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4篇
  免费   568篇
  国内免费   660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547篇
口腔科学   733篇
临床医学   833篇
内科学   35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22篇
特种医学   1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15篇
综合类   1120篇
预防医学   14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69篇
  1篇
中国医学   427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513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与自体来源的生物衍生骨复合后的生长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骨髓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以及探索一种良好的支架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纯化兔骨髓基质细胞并诱导成成骨细胞后与同种异体来源的生物衍生骨复合后体外培养,并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在生物衍生骨上贴附生长、增殖良好。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与生物衍生骨复合后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载体。  相似文献   
52.
极低频脉冲电磁场对新生大鼠成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极低频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体外矿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频率为15Hz、强度为5mT、占空比为15%的PEMF作用于成骨细胞,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以及体外矿化指标。结果与结论:PEMF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体外矿化,抑制ALP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在隔膜条件下引导性骨再生过程中成骨细胞的来源,进一步认识引导性骨再生的机制.方法:以成年新西兰兔为研究对象,在双侧挠骨中段制作标准骨缺损不愈合模型,用硅胶膜成管状包裹一侧骨缺损,另一侧无特殊处理为对照.术后分别进行X线检查、常规HE染色以及SP方法BMP、BGP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硅胶膜在骨缺损处形成隔离密闭的腔室,将周围组织阻挡于骨缺损之外.早期骨端骨内膜、骨髓基质细胞大量增殖,形成肉芽组织占据骨缺损.骨再生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学特征:骨痂表面为2~3层成骨细胞,骨缺损中央为肉芽组织,两者之间为数层细胞形成的移行区,细胞排列疏松.早期骨端骨内膜、骨髓基质细胞BMP、BGP呈强阳性染色,骨痂生长过程中,移行区部分细胞呈阳性染色.结论:结果表明在隔膜条件下骨再生的成骨细胞在早期来源于髓内的骨内膜和骨髓基质细胞,骨痂形成后,成骨细胞则来源于骨内膜、骨髓、骨膜增殖细胞共同形成的肉芽组织中的间质细胞或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54.
选用免32只,手术截除桡骨2cm。缺损区充填DGB,手术后2、3、6、9周分别杀死动物作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在电镜下发现有三类细胞,即成骨系、破基质系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并见到非成骨性结缔组织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前成骨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以及其同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全部过程。表实验从组织学和细胞学二方面证实DGB确有诱导成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骨的应力集中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的最主要的功能是给身体提供支撑框架并协助机体的运动。其重要特点是具有应力适应性 ,当其受到扭曲、拉伸、压缩等力作用时 ,它可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质量以适应功能性应变。由于生命体时刻处于力学环境中 ,因而应力对骨的生长、重建和成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然而骨也有一个最适应的应力范围 ,应力过低或过高都会使骨逐渐萎缩 ,甚至破坏。骨处于应力区内会增加其密度和硬度 ,而处于没有力学刺激的区域则会弱化密度乃至失去钙化特征。在含有几何不连续区的弹性体中 ,应力集中点的应力状态是力学研究的一个课题。在应力集中点及其邻近区域上…  相似文献   
56.
磨损碎屑颗粒所诱发的无菌性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研究表明,假体-骨界面的骨组织细胞吞噬磨屑颗粒后,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释放细胞间介质因子,而引起假体旁骨改建紊乱,导致假体松动.为了探明不同直径的磨屑颗粒对细胞释放细胞间介质因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3种不同直径(mean sizeφ0.9 μm、φ2.7μm、φ6.9 μm)的钛颗粒,在浓度分别为0.25wt%,0.1wt%,0.05wt%下与兔成骨细胞共孵育4、8、12、24、36、48 h后,检测各组细胞白介素6(IL-6)分泌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种钛颗粒均能刺激成骨细胞分泌IL-6因子,但其上调作用因不同直径,不同负荷浓度,不同负荷时间而有所不同.随着浓度增加和时间的推移,φ2.7μm和φ6.9 μm钛颗粒对IL-6生成的上调作用持续升高,而φ 0.9 μm钛颗粒的上调作用却呈先升高后快速下降的双相变化过程.结果提示磨屑颗粒能明显刺激细胞释放细胞间介质因子IL-6,而颗粒直径大小不同,上调IL-6的程度有所不同,使得细胞间介质因子影响假体旁骨改建紊乱的机制有所不同,这种由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传递机制若进一步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人工关节材质的优化选择及临床预防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57.
雌激素对成骨细胞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雌激素缺乏是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的首要原因,雌激素替代治疗(ERT)是PMOP的首选方案.雌激素对骨代谢有重要调节作用,雌激素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功能表达、凋亡等过程中起调节作用.雌激素对成骨细胞的作用与ER亚型、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旁分泌和自分泌作用、成骨细胞的凋亡关系密切.雌激素对成骨细胞的作用机制是ERT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白细胞介素1刺激破骨细胞性骨吸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破骨细胞性骨吸收中的刺激作用及其相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将新生大鼠破骨细胞单独以及和成骨细胞联合接种于预置象牙片的培养板中。24h后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IL-1β。继续培养48h,然后取出象牙片,超声处理后行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观察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并计算其部面积。结果:IL-1β能够明显增加坡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联合培养组象牙片上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前,且刺激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对单独培养的破骨细胞无明显刺激作用。结论:IL-1β的刺激骨吸收作用由成骨细胞所介导,而非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  相似文献   
59.
氟化物对体外乳鼠颅盖骨分离细胞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较成熟的体外成骨细胞培养鉴定技术,初步观察氟化物对体外乳鼠颅盖骨分离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颅盖骨分离细胞体外培养、传代、鉴定及MTT比色法。结果:染氟110.5mg/L时细胞活力明显降低;染氟44.2mg/L、110.5mg/L 120h对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表明高剂量氟能抑制细胞增殖;而染氟8.84mg/L 120h,氟刺激细胞活力增强。结论:高剂量氟能抑制细胞增殖,表明培养时间较长时,方能显示低剂量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0.
Leptin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瘦素(leptin)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成骨细胞,并观察其形态及功能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Leptin对人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观察不同浓度Letptin条件下骨钙素浓度的变化,并用细胞总蛋白较正。结果 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大多呈长梭型,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骨钙素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培养液中加入β-甘油磷酸及L-抗坏血酸后钙茜素红染色阳性,在加入不同浓度Leptin后1、2、3天,人成骨细胞增殖无显著变化。Leptin可刺激骨钙素分泌,呈浓度依赖性(P<0.05),但无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Leptin对人成骨细胞增殖无影响,但可刺激人成骨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