICR显著下降(P<0.05);PCIA组术后1 d RCR、RFER显著下降(P<0.05),RFIR、RICR显著上升(P<0.05);PCIA组术后1、3 d RCR、RFER比PCEA组显著降低(P<0.05),而RICR显著上升(P<0.05);两组各参数在术后7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PCEA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稳定和恢复作用明显强于PCIA。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评价不同镇静方法在小儿骶管麻醉术中镇静的优缺点 ,从而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镇静方法。方法 选择 45例ASAⅠ~Ⅱ级在骶管麻醉下行择期下腹部、会阴短小手术的患儿 ,体重 9~ 2 4kg。随机分为氟芬合剂对照组 (I)组、咪唑安定 (M )组和异丙酚 (P)组 ,每组 15例。I组 :氟芬合剂 (芬太尼 2 μg/kg) ;M组 :静脉泵注咪唑安定 1.5~ 2 .0 μg/kg·min ;P组 :静脉泵注异丙酚 2 5~ 75 μg/kg·min。每组患儿术中镇静评分在 2~ 4分。 结果 I组镇静效果比M组和P组差 (P <0 .0 5 ) ,呼吸抑制和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清醒时间I组比M组和P组延长 ,M组比P组延长 (P <0 .0 5 )。结论 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或咪唑安定是小儿骶管麻醉术中较为理想的镇静方法。  相似文献   
104.
非住院腹腔镜手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非住院手术(Day surgery)可明显减少医疗费用,缩短治疗时间,避免或减少医源性感染等优点,近几年来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研究热点。腹腔镜技术和麻醉技术的显著进步,促进了全麻非住院手术的发展。据统计,  相似文献   
105.
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发病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3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肝内胆管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症状无特异性,AFP检查均为阴性,血CEA检查升高显著3例,4例术前诊断为肝内胆管癌,8例误诊,本组行根治性切除5例(41.6%),姑息性手术7例。结论肝内胆管癌误诊率高,根治性手术率低,熟悉本病的临床特征,B超检查仍是首选方法。术中病理学检查是避免误诊漏诊的重要方法,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本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结肠癌急性梗阻是外科较常见的急腹症。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大肠癌患者98例,其中急性梗阻经手术治疗2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7.
108.
将我科85例胆道手术前后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9.
林哲 《浙江创伤外科》2004,9(4):280-28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外科最大手术之一,它主要适用于壶腹癌、胰头癌、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及胰头、十二指肠外伤等疾病.该手术范围广,创伤大,步骤复杂,术中、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术中医师和护士的默契配合,力求稳妥、准确、迅速地完成手术,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0.
自发性结肠破裂是指结肠在无明显的病理改变或无外伤所致的突发性穿孔,病死率较高。好发于老年人,尤其肥胖、高血压者多见。本病因其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多难以明确诊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现将本院1993-2002年收治的2例及外院3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