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2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193篇
内科学   14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361篇
综合类   1230篇
预防医学   21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12篇
  8篇
中国医学   127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对后路腰椎椎体融合术手术(PLIF)患者全麻气管拔管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后路腰椎椎体融合术患者9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三组,瑞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三组患者麻醉全麻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2mg/kg、芬太尼4μg/kg和罗库溴铵0.6mg/kg,麻醉维持均采用七氟烷1.1~1.4MAC和丙泊酚4~6mg/(kg·h)维持。术毕瑞芬太尼组患者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对照组患者则持续泵注等容量0.9%生理盐水,均直至气管拔管后停止,观察麻醉前(T0)、给药前1分钟(T1)、拔管时(T2)、拔管后5分钟(T3)和拔管后10分钟(T4)时间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各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同时记录拔管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瑞芬太尼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在T2~T3时点的MAP和HR较T0显著降低(P<0.05);瑞芬太尼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在不同时点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气管拔管时间要短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瑞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患者清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拔管后躁动、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瑞芬太尼组和右美托咪定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均可为后路腰椎椎体融合术患者术后苏醒期提供安全有效的气管拔管条件,减少应激反应。但使用瑞芬太尼术后拔管时间更短,在临床应用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操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要较对照组患者的UEX发生率明显降低,而且观察组要较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二者之间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神经外科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且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3.
104.
邴来英  刘志云  石蓓 《山东医药》2004,44(15):40-40
全麻气管拔管期间常出现明显的血压升高和心律增快等心血管反应.有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2001年11月至2003年10月,我们对30例全麻手术患者拔管前应用艾司洛尔预防拔管时心血管反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分析PICU患儿中心静脉导管(CV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提高PICU患儿CVC使用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科173例CVC置管患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原因,总结归纳,制定应对护理措施。结果 CVC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导管固定欠妥、有效约束不到位因素有关。结论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对患儿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6.
李娜 《当代护士》2015,(12):161-161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工作中常因患儿不合作而导致拔针、拔管等,既影响了治疗效果,反复操作又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因此适度约束患儿四肢的活动范围,可保证治疗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及患儿的安全。自2013年起本科使用自制的小儿四肢约束带,经过1年多的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7.
张卫玲 《当代护士》2021,28(4):173-175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根本原因分析法小组,对2017年发生的35例非计划拔管事件进行分析,收集患者非计划拔管的相关资料,采用鱼骨图找出非计划拔管事件的近端原因,确定根本原因,并拟定改进计划。实施1年后,比较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前后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情况。结果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后,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由应用前的1.28%下降至0.46%(P<0.05)。结论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对重度脑外伤患者实施阶段性护理评估,促进患者计划性拔除导管。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基于循证制订儿科导尿管留置及早期拔管的实践方案,观察其在泌尿外科术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组建循证小组,以Iowa循证实践模式为指导,制订儿科导尿管留置及早期拔管的实践方案,并将方案应用于小儿泌尿外科病房.结果 方案实施后5项审查指标的达标率均有显著提升,对患儿导尿管置管率、留置时长、尿路感染及尿潴留发生率、住院时长以及护士知识水平、行为规范均产生了积极影响.结论 基于循证的儿科导尿管留置及早期拔管实践方案的制订及实施,可减少非必要的导尿管使用及缩短留置时长,降低导尿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儿科导尿管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