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08篇
  免费   3121篇
  国内免费   2851篇
耳鼻咽喉   135篇
儿科学   352篇
妇产科学   147篇
基础医学   2560篇
口腔科学   2562篇
临床医学   9914篇
内科学   2833篇
皮肤病学   313篇
神经病学   609篇
特种医学   26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9686篇
综合类   16962篇
预防医学   4892篇
眼科学   117篇
药学   8193篇
  119篇
中国医学   11899篇
肿瘤学   747篇
  2024年   500篇
  2023年   1504篇
  2022年   1412篇
  2021年   1832篇
  2020年   1835篇
  2019年   1627篇
  2018年   910篇
  2017年   1437篇
  2016年   1573篇
  2015年   2160篇
  2014年   3293篇
  2013年   3500篇
  2012年   4685篇
  2011年   5027篇
  2010年   4295篇
  2009年   3995篇
  2008年   6105篇
  2007年   4647篇
  2006年   3823篇
  2005年   4577篇
  2004年   3034篇
  2003年   2371篇
  2002年   1709篇
  2001年   1587篇
  2000年   1277篇
  1999年   1042篇
  1998年   804篇
  1997年   735篇
  1996年   666篇
  1995年   571篇
  1994年   511篇
  1993年   313篇
  1992年   287篇
  1991年   254篇
  1990年   233篇
  1989年   245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背景: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研究发现医用臭氧能有效缓解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疼痛,但对其镇痛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医用臭氧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D大鼠分成4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模型组、空气组、医用臭氧组通过关节内注射碘乙酸钠的方法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模型,造模1周后,空气组、医用臭氧组大鼠颞下颌关节内分别注射洁净空气、医用臭氧,1次/周,共3次。造模前及造模后28 d内,采用Von Frey机械疼痛测量技术衡量大鼠颞下颌关节机械痛阈值;造模后28 d取材,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颞下颌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分析颞下颌关节内缺氧诱导因子1α、环氧合酶2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造模后1,3,7,14,21,28 d的颞下颌关节机械痛阈值降低(P<0.01);与模型组、空气组相比,医用臭氧组大鼠造模后28 d的颞下颌关节机械痛阈值升高(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与关节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升高(P<0.01);与模型组、空气组相比,医用臭氧组大鼠血清与关节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降低(P<0.01);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和空气组软骨结构紊乱,呈退行性改变;医用臭氧组软骨结构紊乱程度轻于模型组、空气组;④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颞下颌关节内缺氧诱导因子1α、环氧合酶2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空气组相比,医用臭氧组大鼠颞下颌关节内缺氧诱导因子1α、环氧合酶2表达降低(P<0.01,P<0.05)。结果表明,医用臭氧可通过减少关节内缺氧诱导因子1α、白细胞介素1β和环氧合酶2表达来缓解SD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992.
脉冲电磁场对家兔骨软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脉冲电磁场对家兔骨软骨骨折的修复作用。方法:将16只家兔人工造成临床常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动物模型,骨折采用钢丝内固定,不用外固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每天用脉冲磁场刺激6h,对照组不用电磁场刺激,喂养条件相同。术后12周全部处死后行大体标本、光镜、电镜检查。结果:实验组6只家兔软骨骨折全部愈合,修复组织为类透明软骨,2只软骨骨折未完全愈合,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对照组7只未完合愈合,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1只完全愈合,修复组织为类透明软骨。结论:①脉冲电磁场对骨软骨骨折的愈合有促进作用;②脉冲电磁场能使软骨骨折达到类透明软骨修复。  相似文献   
993.
对20例采用改良式activator矫治的替牙早期安氏Ⅱ类错He病例进行矫治前、后及追踪的薛式位片的测量分析。旨在说明改良式的activator矫治安氏Ⅱ类错He各个时期颞颌关节的改变。结果发现:矫治前、后及追踪复查的比较,关节前后间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矫治初与后期追踪复查的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提示:替牙早期主要为功能性Ⅱ类错He,改良式的activator可引导后缩的下颌及髁突前移,并稳定于正常关节位。对于矫治安氏Ⅱ类错He,防止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为探讨自凝软衬材料对总义齿咀嚼效率的影响,临床上随机选取10名曾作过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经自凝软衬材料的使用,利用ATP肠溶性被膜颗粒剂吸光度法,采用自体前后比较,分别对总义齿在使用自凝软衬材料前后吸光度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吸光度值的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上使用自凝软衬材料有可能提高总义齿的咀嚼效率。  相似文献   
995.
