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辨证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756例在院COVID-19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收集,按早期(起病时)、中期(病程为7~ 30 d)、后期(病程>30 d)不同病程阶段用频数法统计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发生率,运用层次聚类法对常见症状(出现率>5.0%)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专家经验总结其证候规律。结果 COVID-19患者早期(756例)症状以发热(52.25%, 395例)、咳嗽(43.25%,327例)、乏力(27.25%,206例)、胸闷(26.72%,202例)、气喘(17.59%,133例)及咯痰(5.03%,38例)最为常见,层次聚类分析将除咯痰外的5个症状聚为一类,提示该阶段湿遏肺卫的病机。COVID-19患者中期(383例)症状以苔腻(64.49%,247例)、苔黄(43.86%,168例)、苔厚(40.21%,154例)、咳嗽(34.73%,133例)、舌红(32.38%,124例)、大便不畅(25.85%,99例)、气喘(25.33%,97例)、乏力(25.07%,96例)、纳差(23.76%,91例)、口苦(14.36%,55例)、苔燥(12.01%,46例)、舌紫(12.01%,46例)、虚汗(11.49%,44例)、便秘(10.18%,39例)、白痰(8.62%,33例)、失眠(7.31%,28例)、恶心(7.05%,27例)、腹泻(6.79%,26例)和黄痰(6.27%,24例)为最常见,层次聚类分析将这19个变量聚为3类,分别提示该阶段湿阻肺脾、湿热内蕴和湿热化燥的病机。COVID-19患者后期(373例)症状以苔腻(50.94%,190例)、乏力(39.41%,147例)、咳嗽(37.80%,141例)、舌红(33.78%,126例)、气喘(32.17%,120例)、虚汗(23.86%,89例)、口干(22.79%,85例)、纳差(20.11%,75例)、大便不畅(19.30%,72例)、口苦(15.01%,56例)、白痰(10.72%,40例)、心悸(8.31%,31例)和苔少(8.04%,30例)为常见症状,层次聚类分析将这13个变量聚为2类,分别提示该阶段气阴两虚兼余湿未清和肺脾气虚兼余湿未清的病机。结论 COVID-19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证候呈现由表入里、由湿化热、由实转虚的规律性变化,症状上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7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辨治规律,为指导中医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756例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在院COVID-19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收集和中医辨证,分析其证候特点,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型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756例患者中,寒湿郁肺证101例(13.4%),湿热蕴肺证239例(31.6%),疫毒闭肺证18例(2.4%),肺脾气虚证195例(25.8%),气阴两虚证203例(26.9%);其中位病程依次为寒湿郁肺证(21 d) < 湿热蕴肺证(22 d) < 疫毒闭肺证(27 d) < 脾肺气虚证(33 d) < 气阴两虚证(36 d)。证候分布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岁患者中湿热蕴肺证的比例低于≤ 65岁患者[22.4%(69/308)vs 37.9%(170/448)],肺脾气虚证[30.2%(93/308)vs 22.8%(102/448)]和气阴两虚证[34.1%(105/308)vs 21.9%(98/448)]则正好相反(P<0.01)。证候分布与COVID-19病情分型和病程有关(P=0.01,P<0.01),寒湿郁肺证在病情轻者(轻型+普通型)[14.1%(86/612)]中相对多见,疫毒闭肺证在病情较重者(重型+危重型)[6.2%(9/144)]中相对多见;寒湿郁肺证在疾病早期[26.2%(28/107)]常见,湿热蕴肺证在早期[43.9%(47/107)]、中期[42.0%(116/276)]均较常见,肺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在中期、后期占比较高[中期21.7%(60/276)、18.1%(50/276),后期31.1%(116/373)、38.1%(142/373)]。结论 COVID-19患者证候偏热偏实,随病程进展因实致虚,其证候与患者年龄、病情分型和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全面开放,高龄妊娠比例逐渐上升.研究表明,高龄妊娠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其中先兆流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适龄妊娠[1-2].先兆流产是妊娠早期的常见疾病,以阴道少量出血、腹痛或腰酸为主要临床表现,在我国发生率约为25%,而高龄孕妇的先兆流产率更高[3].因此,如何有效提高高龄女性妊娠成功率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脐灸联合生化汤促进人工流产术后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早孕行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40例。A组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生化汤口服,C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脐灸,D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脐灸和生化汤口服。比较各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和宫腔积血情况D组均少于其他各组(均P0.05),C组少于A、B组(均P0.05),B组少于A组(P0.05);子宫内膜修复组间比较,D组最优(P0.05),C组次之(P0.05);月经恢复时间组间比较,D组最短而月经量最多(均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A组(均P0.05)。