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6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481篇
内科学   191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131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347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248篇
  12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肺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82例SAP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2 h时APACHEⅡ评分、心肺功能(HR、RR、氧合指数)、肾功能(Cr、BUN)及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6、WBC、CRP)指标,并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72 h APACHEⅡ评分、HR、RR、Cr、BUN、血清WBC、CRP、IL-6、TNF-α均显著下降,氧合指数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容量血液滤过对SAP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肺、肾脏器有保护作用,能明显抑制炎症因子,可作为临床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液联合阿莫西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于航天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 g/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20 m L加入5%葡萄糖25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体温变化、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3%、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温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4 d治疗组患者体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L-6、IL-10、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鱼腥草注射液联合阿莫西林胶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
滤泡性淋巴瘤发病率居非霍奇金淋巴瘤第2位,因其缓解后易复发,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2017年9月,FDA加速批准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PI3K抑制剂)copanlisib上市,用于至少接受过两次全身治疗的成人复发性滤泡性淋巴瘤。临床研究显示,copanlisib有较好的客观缓解率。本文就其药理作用、临床评价、安全性及用法用量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4.
痔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痔病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检查,痔病的诊断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在泌尿外科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北京和睦家医院等19家医疗中心收治的8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诊断包括肾肿瘤78例,膀胱癌2例,肾上腺肿瘤2例,肾囊肿1例,前列腺癌1例,汗腺癌淋巴结转移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盆腔转移瘤1例。其中,32例接受标准腹腔镜手术,分别为肾部分切除术(LPN)27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例;54例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分别为肾部分切除术(RAPN)51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1例,双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例,盆腔转移肿瘤切除术1例。两种术式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41例有可统计的临床数据,其中RAPN 23例,LPN 18例。男26例,女15例;中位年龄53.5(24~76)岁;中位R.E.N.A.L评分7.8(4~11)分。专业工程师根据86例术前增强CT检查图像和诊断报告重建全息影像。术前,全息影像可帮助术者对供应肿瘤或手术切除部位的动静脉血管、淋巴结和神经的立体空间结构及相互关系有更直观的认识,协助术前手术规划。在术中将全息影像与腹腔镜监视器中的术野图像进行实时追踪和融合,实现术中导航。结果本组8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通过人工调整全息影像,可提示重要血管如肾动脉和肾静脉在体内的投影位置,帮助术者定位血管、淋巴结和其他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便于精准分离。本研究采用标准腹腔镜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共41例有可统计的临床数据。41例中位手术时间140(50~225)min,其中RAPN为140(50~215)min,LPN为160(80~225)min;中位热缺血时间23(14~60)min,其中RAPN为21(17~40)min,LPN为25(14~60)min;中位出血量80(5~1200)ml,其中RAPN为150(30~1200)ml,LPN为50(5~1200)ml。术中无周围重要脏器损伤。2例LPN患者出现ClavienⅡ级并发症,1例出血1200 ml给予输血,另一例血肿未予处理,自行吸收。此2例分别为前、后肾门肿瘤,R.E.N.A.L评分均为11分。结论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可协助术者在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对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定位、识别,在减少术中组织和器官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奥拉西坦的LC-MS/MS法,并评价其两种口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周期、自身交叉试验设计,22名中国健康男性受试者于两个周期分别口服单剂量的奥拉西坦颗粒(受试制剂)和奥拉西坦胶囊(参比制剂),给药剂量均为800 mg,采集血浆样本并测定奥拉西坦的浓度。血浆样本以乙腈沉淀蛋白后,选用HC-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2 mmol·L-1乙酸铵5︰9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选用API3200型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的多重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监测,电喷雾离子化源,正离子方式。使用DAS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血浆中奥拉西坦的线性范围为0.250~25.0 mg·L-1(r>0.99),定量下限为0.250 mg·L-1;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差(RSD)均小于11.0%;相对误差(RE)均在±11.0%的范围以内;提取回收率较高,且可重现;奥拉西坦在各种贮存条件下均较稳定。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AUC0-t分别为(78.1±15.5)和(81.8±16.1)mg·h·L-1,AUC0-∞分别为(80.4±15.5)和(83.9±16.5)mg·h·L-1,ρmax分别为(15.8±2.8)和(15.8±3.0)mg·L-1,tmax分别为(0.95±0.30)和(1.05±0.54)h,t1/2分别为(5.09±1.34)和(5.04±1.72)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和F0-∞分别为(98.4±28.4)%、(98.7±27.7)%。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适用于奥拉西坦口服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相当,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8.
脆性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的老年性疾病,致残、致死率高,备受临床重视,虽治疗方案成熟,但仍有争论。近年来国内外针对此类型骨折的治疗进行了深入探索,从细化传统内固定的手术操作、引入新型内固定方式及计算机导航/机器臂辅助的内固定治疗,到半髋/全髋关节置换方式及骨水泥型/非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的选择及双动全髋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均有了进一步发展。本文就老年脆性股骨颈骨折的最新治疗方案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评价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局部血管及斑块特征的性别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因MCA供血区缺血事件住院的患者,并依据性别分组,各组内分为症状侧及非症状侧,比较组间及组内HR-MRI图像上获取的局部血管及斑块特征。结果:收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共71例,其中男性46例(64.7%)。两性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9),且性别与侧别间具有明显交互作用(P=0.026);两性狭窄率无明显差异(P=0.056),但该指标的性别与侧别间交互作用明显(P=0.011);男性斑块负荷更大(P=0.006),且性别与健患侧间的交互作用明显(P=0.011);男性斑块强化现象较女性更为常见(P=0.026);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影响最狭窄管腔面积及斑块负荷的主要因素是高血压及糖尿病,性别主要影响斑块强化(OR 6.75,95%CI1.60-28.49, P=0.009)。结论:症状性MCA粥样硬化患者的局部血管及斑块特征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患者斑块体积更大并造成局部血管管腔面积更小,且更易出现易损性斑块。性别因素对局部血管狭窄程度影响不明显,更可能通过影响局部斑块稳定性参与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长程脑电图(EEG)对急危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及预后的评价。方法:发病72 h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8分的急危重症脑血管病患者62例纳入研究,对患者进行长程EEG监测,并进行EEG分级和GCS评分。分析EEG分级与GCS评分及预后的关系,计算并比较长程EEG分级和GCS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准确率。结果:本组患者长程EEG分级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739,P0.001);长程EEG分级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387,P=0.002)。长程EEG预测患者预后准确率为67.7%,GCS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准确率为62.9%,EEG分级预测患者预后的准确性高于GSC评分(P0.001)。结论:长程EEG分级与急危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显著相关,EEG分级预测患者预后的准确性高于GSC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