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学涵  王福刚  田刚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0):1221-1223
  目的  探讨Dikkopf 1(DKK1)对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KK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免疫荧光对DKK1在细胞中的定位进行分析;DKK1过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乳腺癌细胞MDA231,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乳腺癌细胞MDA231中DKK1蛋白表达水平。划痕实验检测转染后MDA231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MDA231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乳腺癌组织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DKK1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 < 0.05)。DKK1表达的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明显比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中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DKK1主要呈细颗粒状散在分布于细胞质中。Western blot检测表明DKK1过表达明显。过表达DKK1的MDA23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比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低。  结论  DKK1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与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rotein cou? pled estrogen receptor 1,GPER1)/GPR30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3例术后肺腺癌组织样本中GPER1的表达,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方法检测相应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状态,并分析GPER1与EGFR之间的相关性,Western blot检测EGFR野生型肺腺癌细胞A549,EGFR突变型肺腺癌细胞PC-9以及使用吉非替尼处理的PC-9细胞的GPER1表达水平。  结果  GPER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吸烟、分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均P > 0.05);EGFR突变与肿瘤TNM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542);GPER1阳性表达与EGFR突变呈正相关(P=0.003);GPER1在Ⅲ、Ⅳ期肺腺癌中较Ⅰ、Ⅱ期高表达(P=0.008);在PC-9细胞中使用吉非替尼抑制EGFR活性引起GPER1表达下调。  结论  GPER1在EGFR基因突变型的肺腺癌中的表达高于EGFR野生型肺腺癌,GPER1的表达可能受EGFR活性调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和评估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14例EGFR突变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伴有EGFR突变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共1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奥希替尼及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每3周为1个周期,观察其脑转移病灶疗效并评估不良反应。  结果  14例患者中11例(78.6%)脑转移病灶为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14.3%),1例疾病进展(7.1%),客观缓解率为78.6%(11/14),疾病控制率为92.9%(13/14)。颅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12.5个月(95%CI:8.53~15.87)。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贫血(57.1%)、高血压(50.5%)以及蛋白尿(28.6%),未出现因不良反应停药事件发生。  结论  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突变型肺腺癌脑转移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控,但仍需大样本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肺腺癌不同组织学亚型、气道播散、胸膜侵犯等预后相关因素与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factor ligand-1,PD-L1)蛋白的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的突变类型的差异分析,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确诊肺腺癌患者233例的临床病理资料,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肺癌组织内PD-L1表达,同时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对EGFR基因片段进行检测。  结果  233例肺腺癌中PD-L1表达阳性38.2%(89/233),在男性、年龄≥65岁、低分化、肿瘤最大直径≥2 cm以及发生淋巴结转移、气道播散和脉管、胸膜侵犯患者中阳性率较高(P<0.05);EGFR突变阳性率70.8%(165/233),与患者性别显著相关(P<0.05);PD-L1表达和EGFR突变交叉阳性/交叉阴性与肿瘤的侵袭能力显著相关(P<0.05);PD-L1表达与贴壁结构、微乳头结构及实体型结构显著相关(均P<0.05),而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乳头结构、实体型结构相关(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D-L1比例与贴壁结构呈负相关(r=?0.252,P<0.001),与微乳头结构和实体型结构呈正相关(r=0.271,r=0.473,均P<0.001),与腺泡结构及乳头结构无相关性。PD-L1表达与EGFR中Exon19 Del突变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1),研究发现无EGFR Exon19 Del突变的患者其PD-L1表达较高。  结论  肺腺癌患者PD-L1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结构的比例构成、分化程度、气道播散及脉管、胸膜侵犯等预后较差因素显著相关,且PD-L1表达与EGFR Exon19 Del突变显著相关,无Exon19 Del突变患者将有可能成为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从而为临床诊疗评判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张杰  刘索  甘毅  金龙玉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23):1181-1186
