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8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软骨素酶ABC(ChABC)对大鼠脊髓横断损伤(SCI)后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SCI+ChABC),对照组(SCI+NS)及正常组。采用T2-8脊髓完全横断模型,术后2周和10周脊髓标本分别行OBT、GFAP、NSE及NF免疫组化染色,术后1、2、3、4、5、6、8、10周进行行为学评分。结果行为学评分,术后3周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疤痕中OBT和GFAP染色低于对照组(P〈0.05),GFAP和NF染色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hABC能有效降低损伤部位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的活性,从而促进SCI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和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42.
S100蛋白在体外循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评价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S100蛋白水平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拟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4例,分别于CPB前5min(T1)、CPB后30min(T2)、CPB结束时(T3)、术后6h(T4)、24h(T5)和48h(T6)6个时点采血测定S100蛋白浓度。在术前1天和术后第9天对患者进行神经精神功能9项测验,使用Newman评定标准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并将患者分为正常组(A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B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62例患者完成了术后测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48.4%(30/62例)。CPB期间,两组S100蛋白浓度较CPB前明显升高(P〈0.01)。A组和B组比较,T1时点两组S100蛋白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它各时点两组S100蛋白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血浆S100蛋白水平在CPB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中具有良好的监测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对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术与360°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进行成本-效用分析,为临床医生及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10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采用后路减压联合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术(A组)与椎间及后外侧360°植骨融合术(B组)治疗的腰4~5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以SF-36量表调查患者生活质量并计算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同时收集治疗成本,比较两组的成本-效用比.结果 共纳入60例患者,其中A组29例,B组31例,平均随访16.4(12~23)月.其中A组男20例,女9例,年龄45.1(21~67)岁;B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56.2(32~86)岁.A、B组医疗成本分别为51509.9:1:2422.9元、57409.7±9072.9元,生活质量分别较术前改善42.60%、42.82%,成本效用比分别为69 165.6± 716.0元/QALY、77 976.7±12 757.4元/QALY,A组每提高一个QAlY较B组可节约12.74%的成本.结论 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术与360°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短期疗效相当.但比后者治疗成本低,更符合卫生经济学要求.  相似文献   
44.
45.
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traumaticosteoarthritis,TOA)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1995年3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7例髋臼骨折患者,经平均2.5年(8个月~5.5年)的随访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25例(23.4%)。男18例,女7例;年龄28~71岁,平均42.7岁。根据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3例,前壁骨折2例,后柱骨折3例,后壁骨折6例,后壁合并后柱骨折3例,T型骨折2例,横行伴后壁骨折5例,双柱骨折1例。合并异位骨化6例,骨缺损3例。按Le-tournel分型标准:Ⅰ期4例、Ⅱ期5例、Ⅲ期10例、Ⅳ期5例、Ⅴ期1例。Harris评分平均52.6分。采取非手术治疗14例,全髋关节置换(totalhiparthroplasty,THA)11例。结果非手术治疗的14例随访8 ̄30个月,平均16个月。12例症状有所改善,影像学表现未见加重;另2例症状加重,X线片示关节间隙进一步狭窄,增生加重。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61.8分。THA治疗的11例随访13~60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7.6分。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髋臼骨折术后TOA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其中复位质量是导致TOA发生的重要因素。对于Ⅰ~Ⅲ期的病变可试行保守治疗,对Ⅳ、Ⅴ期患者采用THA治疗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6.
TDepartmentofOrthopaedics,WestChinaHospital,SichuanUniversity,Chengdu 6 10 0 4 1,China (LiuL ,ChiLT ,TuZQ ,ShengB ,ZhouZKandPeiFX)*Correspondingauthor :Tel:86 2 8 85 4 2 2 4 2 8,E mail:PeiFuxing @16 3.comractivespinalcordinjuryisoneofthecommoncomplicationsofspinalorthomorphia .WiththeappilcationofthreedimensionalinstrumentssuchasCD (cotreldubousse) ,TSRH (TexasScottishRiteHospital)etc .andmonitoringofevokedpotentialduringoperation ,1therangeofoperativeaccommodationsenlargescorr…  相似文献   
47.
