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2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303篇
耳鼻咽喉   223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341篇
口腔科学   120篇
临床医学   1629篇
内科学   685篇
皮肤病学   194篇
神经病学   568篇
特种医学   3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606篇
综合类   2805篇
预防医学   699篇
眼科学   542篇
药学   1031篇
  7篇
中国医学   2239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413篇
  2012年   650篇
  2011年   700篇
  2010年   668篇
  2009年   679篇
  2008年   899篇
  2007年   845篇
  2006年   798篇
  2005年   945篇
  2004年   600篇
  2003年   524篇
  2002年   349篇
  2001年   400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250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BTXA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不协同的疗效。比较两种注射途径的优劣。方法:选择存在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的17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尿道外括约肌BTXA注射,分为经尿道(TU)注射组和经会阴(TP)注射组,TU组采用膀胱镜定位4点注射法,TP组采用肛门指检定位1点尿道周围注射法,每病例注射100U。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排尿障碍情况均有显著性改善,注射后3天-2周开始出现漏尿次数及间断导尿次数减少,残余尿量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加;治疗后1个月的统计结果显示,间断导尿次数、残余尿量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加(P〈0.05),注射后1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提示第一次无抑制性收缩时膀胱容量及最大膀胱容量增加(P〈0.05),最大尿道压降低(P〈0.05);注射后3个月上述指标虽有所回升,但并未回到注射前;两种注射途径在排尿日记及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尿道外括约肌的BTXA注射治疗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的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改善排尿功能,降低残余尿量及漏尿的发生,减少尿路感染及自主神经反射的发生:经会阴注射和经膀胱镜注射对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2.
况伟宏  李进  王雪  李静  黄明生 《华西医学》2004,19(4):533-534
目的 :探讨ApoEε 4等位基因与AD病人海马萎缩的关系。方法 :利用MRI和PCR -FRLP方法对 34例AD病人海马体积和ApoE基因型进行测定 ,比较 17例含ApoEε4基因型和 17例不含ApoEε4基因型AD病人之间海马体积的差异性 ,分析AD病人海马萎缩与ApoEε4等位基因数目间的关系。结果 :含ApoEε4基因AD病人组海马体积和MMSE评分明显低于不含ApoEε4基因AD病人组 (P <0 0 5 ) ;ApoEε4基因数目与AD病人海马体积呈负性相关关系 (rs=- 0 2 10 ,P =0 0 0 2 4 ) ,即含ApoEε4等位基因数目越多 ,AD病人海马萎缩愈明显。结论 :ApoEε4等位基因与AD病人海马萎缩有关 ,它可能在AD的病理机理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相似文献   
993.
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神经反射异常(AD)是一种交感神经反应异常的状态,通常发生于胸6及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由交感神经系统对有害刺激的过度反应而产生。因该症状可产生致命并发症,如癫痫、呼吸暂停、心肌梗死,颅内高压和脑出血,故AD的诊治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复习文献,主要就AD的发病率、发病机制、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994.
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尽管周围神经修复技术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如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术中采用组织化学或免疫组化进行运动和感觉功能束定位等,但即使是新鲜、清洁的周围神经断裂伤,及时采用先进的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通常也不可能获得完全再生,功能也往往不能完全恢复;而长时间的感觉或运动的缺失将引起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等。因此,如何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一直是神经修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建立低反射神经源性膀胱(NUB)的大鼠动物模型,初步研究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低反射NUB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雌性Wistar大鼠22只,实验组采用脊髓半横断法处理L4-5间隙脊髓圆锥12只,对照组为假手术组10只,术后2周内每日2次对大鼠进行Crede手法排尿,并记录残余尿量,术后8周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记录数据,同时取出膀胱标本,观察Cx-43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术后出现尿潴留,残余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4.428±0.471)ml vs.(0.948±0.114)ml,P<0.01];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提示实验组膀胱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4.386±0.563)ml vs.(2.571±0.278)ml,P<0.01];实验组膀胱漏尿点压力低于对照组[(27.546±2.207)mmHg vs.(36.000±3.873)mmHg,P<0.01];实验组逼尿肌Cx-43表达低于对照组。结论:大鼠脊髓半横断方法建立的NUB模型重复有效,Cx-43在低反射NUB大鼠膀胱中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996.
用H反射和M波评价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神经元群的兴奋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H反射和M波的发展斜率比较偏瘫患者恢复期痉挛侧和未受累侧运动神经元群的兴奋性。记录 15例偏瘫患者双侧比目鱼肌的H反射和M波 ,计算其阈值和最大值 (Hth、Hmax、Mth、Mmax) ,并运用线性回归计算其发展斜率 (Hslp和Mslp)。比较偏瘫患者两侧Hmax/Mmax、Hth/Mth和Hslp/Mslp ,及其与Brunnstrom分期的关系。偏瘫患者痉挛侧Hslp/Mslp明显高于未受累侧(P =0 .0 2 1) ,且与Brunnstrom分期相关性好。Hslp/Mslp是评价恢复期偏瘫患者痉挛侧运动神经元群兴奋性的很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观察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选用成年人尸体,借助显微镜,观察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在椎动脉Ⅱ段周围的分布特点。结果:阻滞星状神经节可明显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的平均血流速度为32.25cm/s,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为42.02cm/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46,P<0.01),临床效果:31例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解剖发现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攀附于椎动脉的表面。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能主要是由于颈椎病变压迫、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所致。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速度及交感皮肤反应(SSR)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6例DPN患者进行神经电图检查,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交感皮肤反应(SSR)检测。结果 共检查36例患者216条神经,其中MCV检测108条神经,MCV减慢32条,MCV减慢合并远端潜伏期延长8条,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4条,异常率40.7%;SCV检测108条神经,SCV减慢42条,未引出电位7条,SCV减慢伴波幅下降6条,异常率50.9%:SSR检测36例72侧肢体,其中有4例上、下肢均未引出SSR,22例38肢SSR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异常率63.8%,10例无自主神经症状患者中有3例SSR异常,异常率30%。结论 NCV及SSR检测为DPN自主神经及周围神经早期病变,尤其是为亚临床病变提供了客观依据,多个参数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早期病变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999.
患者女.38岁。腰骶部及双下肢疼痛1年,加重1个月。查体:患者强迫坐位。腰4~5、腰5骶1椎间隙压痛明显。左侧椎旁叩击痛,双侧髂后上棘压痛明显。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实验室检查:血沉46mm/h,其余各项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有犬羊接触史。X线示腰椎未见异常。CT:右侧腰大肌内见囊性低密度病灶。病灶内见稍高密度分隔,部分分隔可见钙化;腰大肌病变向右侧压迫椎弓致右侧椎弓变薄,部分层面可见骨质破坏。椎管扩大.椎管内可见低密度影;腰3椎体可见多发细小囊状骨质破坏(图1)。诊断:脊柱并肌肉包虫。  相似文献   
1000.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性疾病.患者以创伤后或自发的关节、肌肉、软组织出血为主要特征,长期反复出血可导致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终生残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