  目的  研究长片段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deleted in lymphocytic leukemia 1,DLEU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模式和临床意义,并进一步评估其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方法  42例NSCLC患者配对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经手术切除获得。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SCLC组织和细胞中DLEU1的表达特征。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DLEU1的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时间的关系。通过体外伤口愈合和细胞侵袭试验分析DLEU1对NSCLC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DLEU1对NSCL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标志物(E-钙粘蛋白、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结果  42例NSCLC样本中,DLEU1的表达在35例中表现出上调(83.33%),而在7例中表现出下调(16.67%)。DLEU1在NSCLC癌组织的表达量是癌旁组织的2.11倍(P < 0.05)。DLEU1在4种NSCLC细胞系(A549、H1299、SPCA1和H358)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肺16HBE上皮细胞,其中,A549细胞中DLEU1表达量最高(P < 0.05)。高表达的DLEU1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 < 0.05),但与其他参数无显著相关性,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与低DLEU1表达组患者相比,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 < 0.05)。与对照组相比,体外干扰DLEU1的表达可显著抑制A549和SPCA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 < 0.05)。与对照组相比,体外干扰DLEU1可显著增加A549细胞中E-钙黏蛋白表达量,而降低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量(P < 0.05)。  结论  DLEU1在NSCLC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并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时间相关,且具有通过EMT促进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功能,表明DLEU1可能作为NSCLC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张军  郑锴  张鹏  战忠利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4):1535-1539
  目的  研究肺腺癌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与肺结核在肺腺癌中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PCR扩增及基因测序方法检测506例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其与肺结核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  结果  506例肺腺癌患者中有218例患者存在EGFR突变,其中25例患者有感染肺结核病史。在肺腺癌患者中,有肺结核病史的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尤其是外显子21缺失显著高于单纯肺腺癌者(P= 0.047,P=0.002)。肺腺癌与结核灶在同一肺叶或同侧肺的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二者在不同侧肺,尤其是外显子21突变(P=0.020,P=0.030)。有肺结核病史患者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肺腺癌患者(P=0.039),且在未经EGFR-TKIs治疗的具有肺结核史的患者中,EGFR突变组与野生型组相比,2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948),经过EGFR-TKIs治疗的患者2年生存率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  结论  肺腺癌患者中,有肺结核病史的患者EGFR基因突变发生率明显增高,且EGFR基因突变与其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8.
杨钰莹  刘莉  折虹  柯亨宁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23):1201-1205
  目的  探讨黑色素含量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购于西安艾丽娜生物有限公司189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组织中的黑色素含量和cyclin D1表达。  结果  189例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的黑色素高含量者为76例(40.2%),cyclin D1高表达者为80例(45.7%)。黑色素含量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组织来源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的侵袭深度(P=0.001)和临床分期(P=0.038)有关。T3、T4期黑色素瘤中的黑色素含量明显低于T1、T2期。同时,临床分期Ⅲ、Ⅳ期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黑色素含量也明显低于Ⅰ、Ⅱ期。cyclin D1表达与年龄、性别、侵袭深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组织来源无关。黑色素含量和cyclin D1表达在58例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中呈负相关(r=-0.271,P=0.039)。  结论  黑色素含量下调可能与恶性黑色素瘤的侵袭、进展和转移有关。为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因素分析和病理诊断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dc42和WAVE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6例经石蜡包埋的NSCLC组织及4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dc42和WAVE1的表达情况。  结果  Cdc42和WAVE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Cdc42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AVE1的表达强度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NSCLC组织中Cdc42和WAVE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9,P < 0.01)。Cdc42高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44.16%)低于低表达组(72.41%),WAVE1高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39.44%)亦低于低表达组(77.1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淋巴结转移、Cdc42和WAVE1共同高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Cdc42和WAVE1在NSCLC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且呈现较好的相关性,可能共同参与并促进NSCLC的恶性进程,检测两者的表达会对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起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核仁磷酸蛋白(Nucleophosmin/B23)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人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00年6月至2005年10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肠癌患者31例, 并收集其肿瘤组织、对应的癌旁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23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不同结肠癌细胞系中B23的表达情况, 利用小干扰RNA技术下调B23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 利用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B23表达下降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23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结肠癌旁组织表达(P=0.001 6), 