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国胆囊癌病人的外科治疗模式、病理学特征和预后。方法 收集中国13个省市的26家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345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分析中国胆囊癌病人的地区、性别、年龄分布;基于病人的诊疗记录与检查结果对手术病人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估,分析可切除性肿瘤病人的外科治疗模式,参照术前检查、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评估可切除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否达到根治标准,分析行根治性手术胆囊癌病人的病理学特征。结果 4345例胆囊癌病人中,男性1664例(38.23%),女性2681例(61.77%)。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3129例(71.01%),其中可切除性肿瘤2074例(66.28%)。在可切除性肿瘤2074例病人中,仅1133例(54.63%)在术前即诊断为胆囊恶性肿瘤,1002例(48.31%)行根治性切除,1072例(51.69%)未达根治标准。胆囊癌根治性切除病人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中,736例(73.45%)为腺癌,348例(34.73%)为低分化癌,376例(37.52%)伴肝侵犯,152例(15.17%)伴神经浸润,96例(9.58%)伴血管内癌栓,78例(7.78%)伴周围脂肪组织浸润,89例(8.88%)伴周围器官受累,328例(32.73%)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淋巴结阳性。获得生存随访资料的2357例手术治疗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6.17个月,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01)、肝脏侵犯(P<0.001)、R0切除(P=0.003)均为术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中国胆囊癌术前诊断率有待提高;胆囊癌外科治疗模式亟待规范;病理学检查报告中反映的多个因素与胆囊癌病人预后密切相关,其描述的规范化对指导胆囊癌病人的精准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Dickkopf-1(DKK-1)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TR-IFMA)方法,并评价其在肺癌诊断和病理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用双抗夹心原理建立DKK-1 TR-IFMA,并对其灵敏度、批内、批间差异和准确性等各项指标进行考核.同时用以测定212例肺癌、7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120名健康人血清DKK-1含量,以分析血清DKK-1水平与肺癌不同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结果 DKK-1TR-IFMA的稳定性好,线性宽,其检测灵敏度为0.08μg/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6.5%,与商业ELISA试剂盒相关性好(r=0.972,P=0.01).肺癌组血清DKK-1水平[31.93(79.47~18.03)μg/L]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15.25(18.41~11.49)μg/L]和正常对照组[13.90(16.91~11.02)μg/L],但DKK-1水平与年龄、性别、肺癌病理组织类型无关,与TNM分期(r=0.37,P<0.001)、有无淋巴结转移(r=0.52,P<0.001)和远处转移(r=0.62,P=0.001)显著相关;血清DKK-1诊断肺癌的总敏感度为68.4%,特异度为92.2%,准确性为82.1%,阳性预测值为90.6%,阴性预测值为72.5%;血清DKK-1诊断小细胞性肺癌的敏感度和准确性稍高于非小细胞性肺癌(70.7%vs 69.5%,85.6%vs 80.7%).结论 DKK-1可作为一项肺癌血清学标志,适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和病理分期.TR-IFMA检测血清DKK-1方法准确可靠,且为肺癌的DKK-1定量检测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3.
流行病学研究证据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较高,而糖尿病相关药物治疗与其发生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我国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一直以来都是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文系统检索和整理了针对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与其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国内外文献,并就相关流行病学进展进行归纳和综述,以期为将来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肺癌高转移和低转移细胞株中差异基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人肺癌低转移细胞株SPC-A-1为对照,分析人肺癌高转移细胞株SPC-A-1sci的分子转移机制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寻找肺癌转移的关键基因.方法:应用芯片技术检测人肺癌低转移细胞株SPC-A-1和高转移细胞株SPC-A-1sci的差异基因.采用显著性通路分析和构建信号转导网络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寻找肿瘤转移相关的潜在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结果:与SPC-A-1细胞比较,SPC-A-1sci细胞共有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2 892个,下调表达的差异基因3 248个;上调差异基因参与的显著性信号转导通路共有48条,下调差异基因参与的显著性信号转导通路共65条.网络中的关键基因主要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AKT1、AKT3、PIK3CD( phosphoinositide-3-kinase,catalytic,delta polypeptide)、PIK 3R1 [phosphoinositide-3-kinase 3,regulatory subunit 1 (alpha)]、PIK 3R3、KRAS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等.结论:人肺癌高转移细胞株SPC-A-1sci的基因芯片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肺癌转移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隐蔽表位(287-302)的免疫毒素,并鉴定其生物学功能。 方法: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抗EGFR(287-302)的806单链抗体(806 single-chain antibody fragment, 806scFv )基因经柔性肽与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seudomonas exotoxin A, PEA)的截短形式PE38KDEL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2b-806scFv-PE38KDEL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纯化获得该免疫毒素融合蛋白806scFv-PE38KDEL,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与EGFR的结合活性,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重组免疫毒素的内化作用,CCK-8法检测806scFv-PE38KDEL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87MG和U87MG-EGFRvⅢ、表皮癌细胞A431、乳腺癌细胞MDA-MB-468、舌癌细胞CAL-27的细胞毒性。 