股骨侧骨水泥假体翻修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裴福兴  杨静  沈彬 《中华创伤杂志》2002,18(11):653-656
目的 探讨非感染性股骨侧骨水泥假体翻修术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1年12月接受股骨侧骨水泥假体翻修术患者45例,其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59-67岁,平均64岁。翻修原因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柄松动9例,髋臼磨损7例,全髋置换术后柄松动17例,柄断裂2例,髋臼松动或臼松动或臼柄松动10例。所有病例均I期翻修,采用骨水泥假体,有骨质缺损者同时植骨。结果 术后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脱位和神经血管并发症,术后6个月,患者可弃拐行走。随访6-40个月,平均23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良好,Harris评分由术前35.0分提高至术后88.5分。结论 假体松动是人工关节翻修术的主要原因。在翻修假体的选择上,骨水泥假体主要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段异体骨复合人工假体患者、非骨水泥假体翻修失败患者及关节感染需在翻修术中使用抗生素骨水泥患者。翻修手术对手术技巧和手术设备要求较高,术前计划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48.
离心管内组织工程软骨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离心管内 5种材料与软骨细胞培养形成组织工程软骨。方法 分别将脱脂脱蛋白骨、羟基磷灰石、糖蛋白微孔膜、胶原海绵和明胶海绵置于离心管底 ,按 3× 10 6个细胞 /管加入 3周龄兔关节软骨细胞 ,离心 ( 2 0 0r/min) 5min后连续培养 2周。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5种支架材料与软骨细胞复合培养均能形成软骨样组织。软骨细胞保持卵圆形和多角形 ,细胞外基质形成。 5种组织工程软骨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结构 ,细胞及其细胞外基质形态差异明显。结论 支架材料与软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软骨细胞于离心管内培养可形成组织工程软骨。  相似文献   
49.
目的将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至脊髓损伤(spinalcord injury,SCI)大鼠蛛网膜下腔,探讨其治疗效果以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取6周龄SD大鼠10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细胞分离及培养,传至第6代后收集细胞。雌性8周龄SD大鼠60只,采用重物打击法制备SCI模型,从BBB后肢功能评分为0的存活大鼠随机取40只分为两组,每组20只。实验组(A组):经蛛网膜下腔注入经BrdU标记的细胞浓度为2×106/ml的MSCs细胞悬液1ml;对照组(B组):注入等量L-DMEM。另取20只正常雌性8周龄SD大鼠作为空白组(C组)。于第1、2和3周行BBB后肢功能评分,并采外周血经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第3周时,A、B组大鼠取损伤处脊髓,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A组BBB后肢功能评分第3周优于B组,但仍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在第1、2和3周均较B、C组少,CD8+T细胞在第2、3周较B、C组少,CD4+/CD8+T细胞比值在第1周较B、C组少,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8+T细胞比值在第2、3周与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A组第3周脊髓损伤处空泡缩小,有组织长入,较B组有轻微改善,但未明确见到BrdU阳性标记的MSCs。结论MSCs经蛛网膜下腔移植对SCI有一定治疗作用,且在一定时间内不引起机体排斥反应,在第1周对T细胞亚群的抑制更为明显,为临床利用MSCs治疗SCI及其他疾病提供了免疫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0.
瘤椎全切与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瘤椎全切与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6~62岁,平均31.5岁。原发肿瘤10例,其中骨巨细胞瘤4例,软骨肉瘤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术后复发2例,骨肉瘤1例;转移瘤6例。肿瘤侵犯T53例,T6、T6、7、T9、T11、L2、L4及L5各1例,T8、L1及L3各2例。Tomita外科分型:4型9例,5型6例,6型1例。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A级1例,B级4例,C级7例,D级4例。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行瘤椎彻底切除,椎管减压,植骨重建。术后根据肿瘤病理类型行相应的辅助治疗。结果术后16例获随访10~63个月,平均27.5个月。患者疼痛均完全缓解,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至D级5例(其中1例术前为A级),E级11例。10例原发肿瘤中,1例骨肉瘤术后18个月双肺转移死亡,余9例均无瘤生存。6例转移瘤中,2例全身转移死亡,1例术后10个月肺部带瘤无症状生存,3例均无瘤生存。16例随访期内手术部位均无肿瘤复发。结论瘤椎全切与重建是治疗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肿瘤局部复发。手术适用于胸腰椎原发恶性肿瘤,有复发倾向的侵袭性肿瘤及Tomita外科分型为3~5型的胸腰椎单发转移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