在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高于结肠癌旁组织(P=0.000 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ting证实在转染B23特异性小干扰RNA的结肠癌细胞HCT116中B23的表达明显下降, 同时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结论  B23在结肠癌和转移淋巴结中高表达, 且能影响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提示B23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生、进展和浸润转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补测在激素受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观察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门诊随访及住院患者中补测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ER和PR的表达情况,所有标本(包括原发癌病灶及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由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检测中心进行,根据检测报告,原发病灶阴性而腋淋巴结转移病灶ER和/或PR阳性者补加内分泌治疗。   结果   56例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ER阳性8例(14.3%),PR阳性2例(3.6 %),ER和PR均阳性3例(5.4%),共13例(23.3%)因补查腋淋巴结转移病灶ER和/或PR变阳性而在随访中加用内分泌治疗。肿瘤原发病灶与腋转移淋巴结ER和PR均阴性43例(76.7%),即肿瘤原发癌病灶与腋转移淋巴结ER和PR均为阴性表达的总符合率为76.7%,不一致率为23.3%。   结论   受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原发病灶与腋淋巴结转移病灶ER和PR表达具有一定的不一致性,对原发癌病灶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应检查其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受体的表达,可能筛查出原发病灶受体阴性而复发转移病灶受体阳性患者,及时加用内分泌治疗,提高该类患者的疗效,亦可解释部分激素受体阴性而内分泌治疗也有一定疗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外源性IL-8对单核细胞的活化作用及IL-8活化后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侵袭转移的影响。  方法  外源性IL-8刺激THP-1细胞后检测M1、M2型TAMs的比例。IL-8活化的TAMs与HCC细胞共孵育,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AMs对HC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利用划痕修复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探究TAMs对HCC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并在100例HCC样本中进行组织水平验证。  结果  外源性IL-8可诱导THP-1细胞的表型向M2型TAMs方向分化。IL-8体外诱导的TAMs可以反作用于HCC,促使其发生EMT,进而促进其侵袭转移。在HCC组织中证实IL-8与TAMs浸润呈明显的正相关(r=0.22,P < 0.05),同时浸润的TAMs与神经细胞型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20,P < 0.05)。  结论  在HCC中,IL-8可以趋化TAMs浸润并促进其活化,活化后的TAMs可促进HCC细胞EMT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外显子突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利用ADx-ARMS?EGFR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检测214例未接受过Gefitinib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和21突变。   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GFR基因总突变率为45.8%(98/214),外显子18、19、20和21的突变率分别为0.93%(2/214)、22.0%(47/214)、2.3%(5/ 214)和20.6%(44/214)。另有2例19和21外显子双重突变。EGFR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的总突变率为50.3%(93/185)明显高于肺鳞状细胞癌17.2%(5/29)(P=0.001)。EGFR基因在女性患者中的突变率57.0%(57/100)高于男性36.0%(41/114)(P=0.002),EGFR基因在NSCLC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突变率(66.7%)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9.5%)(P < 0.05),但EGFR基因突变率与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分级和临床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中国肺癌尤其是肺腺癌患者存在EGFR基因的较高突变率,EGFR外显子19、21突变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有望成为评估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4.
王荣荣  刘晓  陆苏  顾林  向荣  刘红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3):866-871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芯片中BAG-1、EGFR和PARP-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59例组织芯片中乳腺癌和癌旁组织点行BAG-l、EGFR及PARP-1蛋白检测,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BAG-1、EGFR、PAR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 0.05)。BAG-1蛋白表达水平与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ER、PR和HER-2表达以及分子分型有关(P < 0.05);EGFR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以及分子分型有明显相关性(P < 0.05);PARP-1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目、ER表达以及分子分型有关(P < 0.05)。119例病例中BAG-1蛋白表达与EGFR、PARP-1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但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BAG-1蛋白表达与PARP-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 <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AG-1、PARP-1蛋白表达和分子分型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AG-1、PARP-1蛋白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乳腺癌中BAG-1、EGFR和PARP-1蛋白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BAG-1、EGFR和PARP-1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诊治和预后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3、-4和-7)在胃腺癌纵向侵袭转移中的表达变化及预后意义。  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9例胃腺癌患者黏膜腺上皮(含肠化生上皮), 黏膜层, 肿瘤中心, 侵袭前沿及淋巴结转移灶胃癌组织Claudin-1、-3、-4、-7的表达水平, 分析其与胃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关系。  