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6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总结用同视机、Titmus 立体视觉图和颜氏立体视觉图检查共同性斜视患者的结果。内斜视237例,13.08%为视觉抑制;45.57%为ARC;41.35%为NRC。外斜视130例中,视觉抑制、ARC,和NRC分别为13.85%、56.15%和30.00%。NRC 的内斜视和外斜视者分别有47.96%和35.90%有立体知觉。同视机检查有立体知觉者,用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还有相当部份没有立体视觉。结果的差异和所用的检查图有关。本文还讨论双眼视觉和斜视类型、发病年龄和病程的关系。还讨论了手术矫治、抗抑制和/或闪光治疗对恢复双眼视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翼状胬肉手术致麻痹性外斜视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翼状胬肉切除术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手术并发症并不多见,偶有眼外肌损伤引起麻痹性斜视,术中或术后的处理技术对预后很重要。我们诊治了一例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的麻痹性外斜视患者,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伍××,男性,49岁。患者于1995年12月底在外院行左眼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即发现复视及左眼向外偏斜,左眼球不能向右转动。于1996年4月22日以左眼麻痹性外斜视收入院。入院检查所见: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0-9,试镜片不能提高。右眼鼻侧睑裂部球结膜翼状胬肉增厚,并越过角膜内侧缘2…  相似文献   
3.
麦光焕  刘素容 《广东医学》1990,11(3):31-33,2
为了了解广东的低视力流行病学状况和为今后开展低视力的研究及康复服务工作提供依据,现把1987年广东省残疾人抽样调查中有关低视力部分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样本设计:由省统计局按国务院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简称“残调办”)统一规定的方法——概率比例抽样法,按城、乡和地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续发性外斜视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和归纳自发性续发性外斜视的临床特点,探讨外斜视漂移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斜视弱视专科门诊就诊的8例自发性续发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和总结,包括患者的出生史、视力、屈光状态、斜视度、双眼视功能、治疗措施等.结果 患者均原为调节性内斜视,具有弱视、运动性融合功能低下甚至丧失,以及在早年接受足度或近足度远视镜矫正治疗等临床特点.结论 外斜视漂移并不少见,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其发病可能是融合机制、神经动力因素和解剖因素的合力结果.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术后一过性黑朦及内直肌下直肌麻痹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关球后麻醉白内障术后引起复视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多为垂直性复视[1].本文报道1例球后麻醉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一过性黑朦及内直肌、下直肌麻痹,就其临床表现,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立体视觉和视野缩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90例视野缩窄的青光眼或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及28例青光眼待排的视野正常者,用Titmus试验、E字随机点立体现试验(randomdotEstereotest,RDE)及颜氏图测量立体视锐度(stereoacuity,SA)。视野缩窄者的SA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双眼管状视野或一只眼管状而对侧眼正常组的SA均明显减退(>130''),与正常组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视野面积下降>30%时,其SA除Titmus试验外均>130''。SA与现野面积下降呈正相关。随着视野面积下降的增加,SA减退更为显著(P<0.01)。结果表明,视野缩窄可引起SA减退。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兔眼实验性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及其发生与直肌切断的数目和组合之间的关系 ,以及分离保留直肌睫状前血管是否能预防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发生。方法  8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 4组 ,分别切断内和外直肌、上和下直肌、内和外直肌加一条垂直肌、 4条直肌 ,其中右眼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 ,左眼不分离保留血管。在术后 4周取兔眼的虹膜和睫状体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所有保留血管眼以及不保留血管眼中切断两条水平肌眼未出现明显病理学变化 ,而切断上下直肌以及 3条以上直肌眼出现明显的缺血性病理学变化 ,其中包括 :虹膜上皮细胞及基质水肿 ,睫状体基质出血、白细胞浸润等。结论 单纯切断兔眼两条水平直肌一般不引起眼前段缺血综合征 ,同时切断上下直肌或 3条及以上的直肌则可能引起眼前段缺血综合征 ,虹膜和睫状体表现出一系列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可预防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立体视与屈光不正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124例矫正视力正常的屈光不正患者测量立体视锐度阈值(简称体视阈值),其中近视100人(-0.75~-13.00D),远视24人(+0.87~+5.00D),二者平均体视阈值:裸眼分别为97.73"和21.37";戴镜分别为8.25"和9.74"。二者的裸眼体视阈值均较正常人(5.15")者高(P〈0.01);戴镜后视力正常,二者的体视阈值仍较正常人者高(P〈0.01)。裸眼体视阈值较戴镜者高…  相似文献   
9.
文章报告29例1-9岁儿童上睑下垂在全麻下手术矫正的结果,以术后双眼睑裂相差≤1-2mm或双眼睑裂对称(双眼均≥6mm)为成功标准,异体巩膜悬吊术与提上睑肌缩短术的成功率分别为76.2%和87.5%。讨论了尽早手术的必要性、全麻下手术方法与手术量的设计、评价指标及术后评价标准等。  相似文献   
10.
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494例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的效果。术后随访近期(1周)正位率(±5°)为81.78%;远期(≥6周)为81.14%。双眼视功能恢复率是近期45.48%,远期39.63%。以术后正位的404例计算手术量,平均每毫米矫正2.01°。讨论了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手术量、评价标准和远期疗效的界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