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经常性感冒的治疗与调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翔  任国庆  于跃  马家宝 《河北中医》2009,31(11):1652-1653
感冒是多发病,常人每年可数次感冒,但若因生活调摄不慎易患感冒就是经常性感冒,则须中医调治。内科教材对普通感冒辨证论治论述详尽,但对经常性感冒形成机理、综合调治等缺乏系统论述。兹将我们长期以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临床感悟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2.
阴阳五行学说——祖国医学的瑰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中医学与古希腊医学、古埃及医学、印度医学对人类的繁衍昌盛作出过最杰出的积极贡献,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据世界卫生组织(WTO)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四十亿人用中医药治病,预测今后5~10年,全球中药销售额将高达2000~3000亿美元。由此足见,中医学这门独特的医学专业,其前景是非常广阔、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93.
偏沮小考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历代注家及当代学者对于"偏沮"的解释未尽一致,主要是对于"沮"的解释不一样,或认为是湿润,或是阻止,或是败坏,或是"袒"字之讹。经查阅文献考证并据本节经文上下文例及医理认为,沮,当为"袒"字之讹,形似传抄致讹。偏沮,当为"偏袒",即脱掉衣服,露出半身。袒,脱衣袒露。"汗出偏沮(袒),使人偏枯",指大汗出后若脱衣袒露半身,容易感受风邪,(日久)使人偏枯——半身不遂。中医经典《素问》理论认为,偏枯,为风邪所中,是由于"汗出受风"而罹患,即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阳不固,汗出则腠理疏松,风邪乘虚而入,侵入人体半身深部,导致经络营卫气血不畅,肢体筋脉失于濡养,发为偏枯。汉唐宋以前医家多遵之,金元以后则多质疑之,而时至今日之中风病,并非中风而罹患。  相似文献   
94.
目的:优选紫草中总萘醌的闪式提取工艺.方法:以紫草总萘醌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转移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电压对闪式提取工艺的影响,并与渗漉法进行比较.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分别加14,8倍量95%乙醇于140 V电压下提取2次,每次2 min;总萘醌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平均转移率分别为90.72%,70.68%.渗漉法中总萘醌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平均转移率分别为79.03%,65.43%.结论:闪式提取法优于渗漉法,前者适用于紫草总萘醌的提取,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
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位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现代医家观点不一:"肾虚"说,"肝虚"说,"心之虚实"说,"脾胃阴火"说等.笔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进行了仔细分析,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冲任二脉,治疗也应该侧重从调理冲任入手.  相似文献   
96.
通过整理近些年洋金花的研究资料,尤其是药理研究和,晦床应用,本文就洋金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整理,为洋金花的研究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风病病因病机的形成与临床特点,便于临床诊断及辨证施治.结论 风病既为百病之长,又为百病之始,且善行而数变,其病因病机非常复杂,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主要临床特点表现为恶风,自汗,发痒外,同时常呈多发性、多变动性、多游走不定性,医生只要掌握这些特点,对风病的诊断就会胸有成竹了.  相似文献   
98.
随着中医在全世界得到临床医生及广大病人的认可,已广泛使用于临床治病救人。有报道[1],目前全世界接受中医中药治疗的人口已达40亿人之多。而中草药汤剂是中医治疗病人最常用的传统有效的制型之一,具有药力大、吸收快、疗效佳、配方活、成本低又安全的优点,是其他剂型无法比拟的。故各级医院至今仍在临床广泛采用。为了使汤剂的治疗作用发挥得更加有效,除了必须注意科学的煎煮外,尚应合理有效服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对"三焦"针法延缓脑衰老的效应作出正确评价;观察"三焦"针法对SAMP10鼠海马CA1神经元可塑性影响的性别差异;方法:以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SAMP10为脑衰老动物模型,观察分析"三焦"针法对该雌雄鼠甲苯胺蓝染色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及形态的影响。结果:针刺组神经元功能和形态好于P10组小鼠,趋向正常SAMR1小鼠水平,在神经细胞数量和细胞体积等方面有所改善。在平均尼氏体总面积、平均尼氏体积分光度、神经元丢失率、增长率等方面针刺组雄鼠与雌鼠存在差异(P0.05)。结论:"三焦"针法可以减少或延迟SAMP10小鼠神经元的丢失,减少神经元的死亡,改善神经元的可塑性,针法的干预作用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民间常用草药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L.) Kitam.)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线叶菊抗感染活性部位进行目的性分离.结果:从线叶菊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小麦黄素(Ⅰ),5,7-二羟基色原酮(Ⅱ),茵陈色原酮(Ⅲ),东莨菪内酯(Ⅳ),β-谷甾醇(Ⅴ),正十五烷醇(Ⅵ),槲皮素(Ⅶ).结论: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线叶菊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