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01篇
  免费   1618篇
  国内免费   705篇
耳鼻咽喉   198篇
儿科学   263篇
妇产科学   745篇
基础医学   2866篇
口腔科学   346篇
临床医学   8764篇
内科学   2566篇
皮肤病学   230篇
神经病学   768篇
特种医学   9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3181篇
综合类   17284篇
预防医学   13074篇
眼科学   393篇
药学   8358篇
  152篇
中国医学   3924篇
肿瘤学   693篇
  2024年   275篇
  2023年   1090篇
  2022年   959篇
  2021年   1298篇
  2020年   1394篇
  2019年   1280篇
  2018年   554篇
  2017年   1296篇
  2016年   1475篇
  2015年   1798篇
  2014年   3613篇
  2013年   3704篇
  2012年   4589篇
  2011年   4353篇
  2010年   3916篇
  2009年   3586篇
  2008年   4945篇
  2007年   3520篇
  2006年   3934篇
  2005年   5450篇
  2004年   3320篇
  2003年   2520篇
  2002年   1594篇
  2001年   1030篇
  2000年   803篇
  1999年   578篇
  1998年   434篇
  1997年   320篇
  1996年   298篇
  1995年   248篇
  1994年   206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分析探讨持续性枕后的发病原因、分娩方式和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0年10月71例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原因按顺序排列依次为骨盆狭窄、脐绕颈、宫缩乏力、脐带过短、巨大胎儿、复合先露和前置胎盘。剖宫产48例,占67.6%,低位产钳16例,占22.5%,顺娩7例,占9.9%。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4例,有1例新生儿死亡。结论 以枕后位衔接者多数能转成枕前位分 娩,但如合并骨盆狭窄和脐绕颈,以剖宫产结束分娩为宜。  相似文献   
992.
遗传因素在普通型偏头痛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普通型偏头痛发生中的作用及该病的遗传方式.方法以27例普通型偏头痛患者为先证者,收集其一级和二级亲属的患病资料,采用零截尾泊松分布模型判断该病有无家庭聚集性,应用Penrose法和Li-Mantel-Gart法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应用PPAP软件估算该病的遗传度.结果先证者一级亲属该病的患病率>二级亲属>一般人群,符合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Penrose法的结果也显示该病为多基因遗传病,其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0.935±0.098,二级亲属的遗传度为0.439±0.284,遗传度的加权平均值为0824±0.093.结论普通型偏头痛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  相似文献   
993.
为方便广大读者、作者订阅杂志,我们对直接从编辑部订阅全年杂志的订户实行优惠。杂志订阅信息:本刊为月刊,每期30元,全年订阅价格360元。订阅方式:邮局汇款订阅。请在汇款单附言栏中注明订阅方式,所订期刊年份、期数、册数,如:顺丰快递到付(合寄期数)/邮局挂刷,订2020年全年1套。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与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制订针对性的措施减轻患者味觉改变提供参考.方法 对144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采用中文版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量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味觉改变发生率为54.9%;患者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总分为7.60±2.57,化疗相关性味觉改变与生活质量量表功能维度、总体健康状况呈显著负相关,与部分症状维度呈正相关(P<0.05,P<0.01);医学应对方式量表中面对维度与整体味觉改变总分呈负相关,屈服维度与不适症状和味觉异常维度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味觉改变发生率较高,处于中重度水平,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患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减轻味觉改变.  相似文献   
995.
