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27篇
  免费   715篇
  国内免费   537篇
耳鼻咽喉   194篇
儿科学   104篇
妇产科学   161篇
基础医学   780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2441篇
内科学   1515篇
皮肤病学   83篇
神经病学   1648篇
特种医学   8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1135篇
综合类   5587篇
预防医学   767篇
眼科学   75篇
药学   1912篇
  18篇
中国医学   960篇
肿瘤学   804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333篇
  2015年   448篇
  2014年   673篇
  2013年   798篇
  2012年   974篇
  2011年   1068篇
  2010年   1060篇
  2009年   999篇
  2008年   1125篇
  2007年   1023篇
  2006年   1084篇
  2005年   1008篇
  2004年   810篇
  2003年   791篇
  2002年   721篇
  2001年   657篇
  2000年   441篇
  1999年   437篇
  1998年   387篇
  1997年   371篇
  1996年   390篇
  1995年   314篇
  1994年   253篇
  1993年   218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侧脑室注射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onadotropin-inhibitory hormone,Gn IH)对大鼠下丘脑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摘除卵巢并注射雌激素(OEP)的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Gn IH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于侧脑室注射后2h取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下丘脑NPY的核团位置及NPY阳性细胞在核团中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下丘脑NPY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Gn IH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NPY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结论:Gn IH对大鼠下丘脑NPY神经元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垂体腺瘤形成中的作用,以及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垂体腺瘤临床特征之间关系。方法 分别提取64例垂体腺瘤患者(垂体瘤组)和32例非垂体瘤患者(对照组)外周静脉血的P16基因,用亚硫酸修饰、PCR扩增、基因克隆及平板克隆测序等技术检测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比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P16基因甲基化比例,以及对垂体瘤组中不同肿瘤大小、内分泌功能、复发、瘤卒中、侵袭性、年龄及性别临床特征患者的P16基因的甲基化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1)垂体瘤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巨腺瘤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大腺瘤组和微腺瘤组(均P 0. 05),大腺瘤组与微腺瘤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3)无功能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激素分泌组(P 0. 05);(4)侵袭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非侵袭组(P 0. 05);(5)≥41岁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30~35岁组和36~40岁组(均P 0. 05),30~35岁组与36~40岁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6)复发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初发组(P 0. 05);(7)伴瘤卒中组与无瘤卒中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8)男性组与女性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与垂体腺瘤的形成、大小、内分泌功能、侵袭性、是否复发以及患者年龄密切相关,而与是否伴有瘤卒中及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内镜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万方及VIP等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内镜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的随机对照试验或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5月31日。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研究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712例患者,结果显示,与显微手术相比,内镜手术肿瘤全切率[优势比(OR)=1.23;95%可信区间(CI)(0.62~2.46);P=0.56]、手术时间(P0.05)、术后激素水平改善率[OR=1.21;95%CI(0.58~2.55);P=0.61]、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OR=1.44;95%CI(0.80~2.58);P=0.23]、脑/脑膜炎发生率明显减少[OR=1.15;95%CI(0.38~3.48);P=0.81]、尿崩发生率[OR=1.17;95%CI(0.71~1.94);P=0.53]均无明显改善,而术后鼻出血发生率[OR=0.24;95%CI(0.07~0.78);P=0.02]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结论内镜手术与显微手术相比其术后鼻出血患者较少,术后住院天数短。  相似文献   
15.
神经导航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经单鼻腔蝶窦人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4例病人术前行MRI或CT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学资料输入Brain LAB 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标记出肿瘤及重要结构后,设计最佳手术入路,术中在导航的引导下定位蝶窦前壁、鞍底、海绵窦、颈内动脉和斜坡等结构,切除肿瘤。结果24例患者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入路顺利到达肿瘤部位;注册误差0.3~2.0mm,平均(1.21±0.39)mm;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19例病人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5例无变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等优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MR评价垂体腺瘤质地及与其胶原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利用MR测量垂体腺瘤不同质地的信号强度,并分析其与肿瘤胶原含量间的关系。方法57例经手术证实的垂体腺瘤标本,术前均行MR检查,根据术中肿瘤硬度分为质地韧组(8例)与质地软组(49例),标本行天狼猩红染色检测其胶原含量。结果纤维化与非纤维化组T1WI瘤体/灰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31±0.31、1.16±0.26;T1WI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01±0.25、0.91±0.1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WI瘤体/灰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83±0.28、1.84±0.51;T1+WI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56±0.24、1.46±0.3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WI瘤体/灰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15±0.26、1.57±0.46(P(0.05);T2WI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48±0.39、2.10±0.61,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原含量分别为20.03%±7.99%、7.87%±4.82%,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2WI瘤体/灰质、T2WI瘤体/白质与胶原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31、r=-0.726,P均(0.01)。结论术前MR可以预测垂体腺瘤的质地;其中以T2WI瘤体/白质为预测指标为最佳。胶原含量影响垂体腺瘤质地,MRI上T2WI可以反映其胶原含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17.
提倡垂体腺瘤的个体化及综合性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早期由于诊断技术落后,患者常常因肿瘤过大导致视力严重障碍或颅内压增高危及生命才来就诊,治疗以挽救生命及视力为主要目的。随着CT、MR I的普及应用,垂体腺瘤患者就诊时多以内分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部分伴有视力、视野障碍,因此,手术  相似文献   
18.
白黎芦醇对GH3细胞增殖和PRL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黎芦醇对垂体腺瘤GH3细胞增殖和泌乳素合成的影响,及其对雌激素的拮抗作用。方法 在无血清无酚红的培养条件下,白黎芦醇单独或与雌二醇联合作用于GH3细胞,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用免疫荧光法、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泌乳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白黎芦醇对GH3细胞增殖具有刺激和抑制双相作用,呈时间一剂量依赖性。并且白黎芦醇使GH3细胞中PRL阳性细胞比例下降。同时,白黎芦醇抑制泌乳素的合成。白黎芦醇对雌二醇诱发的细胞增殖和泌乳素合成均有拮抗作用.但对泌乳素合成的拮抗作用较强,而雌二醇刺激细胞增殖作用较其诱发泌乳素合成作用强。结论 白黎芦醇对GH3细胞增殖和泌乳素合成均有抑制作用,从两方面发挥着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及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6例甲状旁腺腺瘤,10例正常甲状旁腺组织及10例甲状旁腺增生中cyclin-D1及Rb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腺瘤组cyclin-D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增生组(P<0.05),正常组同增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b的表达正常组、增生组和腺瘤组三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yclin-D1过度表达和Rb表达与肿瘤大小、血清钙水平及甲状旁腺素(PTH)水平无关。结论cyclin-D1的过度表达在甲状旁腺腺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cyclin-D1过度表达导致Rb磷酸化或表达下调而失去细胞抑制效应可能为甲状旁腺腺瘤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吴军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4):640-640
患者刘某,男性,31岁,因咯血3d,于2005年8月17日入院。患者于2005年8月14日活动后出现咯血,量约30~100ml/d不等。2003年患“右上肺结核”,并经“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正规治疗9个月,无心脏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