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NSCLC靶区勾画中的专家共识与争议。方法 调查国内12家单位对NSCLC靶区勾画相关15个问题意见。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选择1份局部晚期NSCLC病例,将定位CT图像和病史资料发送至12家单位,各单位自行组织讨论并委派1位医师在第六届肿瘤精准放化疗暨肺癌多学科高峰论坛上主讲对该病例靶区勾画情况及理论认识,参会专家共同讨论。结果 12家单位全部填写问卷并按时发回。肺癌靶区勾画标准肺窗的窗宽/窗位为800~1600/-600~-750 HU,纵隔窗为350~400/20~40 HU。呼吸动度的测量:经验外扩2~5 mm、模拟定位机测定、四维CT测定、模拟定位机+四维CT测定。GTV外扩CTV距离:原发灶鳞癌5~6 mm、腺癌5~8 mm;纵隔淋巴结转移灶6家单位采用5 mm,6家单位采用同原发病灶一致距离。摆位误差:10家单位5 mm、1家单位3 mm、1家单位4~6 mm。双肺V20限定:10家单位<30%、1家单位<35%、1家单位<28%。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9家单位60 Gy分30次、1家单位62.7 Gy分33次、1家单位50~60 Gy分25~30次、1家单位60~70 Gy分25~30次。肺内原发病灶靶区勾画:3家GTV→IGTV→PTV、8家GTV→CTV→ITV→PTV、1家GTV→CTV→PTV或GTV→IGTV→CTV→PTV;纵隔淋巴结转移灶靶区勾画:3家GTV→IGTV→PTV、8家GTV→CTV→ITV→PTV、1家GTV→CTV→PTV。放疗过程中10%~100%患者需要改野,38~50 Gy时改野合适。关于PET-CT定位及靶区勾画SUV值尚无统一标准,7家单位已开展MRI定位,10家单位已开展了SBRT治疗早期NSCLC。早期NSCLC (T1-2N0M0)的SBRT靶区勾画:5家单位GTV→IGTV→PTV、3家单位IGTV→PTV、2家单位GTV→CTV→ITV→PTV。周围型早期NSCLC分割6.0~12.5 Gy/次,3~12次;中央型早期NSCLC分割4.6~10.0 Gy/次,5~10次。靶区勾画讨论结果:肺癌靶区勾画目前应采用4DCT或模拟机测定呼吸动度;勾画肺癌靶区时CT肺窗的窗宽/窗位为1600/-600 HU,纵隔窗为400/20 HU;争议主要是纵隔转移淋巴结CTVnd为累及野照射还是选择性淋巴结预防照射。结论 对局部晚期NSCLC靶区勾画的CT的窗宽、窗位,呼吸运动和摆位误差测量、原发灶靶区勾画方法、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及改野时机均已基本达成共识。主要争议和尚未达成共识的是PET-CT定位勾画靶区时显示病灶的最佳SUV值、SBRT治疗早期NSCLC最佳剂量分割模式、CTVnd的勾画。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开展国产雷替曲塞(赛维健)上市后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观察和评价雷替曲塞单药治疗不能耐受或者不适合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治疗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单臂、全国多中心的Ⅳ期临床研究设计。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接受雷替曲塞3 mg/m2,静脉滴注15 min,21天为1个周期。治疗持续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主要研究目的是安全性评价,采用NCI CTC 3.0版标准。次要目的为有效性评价,客观疗效按照RECIST 11版标准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疾病控制率(DCR)、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共入组215例患者,其中205例患者进入安全分析集(SS),204例患者进入全分析集(FAS)。在研究过程中,92例患者发生394例次的不良事件(AEs),其中1~2级占94.4%,3~4级仅占5.3%;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为5.8%。最常见的AEs是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恶心和疼痛。治疗过程中,监测肝酶水平发现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在第1周期雷替曲塞治疗后开始升高,在第2或第3周期时达到峰值,第4周期恢复至基线水平。与此同时,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水平未见明显升高。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137%。最常见的消化道AEs包括恶心(8.3%)、腹泻(4.4%)和呕吐(3.9%)。心电图异常罕见。全组无治疗相关性死亡事件发生。二线、三线治疗的DCR分别为49.5%和37.3%,中位OS分别为13.6个月和8.9个月。结论 国产雷替曲塞(赛维健)单药治疗含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或者不适合5 FU/CF治疗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良好,同时其疗效确切,且与5 FU不存在完全交叉耐药,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RUNX3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RUNX3与mP53在胃癌中表达的关系,探讨Runx3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二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91例胃癌及配对正常胃黏膜,19例肠上皮化生,5例异型增生中RUNX3和mP53的表达。结果RUNX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8/91,52.75%,P<0.05)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86/91,94.51%)和肠上皮化生(19/19,100%)。RUNX3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未见显著相关性。胃癌组织中mP53的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胃癌组织中RUNX3与mP53表达呈负相关(=-0.225,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RUNX3表达缺失与mP53过表达可能参与胃黏膜的癌变和胃癌的发病机制和演进。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Cdk2)及其抑制因子p27^Kipl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胃癌组织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进行Cdk2,p27^Kipl免疫组化染色,腹水或腹腔冲洗液先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Cdk2阳性表达率56.67%(34/60),阳性细胞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以Ⅲ,Ⅳ期表达率较高(P<0.01),与胃癌大体类型及浆膜分型关系密切(P<0.01);p27^Kipl阳性表达率为43.33%(26/60),阳性细胞定位于细胞浆,在高分化及Ⅰ、Ⅱ期胃癌高表达(P<0.05),且与淋巴细胞转移密切相关(P<0.01),Cdk2,p27^Kipl同时阳性表达19例,占31.67%(19/600。结论:Cdk2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27^Kipl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5.