结果  Claudin-1、-3、-4和-7在肠化生上皮的总体表达水平高于胃黏膜腺上皮(P < 0.05);从黏膜层→肿瘤中心→侵袭前沿→淋巴结转移灶, 胃癌组织Claudin-1、-3、-4和-7的表达呈抛物线样趋势, 肿瘤中心表达最高(χ2=111.84, 52.35, 33.71和111.91, P < 0.05);肿瘤中心Claudin-1和-3表达降低, 患者预后不良(χ2=5.530和χ2=9.846, P < 0.05), 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仅Claudin-3和临床分期可作为胃癌患者的预后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Claudin-1、-3、-4和-7在胃癌纵向侵袭转移中的表达变化可能与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肿瘤增殖及侵袭转移中的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结直肠腺癌侵袭性前缘的生长方式,计数肿瘤细胞巢出芽的数量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的数量,探讨以上参数与相关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院行手术切除的126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患者的石蜡包埋样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6例病理切片进行染色,广谱CK用于标记肿瘤细胞巢出芽,CD8标记T淋巴细胞进行评估。  结果  结直肠腺癌侵袭性前缘的浸润性生长方式,高级别肿瘤细胞巢出芽与肿瘤大小病理分期(pT)(P=0.029,P < 0.001),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pN)(P < 0.001,P=0.023)及脉管浸润相关(P < 0.001,P < 0.001);高级别肿瘤细胞巢出芽与肿瘤组织学低分化程度相关(P < 0.001);高级别CD8+T淋巴细胞浸润可能与阻碍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0)。  结论  结直肠腺癌侵袭性前缘的浸润性生长方式,高级别肿瘤细胞巢出芽与患者预后相关,两种组织学形态特征易于观察,可重复性好,借助于广谱CK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病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鳞癌(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 site,SCCUP)人群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原发灶检出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62例SCCUP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运用χ2检验分析原发确诊组与原发未明组的临床表现、原发病灶出现特点及检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分析影响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因素。  结果  262例SCCUP患者,以男性多见,中位年龄57岁。70例患者检出原发病灶(26.7%),且男性(30.1%)、单枚(31.0%)、Ⅳ区(39.3%)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检出率高于女性(17.4%)、多枚(18.7%)、Ⅱ/Ⅲ区(20.8%)。与传统影像学相比,18FDG-PET/CT(18F-fluorodeoxy? 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检出原发灶的灵敏性、特异性高。生存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是影响OS、PFS的独立危险因素,N分期对PFS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SCCUP患者中,男性、单枚、下颈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检出的比例高,PET/CT检查对SCCUP的诊断及原发灶检出有重要意义,N分期较晚及远处转移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FoxP3、TGF-β1的表达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4例乳腺癌组织中FoxP3、TGF-β1、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Fibronectin的表达情况, 分析乳腺癌FoxP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以及FoxP3、TGF-β1的表达和EMT发生之间的关系。  结果  FoxP3与TGF-β1的表达率和EMT的发生率分别为36.5%(27/74)、39.2%(29/74)和40.5%(30/74)。乳腺癌FoxP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 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FoxP3和TGF-β1的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 而TGF-β1可以促进EMT发生(P < 0.05)。  结论  FoxP3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EMT的发生相关, 可能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可能性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转移淋巴结与原发肿瘤EGFR和c-erbB-2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EGFR和c-erbB-2是否可以作为合适的治疗靶应用于食管癌靶向治疗。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89例食管癌原发病灶及对应的51例转移淋巴结的EGFR和c-erbB-2表达。结果EGFR总的阳性表达率为73.0%(65/89),其中高表达(++和+++)为37.1%(33/89)。转移淋巴结EGFR高表达与原发病灶EGFR高表达的情况有良好的一致性,21例原发病灶EGFR高表达的病例中仅2例淋巴结EGFR表达下降为(+)。c-erbB-2总的阳性表达率为31.5%(28/89),其中c-erbB-2高表达为18.0%(16/89)。约70%的c-erbB-2高表达病例其转移淋巴结保持该特点。结论食管癌转移灶EGFR高表达的程度与原发灶一致,提示抗EGFR靶向治疗在食管癌中有应用前景。尽管食管癌c-erbB-2高表达率较低,但转移灶与原发病灶之间的一致性较好,就阳性病例而言,c-erbB-2作为治疗靶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乔宇  周旋  井超  张仑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9):438-444
  目的  探究Zeste同源增强子(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能否调控miR-200b/a/429的表达,进而影响人舌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  方法  利用小干扰RNA(siRNAs)敲低舌鳞状细胞癌SCC15和UM-1细胞系中EZH2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EZH2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q-PCR检测敲低EZH2后miR-200b/a/429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舌鳞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最后通过免疫荧光实验观测细胞骨架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和q-PCR检测人舌鳞状细胞癌标本中EZH2的表达。  结果  siRNAs能够显著地敲低EZH2表达,进而使miR-200b/a/429表达水平升高;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而N-cadherin、Vimentin、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下降;si-EZH2组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人舌鳞状细胞癌标本中EZH2表达水平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P < 0.01)。  结论  EZH2通过抑制miR-200b/a/429的表达水平,进而促进了人舌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