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9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95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36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604篇
预防医学   966篇
药学   149篇
  8篇
中国医学   8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对国内外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系统综述,以期能够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指标体系提供有利参考。方法:全面检索中外文数据库,限定从建库至2019年11月,通过EndNoteX9进行文献剔重,制定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Excel表格提取文献资料,使用定性描述分析的方法对指标体系构建基本信息、应用情况及指标内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56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34篇,外文文献22篇,共含48个指标体系。经分析发现,国内理论模型多借鉴国外且对文化和人群特异性关照不够、国内指标内容前瞻性与引导性不足、国内指标赋权客观性更强但方法仍较单一、国内外指标体系普适性、测评对象及方法多样性有待增强。结论:未来研究中需加强本土化的理论模型创新,指标内容的选取应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对未来养老机构的发展起到引导性的作用,指标定权可考虑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并扩大指标体系的测评对象类型及范围以提高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62.
目的建立新药研发方案选择模型,提高新药研发方案选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结合新药研发方案选择的主要目标,构建新药研发方案选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模糊群决策的方法和多指标评价分析法构建新药研发方案选择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可行性验证。结果建立了基于模糊群决策的新药研发方案选择模型,并通过一个实例分析证明了选择模型的可行性。结论建立的基于模糊群决策的新药研发方案选择模型能够科学、有效的对各种新药研发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为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构建护理员认知障碍照护相关的核心技能指标体系。方法 基于“以人为中心”的认知障碍照护理论,拟定护理员认知障碍照护需具备的相关技能指标初稿,选择15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为0.870,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18(P<0.01)。护理员认知障碍照护核心技能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沟通与建立良好关系、环境利用与保障安全、日常生活能力支持、参与计划与促进有益活动、精神行为症状的管理,共21个二级指标。结论 护理员认知障碍照护核心技能指标体系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照护理念,可作为护理员认知障碍照护能力评价及培训的参考。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确立社区-居家式老年人长期照护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方法 在Delphi法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结果 社区-居家式老年人长期照护评价指标体系七项一级指标权重依次为服务内容0.171 0、财政支持0.171 0、长期照护效果评价0.152 5、运行与监管0.152 5、从业人员资格准人0.132 2、长期照护服务机构0.132 2、服务对象界定分级0.088 6;同时计算出各项二级和三级指标的权重.结论 权重的确定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居家式老年人长期照护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建立一套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纵向服务整合过程中影响其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复习、问卷调查、个人深入访谈等形式收集初步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结果 形成了与南京、武汉、镇江3个地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纵向服务整合现状相吻合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35个.结论 本研究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服务整合制度提供了依据,弥补了国内医疗服务体系纵向整合实施效果影响因素研究方面的不足,对其他地区和模式的医疗服务体系纵向整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6.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8):638-641
本文通过文献复习法、头脑风暴法、专题讨论和15位专家的两轮德尔菲咨询,初步构建一套完备的健康社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两轮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25,两轮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30,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540和0.597。经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建立的健康社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组成。总的来说,该体系结构稳定,涵盖健康社区建设的主要因素,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构建三级医院良性护患关系行为指标体系,为构建良性护患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对包括临床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心理学的22名专家进行问卷咨询,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三级医院良性护患关系行为指标体系。结论 三级医院良性护患关系行为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靠,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目的:建立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德尔菲法,选择与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相关的来自医院、企业、学校及科研机构等行业的专家共40名,进行两轮调查,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调查后专家权威系数较高,均在0.7以上;两轮调查的回收率分别为90%、86.7%,表明专家的积极程度较高;一级指标专家协调系数为0.644(P<0.01),二级指标专家协调系数为0.284(P<0.01),说明专家意见对总体指标评价的协调性好,调查结果可取。最终建立包含6项一级指标和30项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所选专家权威性高、代表性强,且专家对的意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故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可靠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69.
目的:为提高对临床药师工作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客观方法,查阅相关文献报道,并结合临床药师的能力,制订考核的内容,构建临床药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结果与结论:我部以业绩和部分工作质量指标作为关键绩效指标,通过分值占总分的比重体现指标的权重,对临床药师的业绩和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情况变化对内容和权重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构建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初步构建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选择26名疟疾防治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开展2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对每项指标的熟悉程度、判断依据和重要性评价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专家协调系数、各指标变异系数,根据上述结果进行指标筛选并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评价指标体系信度,采用专家权威程度系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效度,采用KMO检验和因子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结果 共23名专家完成2轮专家咨询,最终构建了一个包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第2轮专家积极系数(100.00% vs. 88.46%)和专家协调系数(0.372 vs. 0.286, P均< 0.01)均高于第1轮。第2轮专家咨询后,各级指标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757~0.930,一、二、三级指标变异系数分别为0.098~0.136、0.112~0.276、0.139~0.335;指标体系整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41;一(KMO值= 0.523,[χ2] = 18.192,P < 0.05)、二(KMO值= 0.694,[χ2] = 51.499,P < 0.01)、三级指标(KMO值= 0.519,[χ2] = 477.638,P < 0.01)KMO值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级指标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4.23%。传染源、传播条件及防控能力3个一级指标归一化权重分别为0.337、0.333和0.329;归一化权重居前3位的二级指标依次为输入性病例数及虫种(0.160)、输入性病例入境及就诊情况(0.152)、媒介种类及密度(0.152);归一化权重值居前5位的三级指标依次为输入性病例虫种(0.065)、媒介种群(0.064)、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0.059)、输入性病例数(0.056)及从就诊至确诊时间间隔(0.055)。结论 成功构建了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消除后开展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和加强重点风险因素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