肺癌p53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p53蛋白在68例各型肺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发现p53蛋白在常规石蜡切片中保存较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总阳性率为63.2%,正常细胞中未见p53蛋白表达。提示p53蛋白是肺癌细胞的重要标志物。支气管粘膜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细胞可见p53蛋白表达,说明p53蛋白表达可能是支气管粘膜上皮癌变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66.
目的采用卫生经济学方法评价2001—2003年在辽宁省庄河市胃癌高发区开展的胃癌筛检项目,评估其经济上的可行性,为在胃癌高发区推广两轮筛检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了三种基本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成本一效果分析(CEA)、成本一效益分析(CBA)和成本一效用分析(CUA)。CEA以“减少死亡”作为效果进行评估,计算了每减少一例死亡所需投人的直接成本;CBA计算了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并计算了成本一效益比;CUA评估了筛检措施挽回的质量调整生命年,并计算了每挽回一个质量调整生命年所耗费的直接成本。结果CEA显示,在庄河地区高危人群中每多投人8448元人民币进行筛检治疗就可以减少一例胃癌的死亡;CBA显示,成本为1300621元,产生效益2555979元,成本效益比为1:1,97;CUA显示,筛检共挽回331.44个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每避免一例胃癌死亡增加11.43个QALY。在庄河地区高危人群中每挽回一个QALY花费3802元。结论在胃癌高发区开展两轮胃癌筛检可以挽回更多胃癌患者的生命,是一项经济、社会效益较好,值得推广的一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抑制剂十字饱碱(staurosporine,ST)逆转耐长春新碱KB细胞(简称KB/VCR)的机制。方法:用MTT法比较ST作用前后KB/VCR细胞耐药性的改变,用流式细胞术观察KB/VCR药物代谢的变化,用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耐药膜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MRP)和肺耐药蛋白(lung cancer resistance related protein,LRP)在细胞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果:1ng/mL ST使KB/VCR细胞耐药性下降了158倍。亲本株KB/S细胞几乎不表达P—gp,而KB/VCR细胞却近100%强表达P—gp,P=0.004;ST使KB/VCR细胞的P—gp表达强度明显降低,但阳性率未见明显改变。MRP在两种细胞的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呈现弱表达,ST也不影响其表达。1ng/mL ST作用24h后,KB/S和KB/VCR细胞的LRP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上表达指数均明显地高出用药前,P=0.006。结论:ST可通过降低P—gp表达强度和药物外排功能来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抗药性,但这种作用可部分地被LRP蛋白表达增强所抵消。  相似文献   
68.
收集30例胃切除标本,对胃粘膜微皱襞的x线所见与病理学基础进行对照研究,亚正常型微皱襞可作为浅表性胃炎微皱襞改变的代表类型,颗粒状增大型微皱襞的病理基础是萎缩伴增生性胃炎,大小不均型微皱襞的出现,对非隆起型肠化生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随胃炎程度加重。胃小区增大。胃小沟残留征的出现是萎缩性胃炎诊断有重要价值的X线征象。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阿霉素早期心脏毒性左室心肌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42只兔分成4组:B组10只,每周静脉注射阿霉素2mg/kg,注射2周;C组10只,同样方法给予阿霉素4周;D组12只同样方法给予阿霉素8周;A组(对照组)10只,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8周。12周后对4组兔心脏进行常规超声测量及QTVI参数测定,包括:二尖瓣环舒张期峰值速度(Ve)、E/Ve等。结果C组和D组二尖瓣环平均Ve明显减低(P〈0.01),E/Ve明显增高(P〈0.01)。常规超声参数D组与A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D组各参数与C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或P〈0.01)。病理结果从B组到D组的心肌损害程度逐渐加重。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可无创有效地评价阿霉素早期心脏毒性左室心肌舒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70.
目的应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研究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的心脏毒性的背向散射参数的变化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3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3组:A组45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180~240mg/m^2;B组48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360mg/m^2;C组40例,为对照组,未予化疗。对3组患者心脏进行常规超声测量及IBS参数测定。结果A组与C组间常规超声参数及IBS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间常规超声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常规超声参数(E/A除外)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参数E/A、CVIB显著减低,IBS%显著升高,与A组、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心肌背向散射技术可作为早期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