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272篇
  免费   3850篇
  国内免费   1466篇
耳鼻咽喉   344篇
儿科学   286篇
妇产科学   431篇
基础医学   2814篇
口腔科学   642篇
临床医学   33162篇
内科学   5095篇
皮肤病学   532篇
神经病学   1332篇
特种医学   18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篇
外科学   3839篇
综合类   45829篇
预防医学   27136篇
眼科学   159篇
药学   14960篇
  857篇
中国医学   8444篇
肿瘤学   876篇
  2024年   608篇
  2023年   2517篇
  2022年   2445篇
  2021年   2900篇
  2020年   2796篇
  2019年   2768篇
  2018年   1251篇
  2017年   2727篇
  2016年   3093篇
  2015年   3688篇
  2014年   8294篇
  2013年   7939篇
  2012年   9581篇
  2011年   10587篇
  2010年   10151篇
  2009年   9774篇
  2008年   10371篇
  2007年   8907篇
  2006年   7824篇
  2005年   7723篇
  2004年   7437篇
  2003年   6418篇
  2002年   4717篇
  2001年   3753篇
  2000年   2669篇
  1999年   1939篇
  1998年   1149篇
  1997年   1017篇
  1996年   877篇
  1995年   815篇
  1994年   630篇
  1993年   329篇
  1992年   231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66篇
  1989年   180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护理模式结合健康教育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态、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聚焦解决护理模式结合健康教育)与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病耻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聚焦解决护理模式结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银屑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病耻感,转变疾病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52.
53.
罗晓  何茜  李海冰  涂丽  张海玲  穆琼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5):3184-3190
背景 我国基层全科医生的离职意愿较高,调查其离职意愿并分析影响因素,可以为减少基层卫生人才流失提供思路。目前,完成"5+3"模式(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的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逐步履约进入基层工作,而针对该部分全科医生离职意向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调查贵州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回归基层工作后的离职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完善吸引卫生人才留任、建设基层全科医生队伍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以贵州省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5+3"模式培养并履约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2015—2017级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于2021-01-20至2021-02-10对其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的一般情况、职业满意度、离职意愿、服务期满后职业方向。共回收问卷347份,其中有效问卷31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6%。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全科医生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贵州省"5+3"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整体离职意愿得分为(3.98±0.98)分,具有离职倾向者229例(73.6%)。不同性别、单位地理位置、每日工作量者的离职意愿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单位负责人对待下属的方式、在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对当前收入满意程度、家人对工作的支持程度、当地激励政策执行程度是"5+3"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服务期满后,计划留任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12例(3.9%),计划去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21例(6.7%),计划离开基层去上级医院工作者196例(63.0%),计划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者60例(19.3%)。 结论 贵州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离职意愿较高,预计服务期满后基层全科人才流失较多,需从提高收入、重视全科医生心理需求、优化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全科宣传等方面着手改善。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间歇性循环张力(ICMT)对人间充质干细胞(h MSCs)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人间充质干细胞建立体外软骨分化的模型,将人间充质干细胞以8×10~4/cm~2的密度接种于被Ⅰ型胶原覆盖处理过的Bio Flex TM六孔加力板中,置于37℃、5%CO_2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贴壁后加入成软骨诱导液培养。根据间歇性循环张力的影响分为加力组和对照组,加力组:细胞通过Flexcell FX-5000TM应变加载系统在培养箱中(37℃、5%CO_2)给予力学刺激(10%伸长率、0. 5 Hz、8 h/d)处理;对照组:不加以力学刺激放在相同环境下一起培养。两组细胞分别在加成软骨诱导液后1、3、6、8、10 d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第14天用番红O染色观察细胞成软骨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细胞成软骨基因ACAN、COLⅡ、SOX9的表达变化。结果:间歇性循环张力可以抑制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第14天的加力组细胞明显凋亡,番红O染色比对照组浅,软骨基因的表达被抑制。结论:间歇性循环张力抑制人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  相似文献   
55.
教育计划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该文以进一步明晰培养目标为逻辑起点,根据国家标准教育计划部分中课程计划、主要课程、教学方法、科学方法教育、课程计划管理、与毕业后和继续护理学教育的联系6个评价指标,从基本标准和发展标准2个层面详细解读了各评价指标的基本内涵,并根据先前院校试认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在专业达标建设中应重点关注的每个指标的质量环节、应注意的评价要点,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护理学专业教学质量建设举措。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饮食指导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日间病房2017年7月至9月出院患者健康教育问卷调查中的饮食指导的满意度结果,通过确定主题、活动计划拟定、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效果确定等,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的满意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饮食指导的满意度由95%上升至98.9%,圈员的团队合作、脑力开发、沟通协调、责任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平均增长1.23分。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提升了健康教育效果,患者饮食指导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是否能缩短社区居民发生急性脑梗死后的院前延迟时间、提高时间窗内的就诊率,进而提高rt-PA静脉溶栓率。方法 2015年-2018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选取东方医院周边两个自然社区分别作为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对年龄≧65岁的户籍人群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对干预社区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脑卒中早期救治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开展。并对上述人群进行随访,比较发生卒中后院前延迟时间、时间窗内的就诊率、静脉溶栓治疗率的差异。结果随访期间,干预社区的高危人群中共有85人发生脑梗死,对照社区95人。干预社区有27人(31. 80%)接受溶栓治疗,对照社区14人(14. 70%);干预社区院前延迟时间中位数150 min,对照社区为285 min,差异显著。干预社区在4. 5 d内就诊人数为54人(63. 53%),9人(18%)拒绝溶栓治疗;对照社区45人(47. 36)在4. 5 h内就诊,16人(37. 2%)拒绝溶栓,差异显著。两社区脑梗死人群的就诊方式、入院交通工具的选择、就诊时的NIHSS评分、溶栓禁忌证、DNT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开展脑卒中早期救治的社区健康教育可缩短院前延迟时间、提高时间窗内就诊人数,对提高脑梗死静脉溶栓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59.
60.
目的研究单相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症状发生至股动脉穿刺时间为6~10 h的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与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61例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致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症状发生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均为6~10 h。根据入院时单相CTA检查结果,采用区域软脑膜评分(regional leptomeningeal score,rLMC)将入选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21例)与侧支循环良好组(40例),以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为主要疗效指标,以90 d全因死亡率为主要安全性指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影响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90 d mRS评分、90 d全因死亡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均P <0.05),90 d mRS 0~2分患者占比和入院时Alberta卒中操作早期急性卒中分级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评分均显著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均P <0.05)。两组患者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颅内高密度灶发生率和血管再通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年龄、高血压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ASPECTS、rLMC评分均为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6~10 h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 <0.05)。r LMC为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6~10 h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1.352,95%CI:1.110~1.647,P=0.003)。结论对于发病至穿刺时间为6~10 h的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的AIS患者,应用rLMC量表对单相CTA侧支循环结果进行判读能够预测血管内治疗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