以外周关节受累为首发症的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 ,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致严重残疾 ,早期诊治对预后至关重要 [1 ,2 ] 。部分患者以外周关节受累为首发症 ,误诊率高 ,未能及时治疗造成严重残疾。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笔者分析我院 1993年 8月~ 1999年 5月免疫内科收治的 4 4例 AS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 2 5例以外周关节受累为首发症的 AS的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4 4例 AS患者 ,男∶女 =5 .3∶ 1。其中以外周关节受累为首发症者 2 5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2例 ,男∶女= 11.5∶ 1;…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了解外源性褪黑素对大鼠体温及活动度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正常光照条件下,24h连续记录大鼠的体温及活动度的变化,以不同剂量褪黑素在不同的昼夜时间给药观察体温和活动度节律的变化。结果 大鼠的体温及活动度存在昼夜节律性,给药后昼夜节律性不消失;但体温振幅减小,中值降低。黑暗中期给药后,峰值位相显著延迟;活动度振幅增加,中值显著降低,峰值位相延迟。结论 外源性褪黑素不能使体温或活动度的昼夜节律消失,而只是改变昼夜节律的参数。褪黑素可分别调节体温和活动度的昼夜节律,但对活动度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7.
对长白山地区山葡萄籽油调节血脂作用进行了研究.建立Wistar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后,观察葡萄籽油调节血脂功能.结果15天后高剂量组具有很好的降脂作用,TC下降达17.5%.30天后小剂量和大剂量组均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TC、TG两项指标均下降15%以上,特别是大剂量组TC下降24.6%(P<0.001),TG下降23%(P<0.01).通过对大鼠的试验研究证实,EPC油具有调节血脂作用,且给药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998.
临床医学图书馆员模式在医学带教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图书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为医学教学提供和跟踪检索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999.
由于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支架已经成为修复和再生关节软骨缺损的重要方法。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过去十年已经开发和测试了许多支架的制备和形成方法,但是理想再生支架的制备一直存在争议。关节软骨作为人体关节内的承重组织,其基质结构和细胞组成呈带状,并且从软骨表层至软骨下骨存在着几个平滑的自然梯度,包括细胞表型和数量、特异性的生长因子、基质的组成、纤维的排列、力学性能、营养和氧气的消耗量等均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因此,在再生支架的设计中有必要通过重现这些梯度来原位再生关节软骨。最近的文献报道已经有许多新型的梯度仿生支架用于模拟天然关节软骨的自然梯度,这些支架在结构上呈现出不同的机械、物理、化学或者生物梯度,并且取得了不错的修复效果。通过检索关于梯度支架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相关文献,首先对天然关节软骨组织的结构、生物化学、生物力学、营养代谢等梯度特性进行研究和总结,然后对目前关节软骨梯度支架的最新设计和构建进行了归类,其次从材料构成(如水凝胶、纳米材料等)以及制备工艺(如静电纺丝、3D打印等)进一步加深对梯度支架的认识,最后讨论了梯度仿生支架在软骨原位组织工程技术中的前景和挑战,为梯度支架成功用于临床转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天津市天津医院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天津市天津医院出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受伤机制及治疗方法等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2150例,男736例,女1414例,不同年龄段患者男、女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3,P<0.001)。青年(18~44岁)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中年(45~64岁)、老年(≥65岁)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骨折类型以移位型为主(75.56%,1646/2150),移位率青年患者最低(55.17%,64/116),老年患者最高(81.91%,1159/1415)。三个年龄段患者的主要受伤机制均为摔倒[青年61.21%(71/116),中年80.29%(497/619),老年91.24%(1291/1415)]。不同年龄段患者治疗方式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057.11,P<0.001),中、青年患者无论骨折是否移位,主要治疗方式均为内固定术;中年无移位患者采用内固定术的比例(86.22%,169/196)高于移位患者(62.88%,266/423)(χ^2=34.93,P<0.001)。老年患者中无移位者多采用内固定术,移位者多采用半髋置换术。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中位年龄74岁)大于新鲜骨折患者(中位年龄70岁)(Z=-2.777,P=0.005)。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移位率(92.41%,73/79)高于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75.95%,1573/2071)(χ^2=11.48,P=0.001)。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多采用全髋置换术,新鲜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术、半髋置换术、全髋置换术比例相差不大,内固定术最多。结论股骨颈骨折老年女性患者最多;移位患者多于无移位患者;青、中、老年患者受伤机制均为摔倒;中、青年患者多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主要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