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36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827篇
预防医学   123篇
眼科学   1527篇
药学   251篇
  7篇
中国医学   19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视力残疾的病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中区近5年来视力残疾的状况、特点及致残病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由指定眼科医师进行多次常规及特殊检查,分析403例806只眼的调查资料。结果:0~14岁儿童组人群的主要致残因素是先天遗传、屈光不正/弱视、斜视/弱视、角膜病和视神经病变;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为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神经病变;其他人群依次为高度近视网脱及黄斑变性、眼外伤、角膜病、青光眼和视网膜病变。结论: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应制定相应的预防视残措施。重点开展孕期保健工作及遗传咨询,加大眼部疾病预防知识宣传,预防眼部感染和外伤,积极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62.
电针治疗麻痹性斜视8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疗效。方法:以眼区肌麻痹不同分为上提肌、外直肌、内直肌、全眼肌麻痹四组,每组取穴以眼区附近腧穴为主,眼周围较远处及四肢远端的腧穴为配穴。结果:痊愈64例,显效20例,无效5例。结论:电针治疗四组肌痹性斜视,疗效确定,但晴明、球后二穴不采用电针以防出血,操作以深轻刺为好。  相似文献   
63.
麻痹性斜视是以一条或数条眼外肌完全或不完全麻痹而引起的眼位偏斜 ,以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眩晕、恶心、呕吐等为特征的眼病 ,为眼科临床凶病 ,多一眼发病 ,起病突然 ,患者往往因严重的自觉症状而影响工作及生活。麻痹性斜视的治疗方药基本上是在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应用的 ,也可采用专方治疗此病。1 辨证分型治疗辨证论治是中医主要的治疗手段 ,分型的目的在于为临床施治提供依据。至今 ,中医对本病的分型尚不统一 ,方药各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脾虚中气不足型 :治以健脾益气升阳 ,方用补中益气汤或培土健肌汤加减 ;(2 )风邪入…  相似文献   
64.
麻痹性斜视相当于中医学之视歧,最早见于《灵枢·大惑论》:“精散则视歧,视歧则见两物”。其突出和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生的视一为二物(1)。医治此病中医主要采用针灸疗法,但一般针刺治疗以眶周围穴为主(2,3),由于这些穴位距眼球较近,一方面患者就治时易产生恐惧心理或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而影响疗效;另一方面一部分腧穴针刺操作技术难度相对较大,易引起出血、晕针等异常情况,动摇了患者继续治疗的决心,常导致患者放弃针刺治疗。近年来我们运用中医根结标本理论取穴配方,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取得较好疗效,兹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诊断标准出现…  相似文献   
65.
作者自2003~2004年用氯胺酮静脉点滴与芬太尼 非去极化肌松剂 氨氟醚吸入维持麻醉的两种方式,对两组共60例小儿斜视手术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6.
焦永红  段安丽  王京辉  卢炜  魏文斌  刘宁朴  吴晓  张方华 《眼科》2004,13(4):224-226,i001
目的 :针对应用 36 0°视网膜切开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出现黄斑转位的患者 ,分析发生视网膜旋转、黄斑转位的原因 ,并探讨旋转性斜视和复视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例因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眼 ,行松弛性 36 0°视网膜切开术后视网膜复位 ,但发生黄斑转位。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双眼视功能、主客观偏斜和眼位情况、视网膜旋转度数及黄斑移位程度。结果 :病例 1随诊 2 1个月 ,术后 15个月取出硅油 ,视力从眼前光感提高到 0 0 1;病例 2随诊 3个月 ,硅油存留 ,视力从眼前光感提高到 0 0 3。 2例患者均有垂直和水平斜视 ,黄斑旋转 4 0°~ 5 0° ,黄斑移位约 1 5DD(discdi ameter,视盘直径 ) ,均有主观视物偏斜症状。结论 :36 0°视网膜切开术可能造成视网膜旋转、黄斑转位 ,出现旋转性斜视和复视。  相似文献   
67.
增视能训练软件脱抑制治疗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卢炜  成娟娟 《眼科》2004,13(4):214-215
斜视发生后为了避免知觉障碍复视和混淆视,大部分的患者发生抑制。抑制的形成使斜视患者主观上感觉舒适,同时由于斜视产生的抑制使患者的双眼视功能丧失。斜视治疗最主要的目的是双眼视觉的重建。在斜视手术治疗前了解双眼视觉的情况,显得尤为重要。同视机检查是国内外评价双眼视功能的重要检查仪器,而在斜视术前检查时,由  相似文献   
68.
上斜肌前部前徙术治疗上斜肌麻痹的外旋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术中可调整缝线的上斜肌前部前徙术治疗上斜肌麻痹的外旋斜的效果。方法 对6例(9眼)外旋斜患者(其中双眼外旋斜和单眼外旋斜各3例)行此术式,在术前、术中、术后1周分别行双马多氏杆检查第一眼位的主观旋转斜。分析旋转斜度与手术量的关系及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术前都存在正前方及下方双眼复视症状,第一眼位的外旋斜5~15。,平均10.5。。术毕双马多氏杆检查第一眼位为0^o~内旋斜5^o,平均内旋斜3.7^o。术后所有患者正前方及向下看复视症状消失,术后1周为外旋2^o~内旋4^o,平均内旋1.4^o。其中2例患者术后7个月复诊,一例外旋斜3^o;另一例为旋转斜0^o,都未出现明显复视症状。结论 术中可调整缝线的上斜肌前部前徙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矫正上斜肌麻痹的外旋斜的手术方式,常需要过矫至内旋5^o左右来代偿术后出现的回退。  相似文献   
69.
眼球后退综合征的手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兰俊  吴夕  黎晓新 《眼科研究》2004,22(2):194-196
目的 探讨眼球后退综合征(DRS)手术设计的特点。方法 11例眼球后退综合征患者,采用常规的方法检查眼位,单眼、双眼水平注视野,异常头位的偏斜角度。手术方式患眼外直肌不等量后徙。结果 原在位外斜,双眼注视野位于患眼颞侧,面部转向健眼一侧。手术后外斜视得到矫正,异常头位消失。结论 为了矫正原在位存在外斜视,即使外直肌力量不足,手术后外转进一步受限,也需减弱外直肌,以期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0.
MTI摄影筛查仪筛查婴幼儿斜视和屈光不正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MTI摄影筛查仪在眼科门诊对婴幼儿进行斜视和屈光不正筛查的价值。方法 对门诊的226例婴幼儿进行了筛查,阳性结果的病例再进行眼科常规检查,二者进行对比。结果 儿童合作率为100%,筛查结果异常率达22.84%,其中屈光不正占16.99%,斜视占5.75%。预测阳性率分别为斜视100%、远视100%、近视76.92%、散光88.88%、屈光参差87.50%。结论 MTI摄影筛查仪对婴幼儿斜视和屈光不正有很高的预测阳性率,它与眼科常规检查的结合可以提高防治弱视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