结论:脐灸联合生化汤口服能有效促进人流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症状,利于月经的正常复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卵巢早衰患者给予克龄蒙+补肾方+电针治疗3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月经情况及临床症状,并进行症状评分;对患者血清FSH和E2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除了月经来潮外,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后患者的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患者的血清FS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激素替代疗法+补肾方+电针联合治疗卵巢早衰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清性激素水平,促进卵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中药分期治疗血虚肝郁型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中医辩证为血虚肝郁型经行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联合中药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予以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患者黄体期及经期血清E2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头痛程度、症状积分均下降(0.05),血清E2水平均上升(0.05);治疗组变化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0.05)。结论头针联合中药分期治疗血虚肝郁型经行头痛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上调雌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调理月经周期的方法(简称补肾调周法)联合西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药组(40例)和西药组(38例),西药组采用激素替代疗法,中西药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肾调周法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促卵泡激素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FSH/L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 E 2)水平和窦卵泡发育情况。结果治疗后中西药组临床有效率(92.5%),高于西药组临床有效率(73.68%, 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FSH、FSH/LH和E2水平均降低(P〈0.05),窦卵泡数量增多(P〈0.05),而且在FSH、FSH/LH和窦卵泡数量方面中西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补肾调周法联合西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优于西药组,而且在降低血清FSH、FSH/LH水平和增加窦卵泡数量方面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督灸联合温经活血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125例中医辨证为寒凝血瘀型的子宫腺肌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予以督灸联合温经活血方口服;对照组60例,予以米非司酮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积分、寒凝血瘀症候、子宫体积及血清糖类抗原CA125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84%),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1.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痛经程度积分、血清CA125均降低(P0.05);中医证候均有改善(P0.05);子宫体积均缩小(P0.05)。在痛经、中医证候改善和血清CA125降低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灸联合温经活血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痛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咽拭子核酸检测法的假阴性率,并分析其原因,为稳固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0年2月19日至3月20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收治的1 452例COVID-19患者的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出院前检测结果为阳性之前的阴性结果判定为假阴性,统计假阴性患者例数。随访出院患者,筛选出院后再次核酸检测阳性(复阳)的患者,分析出院前病毒核酸检测连续阴性次数和核酸复阳的关系。结果 1 452例COVID-19患者中男592例(40.77%)、女860例(59.23%)。212例(14.60%)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曾出现假阴性。共随访到28例(1.93%)出院后复阳患者,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的918例患者中有24例(2.61%)复阳,高于连续3次及以上核酸检测阴性患者的复阳率(0.75%,4/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P=0.012 7)。结论 SARS-CoV-2咽拭子核酸检测法具有一定比例的假阴性,是患者出院后核酸复阳的原因之一。建议出院前由不同检测者进行多次、连续检测,满足连续3次及以上核酸检测阴性的出院标准可以降低复阳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联合西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40例和西药组38例,西药组采用激素替代疗法,中西药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肾调周法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FSH、FSH/LH、E2水平和窦卵泡发育情况。结果中西药组治疗后血清FSH、FSH/L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且中西药组在降低血清FSH、FSH/LH水平及增加窦卵泡数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补肾调周法联合西药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