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52篇
  免费   1333篇
  国内免费   1110篇
耳鼻咽喉   467篇
儿科学   468篇
妇产科学   126篇
基础医学   822篇
口腔科学   217篇
临床医学   6392篇
内科学   4528篇
皮肤病学   114篇
神经病学   1605篇
特种医学   23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5960篇
综合类   12128篇
预防医学   1824篇
眼科学   240篇
药学   4145篇
  91篇
中国医学   1887篇
肿瘤学   501篇
  2024年   206篇
  2023年   779篇
  2022年   738篇
  2021年   868篇
  2020年   965篇
  2019年   879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702篇
  2016年   926篇
  2015年   1058篇
  2014年   1902篇
  2013年   1824篇
  2012年   2333篇
  2011年   2575篇
  2010年   2276篇
  2009年   2295篇
  2008年   2896篇
  2007年   2637篇
  2006年   2348篇
  2005年   2589篇
  2004年   2222篇
  2003年   1837篇
  2002年   1462篇
  2001年   1235篇
  2000年   999篇
  1999年   777篇
  1998年   754篇
  1997年   685篇
  1996年   574篇
  1995年   502篇
  1994年   408篇
  1993年   318篇
  1992年   231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166篇
  1989年   170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1.
进展性卒中与脑动脉狭窄的脑血管造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及与脑动脉狭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9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并与同期收治的31例完全性脑梗死患者比较,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 (或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检查(DSA检查),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像特点及其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分水岭脑硬死或侧脑室体旁梗死发生率72.4%(21/29)及脑动脉狭窄发生率75.86%(22/29)均明显高于完全性脑梗死组22.6%(7/31),35.48%(11/31)。进展性脑梗死组中重度狭窄发生率为55.17%(16/29),高于完全性脑硬死组的12.90%(4/31)。溃疡性斑块发生率在进展性脑梗死组48.28%(14/29)高于完全性脑梗死组16.13%(5/31)。结论中重度脑动脉狭窄及溃疡是进展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应早期检查及处理脑动态狭窄以防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起始部血管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术前行全脑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狭窄部位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比较术前、术后狭窄程度的改善,术后随访1~34个月。结果 术后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无并发症。随访期内无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但有脑出血的发生。结论 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是值得选择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治疗方法之一;多个部位支架置入是安全的;支架的选择、手术的技巧以及严格的适应证掌握是影响手术的重要因素,特别要警惕预防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注意患者的心理评价与治疗。  相似文献   
53.
李海生  朱光  陈烨 《颈腰痛杂志》2006,27(3):207-209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和适应证。方法通道管经棘突旁做1-3个长约1.6cm互不相连的小切口进入,在显微内窥镜下半环切除椎板下部,关节突内侧,清除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组织,扩大椎管,彻底解除其对硬脊膜,神经根的压迫。进行单侧、双侧、多节段局部“开窗”减压等。本组共治疗腰椎管狭窄症94例,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结果按Nakai标准评定,优78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7.8(?/90)。4例中转开放式手术。结论本术式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楚、术后效果优良,既保证神经根的充分减压,又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式。本方法适用于单节段或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lumbarspinestenosisDLSS)的特点、椎弓根钉辅助下的后外侧融合手术要点及其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间5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椎管减压和椎弓根钉辅助下的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手术和术后随访情况,手术结果通过问卷式调查由患者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内容分为:腰痛、腿痛、日常活动水平、是否服用止痛药物四个方面进行。结果59例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22.5个月,8例患者1年后失访。其中治疗效果优21例(35.6%),良32例(54.2%),可4例(6.8%),差2例(3.4%)。术中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FBSS(FailedBackSurgerySyndrome)、ASD(AdjacentSegmentDisease)、椎弓根钉断裂等。结论DLSS包括多部位狭窄性病理改变,术中减压应当按照一定的步骤全面减压。椎弓根钉辅助后外侧融合可以提供腰椎即刻稳定,提高了远期融合率,使得滑脱椎体复位并保持椎间高度,减少椎管狭窄的进展和再发,从而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5.
各种病变引起的食管贲门良恶性狭窄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它使患者不能正常进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可导致营养缺乏,全身衰竭死亡,内镜下置支架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内镜诊疗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食管贲门狭窄患者的治疗,总结我院于2001年5月至2004年5月对38例晚  相似文献   
56.
尚庆亚 《中原医刊》2003,30(21):28-28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采用经尿道瘢痕旋切加包皮内板植皮术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 10例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 ,年龄 19~ 5 8岁 ,平均 3 7岁。均为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男性患者。早期处理为 7例行尿道会师术 ,3例单纯膀胱造瘘。其中 3例曾行尿道内切开术 ,1例行后尿道套入术 ,1例行瘢痕切除后尿道吻合术 ,均尿道扩张失败不能排尿。术前行尿道造影 ,瘢痕长度 1 2~ 2 5cm。1 2 手术方法 :采用自制闭合式螺旋刀[1] ,即外鞘前端一周制成锯齿状 ,未端带有可握持把手 ,闭合器前端略为尖钝 ,稍…  相似文献   
57.
医源性胆管狭窄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13例医源性胆管狭窄,分析其影像表现。特点为:环形狭窄;线样狭窄,包括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线样狭窄;闭塞性狭窄;胆管闭塞和胆管中断分离。ERCT和PCT对狭窄的形态,位置及长度显示优于CT和US。  相似文献   
58.
骨盆骨折易弓愧后尿道狭窄,且手术难度较大,常需多次手术,是尿道外科的棘手问题。我院自1986年1月-1997年7月收治外伤性尿道狭窄52例,采用耻骨经路对16例复杂性外伤性后尿道狭窄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例,均为男性,年龄18-52岁,病程6个月-3年。均为骨盆骨折引起的后尿道狭窄。其中车祸伤10例,砸伤6例。1例为单纯膀胱造瘘术后病人,其余均经过尿道会师,腹会阴联合尿道修补术多次。手术最多达6次,平均2.8次。全部病例经尿道造影确诊为复杂性后尿道狭窄,部分病例延及前尿道球部,狭窄段2-8cm,平均…  相似文献   
59.
介绍治疗心房纤颤的改良式迷路手术。通过对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兼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左房内血栓形成、心房纤颤10a的患者行二尖瓣替换术、左房内血栓清除术和改良式迷路手术,介绍其手术方法。患者术后即刻恢复了窦性心律,效果良好,痊愈出院。认为该手术是目前对心房纤颤的治疗、恢复心房收缩功能、房室收缩顺序性及窦性心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0.
用2‰游标卡尺对114具L1~L5段椎骨标本进行测量,包括椎孔上缘矢径及下缘矢径的距离和相互关系。结果:腰椎孔下缘矢径明显大于上缘矢径(P<0.01),腰椎孔下缘矢径明显大于腰椎孔中矢径。为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