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81篇
内科学   18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79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4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超声与导管法对比研究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早期心室内充盈离散与心导管法对比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方法连续观察262例患者,均行经胸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正常组、冠脉基本正常组及冠脉异常组。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尖四腔切面将多普勒取样线置于二尖瓣口至心尖连线,分别将取样容积放置二尖瓣尖及距瓣尖1cm、2cm、3cm处连续获取脉冲多普勒频谱。分别测量二尖瓣尖舒张期血流峰值速度A0、E0及A0/E0比值,测量距瓣尖1cm、2cm、3cm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n(E1、2、3),计算En与E0比值。结果心导管检查中最大左室舒张速率、等容舒张时间常数,冠脉基本正常与冠脉正常组间不存在差异(P〉0.05),冠脉异常组与冠脉正常组间存在差异(P〈0.05);左室舒张末压、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时对应左室压力、左房收缩前左室舒张速率各组间存在差异(P〈0.05)。冠脉基本正常组及冠脉异常组左室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从二尖瓣口至心尖逐渐减低,舒张期心内充盈离散E3及E3/E0比值与E0及E1/E0比值存在差异(P〈0.05)。结论左室内充盈离散度E3/E0可用于评价冠心病人左室舒张功能;冠脉异常组舒张早期弛张障碍重于冠脉基本正常者。  相似文献   
82.
随着心导管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和不断成熟,经导管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除了单一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等常见病种外,临床工作者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将介入治疗技术联合应用于治疗一些复合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2002年3月-2005年7月进行联合介入治疗30例患儿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3.
目的 与有创的导管法对照,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测定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的可靠性.方法 临床诊断肺动脉高压患者47例,术中对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导管法实时监测右房、右室及肺动脉压,术前24 h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计算右房室压差,并与心导管法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注意分析超声心动图法测定中出现的结果并讨论解决办法.结果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测定的与导管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5)mm Hg vs(48±5)mm Hg,P>0.05],两种方法测定的△p呈显著正相关r=0.85,P<0.01.结论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压法可提供可靠的最大三尖瓣跨瓣压,与心导管法所测者相关显著,可为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及病情分析提供宝贵的血流动力学资料.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①选择2002-08/2006-04在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外科住院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65例,男26例,女39例;平均年龄(18±8)岁;平均房间隔缺损直径(19.3±7.2)mm。纳入患者对手术方案知情同意。②手术所用封堵器为美国公司的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是一种新型的适于关闭二孔型房间隔缺损的装置,它由具有自膨胀性的双盘及连接双盘的腰部三部分组成。双盘状结构恢复记忆形状后可以稳定封堵房间隔缺损的边缘部分,降低残余分流的发生率。③根据选择封堵器大小的方式(即球囊测量或经胸超声心动图直接观察)将患者分为球囊测量组38例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组27例。均在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同时测量患者缺损扩张直径、封堵器大小,记录X射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时间。④术后即刻、24h、3个月及1年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X射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⑤超声心动图显示完全无分流为无分流;残余分流血流宽度≤1mm为微量分流;血流宽度1.0~2.0mm为少量残余分流;血流宽度2~4mm为中量残余分流;血流宽度>4mm为大量残余分流。⑥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手术效果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结果:①技术成功率:6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64例封堵器置入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8%。②选择封堵器直径:球囊测量组缺损扩张直径为(20.4±6.1)mm,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21.6±5.7)mm,与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组相近[(22.5±4.3),(25.1±4.9)mm,P>0.05]。③术后残余分流情况:术后即刻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球囊测量组35例完全无分流,经胸超声心动图组有23例,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24h,球囊测量组36例完全无分流,经胸超声心动图组有24例,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3个月,球囊测量组37例完全无分流,经胸超声心动图组有25例,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1年完成随访的52例患者均未见封堵器移位及房间隔缺损再通。④X射线平片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右心房、室缩小。结论:封堵器直径比球囊测量的房间隔缺损扩张直径大1.0~2.0mm,比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大2~6mm封堵效果好,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行介入治疗的CHD22例作RT-3DE检查及术中监测,并用Qlab工作站再作三维剖视和定量分析。 结果RT-3DE能实时显示CHD间隔缺损等异常结构、术中鞘管及封堵装置立体形态等。其中,示2例房缺盘片位置偏斜和1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装置偏小,经重新回收和调整封堵器位置或型号,并在RT-3DE引导下均获成功,与周围组织吻合良好。此外,定量分析示RT-3DE测值与2DE测值有良好相关性(r=0.97),与所选装置型号相关性(r=0.98)则高于2DE(r=0.93)。 结论RT-3DE技术可实时引导和监测介入治疗全程,在心导管介入治疗术前病例选择、术中封堵器安置及术后疗效判定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目的应用经食管超声(TEE)和心导管技术同步检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前、后肺动脉楔嵌压(PCWP)的变化。方法应用TEE检测46例患者OPCABG术前后二尖瓣血流频谱(MVF)和肺静脉血流频谱(PVF),同步应用心导管技术检测PCWP。对术前、术后所测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将PCWP与TEE所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OPCABG术后TEE测量的反映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指标和PCWP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0.05);MVF与PVF的多数指标与PCWP有相关性(r=0.30~0.76,P<0.01~0.05),其中反向A波峰值血流速度(PVa)、反向A波速度时间积分(VTIpva)及MVF与PVF相结合的指标Tpvadt mvadt、Tpvat mvat与PCWP相关性最好(r=0.75~0.89,P<0.001)。结论OPCAB术后即刻左室功能改善,TEE检测PVF和MVF可用来准确估算PCWP,对OPCAB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7.
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超声引导压迫修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压迫修复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心导管术后导致假性动脉瘤 18例。利用 Philips ATL 5 0 0 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凸阵探头行压迫修复。结果  18例假性动脉瘤均压迫修复成功 ,治愈率 10 0 %。结论 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超声引导压迫修复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安全的方法 ,并可省时及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8.
本文收集我院1990~2000年间经尸解和外地手术,心导管证实的40例超声造影,二维超声心动图,脉冲多谱勒和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检查结果,试图评价超声造影在诊断房间隔缺损的价值。  相似文献   
89.
超声心动图在介入心脏病学中应用进展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入心脏病学是以心导管术为基础,在影像技术的引导下进行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的学科,为过去20年临床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其突出特点是大量新概念与新技术、新器械不断涌现,并迅速、广泛和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使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瓣膜病和心律失常等主要病种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介入治疗是否能成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与超声心动图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术前对临床病例的选择、术中对介入手术监护到术后的疗效评价和病情随访,超声心动图都发挥着其他影像学方法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本文就超声心动图在介入心脏病学中应用进展和前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0.
术前禁食8h、禁饮4h是预防术中反流误吸的重要措施。由于婴儿代谢旺盛,体液丧失较快,禁食时间过长会出现烦躁、哭闹、血容量不足、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直接影响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恢复,间接影响护理质量。为了手术安全,先天性心脏病婴儿行介入性心导管术一般采用全身麻醉方式,但常规术前禁食易使婴儿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使不良反应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