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与预后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其诊疗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并行随访,对患者的病例资料、病理特征、诊疗方法和预后等进行总结。  结果  50例患者年龄11~58岁,平均年龄(33±12)岁;临床表现多为查体发现腹部占位就诊。肿瘤多位于胰头部和体尾部。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多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脾胰体尾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已明确诊断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住院时间为(13.90±5.16)d。对50例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70个月,49例患者未见复发或转移,所有患者均存活至今。  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低恶性胰腺肿瘤,多见于青年女性,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无明显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多阴性。切除肿瘤后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3.
陈平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4):186-190
十二指肠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起源于消化道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一种少见的亚群。虽然影像学、内镜技术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已经取得显著的进步,但术前仍很难达到完全确诊。内镜超声下细针穿刺活检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GISTs诊断率高达80%。对于非转移性原发的十二指肠GISTs,获得显微镜下阴性切缘的手术切除仍是潜在治愈性治疗手段,但由于胰十二指肠区域的复杂解剖,最佳治疗策略仍具有挑战性。复发风险和无瘤生存时间取决于肿瘤大小、核分裂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复发风险分层,而不是手术方式。伊马替尼作为新辅助治疗,对治疗复发和转移性GISTs起到重要作用。对十二指肠GISTs的病理生理和治疗方式的全面深入研究将有利于发现更新且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single-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P-VATS)与多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multi-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MP-VATS)相关临床因素,探讨两种术式差异。  方法  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522例,其中SP-VATS为83例,MP-VATS为43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站数与枚数、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术后24 h胸引量及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吸烟、肿瘤直径、TNM分期、病理类型、肿瘤位置及术后并发症等因素无显著性差异。手术相关因素中SP-VATS组手术时间长于MP-VATS组(P<0.01);术后住院时间SP-VATS组短于MP-VATS组(P=0.011);SP-VATS组疼痛程度低于MP-VATS组(P=0.041);淋巴结清扫站数及枚数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胸引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SP-VATS与MP-VATS相比,可以达到相同的手术效果,但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该术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择期行直肠癌切除术的肿瘤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A、B、C 3个组,每组30例。A、B两组术前静注氟比洛芬酯行超前镇痛,C组(对照组)静注脂肪乳2 mL。术后镇痛泵配制方法:A组为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B组为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C组为舒芬太尼+脂肪乳,三组均加生理盐水至100 mL。分别记录术后4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 h止疼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药量、术前及术后30 min血糖、术前及术后48 h 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观察术后48 h加强镇痛例数及不良反应例数。  结果  A组T1、T2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B、C组,T1、T2、T3咳嗽时VAS评分、止疼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消耗量、术后血糖和CRP明显小于B、C两组(P<0.05)。A、B两组间不良反应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低于C组(均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用于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可增强其镇痛镇静效果,减少应激和炎症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6.
Th9细胞作为新命名的辅助T细胞亚群,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IL-4)共同诱导初始CD4+T细胞分化而来,也可在特定的条件下由其他T细胞转化而来,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动物实验表明Th9可以抑制肿瘤生长,主要通过分泌IL-9等细胞因子以及其他方式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细胞因子等分子可通过不同的信号途径调控Th9细胞分化、发育。本文旨在对Th9细胞的来源、抗肿瘤免疫作用及机制、相关信号通路等进行阐述,为抗肿瘤治疗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原发病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鳞癌(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 site,SCCUP)人群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原发灶检出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62例SCCUP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运用χ2检验分析原发确诊组与原发未明组的临床表现、原发病灶出现特点及检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分析影响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因素。  结果  262例SCCUP患者,以男性多见,中位年龄57岁。70例患者检出原发病灶(26.7%),且男性(30.1%)、单枚(31.0%)、Ⅳ区(39.3%)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检出率高于女性(17.4%)、多枚(18.7%)、Ⅱ/Ⅲ区(20.8%)。与传统影像学相比,18FDG-PET/CT(18F-fluorodeoxy? 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检出原发灶的灵敏性、特异性高。生存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是影响OS、PFS的独立危险因素,N分期对PFS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SCCUP患者中,男性、单枚、下颈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检出的比例高,PET/CT检查对SCCUP的诊断及原发灶检出有重要意义,N分期较晚及远处转移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究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Ⅱ,CaMKⅡ)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促进肺腺癌的侵袭、转移。  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分析肺腺癌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CaMKⅡ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同时对肺腺癌组织与其配对淋巴结转移病灶中的CaMKⅡ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3例肺腺癌患者及21例配对的原发病灶及淋巴结转移病灶的石蜡组织标本。将肺腺癌细胞系H1299及Calu3进行慢病毒转染,实验组转染高表达CaMKⅡ病毒,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病毒,通过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肺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通过Western blot 检测CaMKⅡ表达水平与上皮间充质转化(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指标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通路激活间的关系。  结果  CaMKⅡ高表达与肺腺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病灶中的癌组织CaMKⅡ表达明显高于其原发病灶(P<0.05)。细胞实验表明,CaMKⅡ高表达的肺腺癌细胞,其穿膜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伤口愈合能力增强; EGFR通路激活后p-CaMKⅡ水平增加,且CaMKⅡ促进了EMT相关蛋白及转录因子的表达。  结论  CaMKⅡ参与EGFR信号传导,促进EMT过程,增加肺腺癌的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39.
邓婷  巴一 《中国肿瘤临床》2022,49(9):433-437
肿瘤支持治疗是与肿瘤放疗、化疗和手术并重的治疗手段。肿瘤支持治疗包括从肿瘤诊断开始一直到生命结束的全程,其内容相当宽泛,且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节约医疗成本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支持治疗在各领域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其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为重要的是,医患认知从传统治疗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使肿瘤支持治疗的发展前景焕发蓬勃生机。目前,肿瘤支持治疗逐渐向多学科整合、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全程化的管理及数字化方向发展。未来,随着学科分支的精细化和基础转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患者的支持治疗必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造福广大的癌症患者。   相似文献   
40.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 UPS)能够介导真核细胞中80%以上蛋白质的降解,对底物的蛋白稳定和功能发挥起到关键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泛素化修饰调控因子,去泛素化酶能够从底物上切割泛素,修饰泛素链并加工泛素前体,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其中,去泛素化酶PSMD14(proteasome 26S subunit,non-ATPase 14)位于蛋白酶体26S亚基,是一种非ATP酶组分。近年来,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对PSMD14的结构、作用机制及其抑制剂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