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免疫毒素806scFv-PE38KDEL,诱导表达的蛋白806scFv-PE38KDEL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纯化后的纯度>95%,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 鉴定为目的蛋白。806scFv-PE38KDEL 能EGFRvⅢ胞外段蛋白结合,还能与外源性表达EGFRvⅢ的肿瘤细胞和高表达EGFR的肿瘤细胞相结合,而与表达低水平EGFR的肿瘤细胞不结合。806scFv介导了重组免疫毒素的内化。806scFv-PE38KDEL对靶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对过表达EGFRvⅢ的U87MG-EGFRvⅢ细胞IC50值为(5.85±0.03) ng/ml,对EGFR高表达细胞MDA-MB-468、A431、CAL-27的IC50值分别为(162.80±0.06)、(75.72±0.04)、(123.70±0.03) ng/ml。在1 μg/ml的质量浓度下,相比PBS对照组,806scFv-PE38KDEL对U87MG-EGFRvⅢ 、MDA-MB-468、A431和CAL-27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显著增高\[(98.67±0.07)% vs (2.45±2.85)%、(86.26±101)% vs (0.48±1.76)%、(96.72±016)% vs (1.33±1.31)%、(96.29±0.30)% vs (2.00±0.60)%,均P<0.01\],而对U87MG细胞几乎没有抑制作用\[(359±2.09)% vs (0.19±0.95),P>0.05\]。 结论: 本研究所制备的靶向EGFR(287-302)表位的重组免疫毒素806scFv-PE38KDEL能特异地结合并杀伤EGFRvⅢ或EGFR高表达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基于"伏邪"说的肝复安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患者铁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铁代谢异常相关性肝病(慢乙肝及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54例)。治疗组予中药"肝复安"辨证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药物(抗病毒、保肝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6个月,观察肝脏铁质沉积疗效,比较血清铁代谢指标、肝功能、病毒及相关免疫指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1组间肝脏铁沉积疗效比较,第24个月、第3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浓度及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更显著、指标异常率更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转铁蛋白(TRF)浓度及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程度更显著、指标异常率更低(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表面抗原(HBs Ag)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CD3~+水平及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程度更显著、指标异常率更低(P0.05);CD4~+/CD8~+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伏邪"说的肝复安治疗慢乙肝患者铁代谢异常,能有效纠正铁代谢异常,恢复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7.
吴景  毕京浩  袁蕙芸  李泓澜 《中国肿瘤》2022,31(11):915-923
摘 要:衡量癌症疾病负担的常用统计指标包括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等,对恶性肿瘤进行伤残调整寿命年计算可以对人群中疾病死亡负担以及生存病例的失能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中国肝癌的发病和死亡数占全球病例数将近一半,肝癌的疾病负担严重,伤残调整寿命年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世界第一位。全文通过分析2007年1月至2022年5月国内外发表的有关中国肝癌伤残调整寿命年的文献,对我国肝癌的伤残调整寿命的研究现况和时间变化趋势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为我国肝癌相关防治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王静  姜玉  谭玉婷 《中国肿瘤》2021,30(6):422-428
摘 要:[目的] 分析1988—2013年上海市长宁区居民肾癌、膀胱癌发病和死亡的现况和时间变化趋势。 [方法] 根据上海市长宁区1988—2013年的肾癌、膀胱癌发病、死亡人数,计算相应的粗率、世标率等指标。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世标发病率/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应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评估这3个因素对发病率/死亡率变化的影响。[结果] 1988—2013年期间,上海市长宁区肾癌世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APC分别为7.11%和3.85%,男性肾癌死亡率显著上升(APC=3.64%);膀胱癌中仅女性死亡率显著下降(APC=-3.29%)。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提示,随着年龄的增大,肾癌、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肾癌发病率还同时受到时期、队列效应的影响(P值均<0.05)。[结论] 1988—2013年上海市长宁区居民的肾癌、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上升,提示中老年人群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骨转移占晚期肺癌的50%-70%。本研究以体外侵袭、迁移能力不同的肺腺癌细胞系A549、H1299、SPC-A-1、XL-2为基础建立肺腺癌骨转移裸小鼠模型,MicroCT观察骨转移情况。方法将50只6 w-8 w龄裸小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4个实验组左心室分别注射相应四种细胞悬液(0.2 mL/只);对照组左心室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第二周起定期对各组小鼠进行MicroCT扫描,当小鼠明显消瘦时此组观察结束,结束前行骨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各实验组出现的骨转移部位按中轴骨和四肢骨归类,比较这两种部位之间的转移率;根据各组出现骨转移所用平均时间、骨转移率,对各细胞系骨转移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MicroCT、病理学检查确定,各实验组出现不同骨转移率,对照组小鼠无骨转移现象;各实验组中轴骨转移率均明显高于四肢骨,这与临床上肺癌骨转移规律一致,模型建立成功。各实验组间发生骨转移的小鼠数目及出现转移所用平均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MicroCT能清晰地检测到骨质破坏,利于骨转移情况的判断;我们成功建立了肺腺癌骨转移模型,为以后探索出新的肺腺癌乃至肺癌骨转移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基础;4种肺腺癌细胞系体外侵袭、迁移能力强弱不等,但体内骨转移能力没有明显差异,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