综述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早期饮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重点分析早期饮水的实施要素,主要包括饮水的对象评估、种类及方式、饮水量及间隔时间和安全性,以期为我国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开展早期饮水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挖掘天葵非药用部位潜在的药用价值。方法:以天葵茎、叶、花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天葵茎、叶、花中共鉴定出16大类101个差异代谢物(DAMs),其中包含羧酸及其衍生物、有机含氧化合物、脂质、苯及其取代衍生物、生物碱、黄酮类、萜类、苯丙素类、酚酸类、核苷酸、有机盐、内酯、有机酸、内源性植物激素、氨基酸和13个其他物质。通过聚类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发现,天葵不同部位的DAMs代谢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主要代谢途径为苯丙氨酸代谢途径、ABC转运途径、氨酰-tRNA合成途径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结论:通过天葵不同部位间DAMs的鉴定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的分析,确定天葵茎、叶、花富含多种具有药用功效的代谢活性物质,可为天葵茎、叶、花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季文静  谢晖  吴靳荣  倪梁红  赵志礼 《中草药》2023,54(14):4641-4648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不同加工方法下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药材次生代谢化合物的差异,为优化粗茎秦艽药材的加工及干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云南丽江产粗茎秦艽药材,分别进行产地和药厂加工,加工方式包括切片、原个子(不切片),干燥方式包括烘干、晒干和“发汗”。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LTQ-Orbitrap-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样品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筛查其差异性的特征化合物。结果 共鉴定出44个化学成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根与芦头(根茎)的化学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根的切片组、原个子组有明显区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表明,三年生药材质量优于二年生药材,根的质量优于芦头,切片组优于原个子组,不同干燥方法中晒干组药材的质量较优,药厂加工药材质量均优于产地加工药材,并分析得到各组间主要差异化合物。结论 粗茎秦艽药材加工时,建议选用三年生药材,去除芦头部位,并进行趁鲜切片及晒干处理。可为粗茎秦艽药材初加工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不同生长方式及年限对防风品质的影响,通过色差仪量化防风样品粉末表观颜色,计算总色值(E*ab),采用HPLC同时测定样品中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亥茅酚苷和3′-O-当归酰亥茅酚含量,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样品粉末色度值与5种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防风样品粉末总色值(E*ab)野生防风<多年生防风<一年生防风;野生防风的升麻素、亥茅酚苷和3′-O-当归酰亥茅酚含量显著高于多年生防风及一年生防风;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多年生防风质量差异大,其品质虽不及野生防风,但接近野生防风,优于一年生防风;3′-O-当归酰亥茅酚含量、E*ab、b*、L*和升麻素含量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均>1,升麻素含量的VIP亦接近于1;升麻素苷、升麻素、亥茅酚苷和3′-O-当归酰亥茅酚含量与E*ab呈显著负相关,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与E*ab...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酒精对大鼠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正常SD大鼠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白酒,造模期间,测定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检测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和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大鼠尾部微循环血流量,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酒精浓度;检测淋巴细胞亚群,血液学指标;检测脏器湿质量;计算摄食量,检测自主活动、面温、肛温、抓力、眩晕时间、心率等行为体征。结果:①长期饮用不同浓度白酒(10%、20%、30%、40%、50%)均会降低正常大鼠的血清TP、ALB含量及SOD、GSH-Px活力,升高血清TG、AST含量或活力和A/G值,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说明10%~50%浓度的白酒会造成TG升高以及肝功能损伤。②长期饮用低浓度(10%)酒精会降低正常大鼠的血清TC、LDL-c含量。③长期饮用中、高浓度(30%~50%)酒精会增加正常大鼠的肝肾湿质量,造成肝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升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眩晕时间、面温、肛温和心率,降低微循环血流量、自主活动次数和抓力,说明长期饮用中、高浓度酒精会引起肝脏脂质沉积、血液粘度增加以及食少肌瘦、困倦乏力、慵懒厌动等症状。结论:不同浓度饮酒会对机体生理生化造成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了解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的全基因组序列基本特征,探究菌株的分子分型、耐药基因型、毒力及其遗传进化关系。方法应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0株医源性和食源性代表株金葡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此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金葡菌a蛋白(Staphylococcus aureus protein A,spa)基因分型分析,并比较分析不同菌株基因组中携带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筛选核心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10株金葡菌染色体基因组大小相似,均为2.7Mbp,包含有2486~2648个基因不等,平均长度约为887bp。耐药基因注释分析显示9株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携带的耐药基因少于另一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尽管在不同菌株基因组之间的毒力因子数量无显著区别,但不同菌株存在的毒力因子却不同,食品来源金葡菌基因组携带1~4种数量不等的肠毒素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不同来源金葡菌位于不同进化分支,2株为ST8型的MSSA和MRSA进化亲缘性较高,属于同一进化分支内。结论获得10株不同来源金葡菌的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并证实食源性或医院来源金葡菌为了适应不同生存环境,通过不同分子进化机制,获得不同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形成菌株特定的分子遗传特征,可为金葡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和致病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