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08篇
  免费   6484篇
  国内免费   8670篇
耳鼻咽喉   1041篇
儿科学   606篇
妇产科学   552篇
基础医学   3430篇
口腔科学   526篇
临床医学   35000篇
内科学   7996篇
皮肤病学   502篇
神经病学   2501篇
特种医学   23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3篇
外科学   6833篇
综合类   39077篇
预防医学   14034篇
眼科学   707篇
药学   22241篇
  307篇
中国医学   21895篇
肿瘤学   3107篇
  2024年   1147篇
  2023年   4181篇
  2022年   3740篇
  2021年   4583篇
  2020年   4487篇
  2019年   4048篇
  2018年   1756篇
  2017年   3339篇
  2016年   3120篇
  2015年   3395篇
  2014年   6703篇
  2013年   5959篇
  2012年   7930篇
  2011年   8265篇
  2010年   7609篇
  2009年   7243篇
  2008年   12841篇
  2007年   9821篇
  2006年   7643篇
  2005年   9730篇
  2004年   8678篇
  2003年   7735篇
  2002年   6275篇
  2001年   4420篇
  2000年   3472篇
  1999年   2703篇
  1998年   2255篇
  1997年   1761篇
  1996年   1582篇
  1995年   1328篇
  1994年   1040篇
  1993年   668篇
  1992年   620篇
  1991年   641篇
  1990年   602篇
  1989年   638篇
  1988年   217篇
  1987年   170篇
  1986年   128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71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5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观察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支气管肺炎患儿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家属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1%,低于对照组的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能有效加快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2.
63.
64.
艾灸作为中医学最古老的疗法之一,作用多样,应用广泛,疗效显著。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灸法的认识逐渐深入,其中艾烟的相关研究也硕果累累,其安全性广受关注。通过对艾烟作用和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艾灸临床安全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5.
目的:通过检索《针灸大成》中与气海穴治疗作用相关的文献条文,总结气海穴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中运用频次较高的疾病及其配穴规律,为临床针灸对气海穴的使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中《针灸大成》作为文献检索来源,将气海穴及气海穴的别称“脖胦”“下肓”“丹田”“肓之原”“肓原”“下言”和“气泽”为检索词,用计算机检索工具及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符合要求的文献条文,通过建立本研究的数据库,频次分析、条形统计图比较分析等方法,总结出气海穴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中的运用频次及其配穴规律。结果:在《针灸大成》所涉及的条文中,气海穴尤善治疗内科疾病,在治疗内科疾病中排名前3位的是脾胃系病症、气血津液疾病、肾系病症和妇科疾病,气海穴配穴习惯为上下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以及前后配穴法,其中主要为前后配穴法和同名经配穴法。结论:气海穴《针灸大成》中单穴应用占比最高,而在气海穴众多配穴中,运用了本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配穴归经主要来自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同名经配穴法,同气相求,可增加疗效;与气海穴配伍较多的足太阳膀胱经以背腧穴为主,此为前后配穴法,亦称腹背阴阳配穴法,腹部为阴,腰背为阳,前后配穴法可起到“从阳引阴”亦可“从阴引阳”的作用,以达到调节阴阳,调和脏法,调畅经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红参有效成分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过氧化氢(H_2O_2)诱导H9c2大鼠心肌细胞建立体外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LDH释放、SOD活性和MDA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ROS、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红参有效成分预处理后,心肌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LDH水平下降,SOD活性显著提高,MDA水平受到抑制,ROS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同时红参干预后心肌损伤细胞促凋亡蛋白Bax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升高。结论红参通过降低ROS水平和细胞凋亡保护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67.
拟/抗激素样作用是很多中药疗效的机制基础,以往的研究中大多关注了植物的拟雌激素样作用,而对中药的雄激素样作用研究较少。对具有拟/抗雄激素样作用的中药及其方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以及药物的雄激素样作用筛选方法(肾阳虚模型,Hershberger法,体外细胞模型)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结合中医方解配伍理论对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基于TCMSP中药系统生物学分析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借助LC-MS技术对所筛成分进行分析,通过TCMSP检索和Pharmmapper软件预测获取各成分主要的作用靶标,并通过DIP数据库,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建立药物靶标与炎症疼痛靶标的关联,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通过网络特征分析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的作用靶标,阐释其抗炎镇痛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根据网络分析,共有44个炎症疼痛靶点与气滞胃痛颗粒密切相关,其中直接作用靶点有20个,主要是对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等蛋白酶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炎症疼痛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深入阐释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进一步说明了中医药古方配伍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临床上对于轻中度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其中生物电刺激反馈治疗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其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且临床效果理想。本研究探讨生物电刺激反馈治疗对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01-01—2018-03-31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经阴道分娩后盆底肌功能障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产次、治疗前盆底Ⅰ和Ⅱ类肌肌张力及合并临床症状等因素组间均衡的原则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联合生物电刺激反馈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盆底肌电压及肌力、简易女性性功能及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盆底肌电压为(14.1±1.3)μV,大于对照组的(6.1±0.4)μV,t=37.199,P0.001;Ⅰ和Ⅱ类纤维盆底肌力分别为(4.2±0.3)和(4.2±0.5)级,均高于对照组的(1.4±0.1)和(1.0±0.2)级,t值分别为56.000和37.582,均P0.001。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性欲望(t=31.136,P0.001)、性兴奋(t=26.830,P0.001)、性高潮(t=79.171,P0.001)、阴道润滑(t=76.012,P0.001)和性交疼痛(t=30.589,P0.001)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生活满意度为(4.3±0.3)分,高于对照组的(1.7±0.2)分,t=46.034,P0.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最大尿流量为(11.2±1.0)mL/s,高于对照组的(9.0±0.6)mL/s,t=11.931,P0.001;膀胱顺应性为(36.2±2.1)cm H_2O,大于对照组的(24.1±1.8)cm H_2O,t=27.668,P0.001;最大逼尿肌压力为(17.0±2.0)cm H_2O,大于对照组的(12.0±0.6)cm H_2O,t=287.747,P0.001。结论针对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者实施生物电刺激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盆底肌肉功能及膀胱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