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1篇
  9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4 毫秒
41.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先天抗微生物免疫的重要部分。NETs由中性粒细胞DNA、组蛋白和细胞质蛋白质构成。它对微生物是一种有效的防御机制,当缺乏有效抗衡调节时,它又能损伤组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ETs的动态水平是随着炎性过程,而不是随着组织损伤而变化。一种快速定量游离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DNA(cf-DNA/NETs)的方法已经建立,cf-DNA/NETs可能是用于诊断与预测炎症性疾病的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病例资料。结果其中后尿道狭窄8例,逼尿肌功能障碍2例,尿道内口闭锁2例,后唇瓣膜2例,腺体残留、增生复发和前列腺癌各1例。结论尿道狭窄是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尿流动力学检查对术后症状的分析,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脐外侧襞疝修补手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腹股沟嵌顿疝并肠梗阻65例患者实施经腹疝内容物还纳,缝合疝囊颈口腹横肌,利用脐外侧襞对疝内口腹壁薄弱区域进行修补。结果62例患者成功进行手术,3例因肥胖脐外侧襞不明显,游离疝囊,缝合封闭内环口及周围腹;手术时间35~90min,平均56min;术后8~12h患者能下床活动,腹腔引流管均在术后2~4d内拔除,平均住院时间6.8d;所有患者无切口感染、肠漏、腹腔脓肿、腹膜炎、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复查无复发。结论根据患者情况有选择经腹利用脐外侧襞修补腹股沟嵌顿疝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的诊断要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误诊为脑梗死的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双眼突发视力减退1 d入院,经查体及头颅MRI等相关检查考虑脑梗死,予相应治疗,视力稍好转。后患者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磁共振波谱检查排除脑梗死,最终经基因检查确诊线粒体脑肌病(MELAS综合征)。予改善代谢及脑供血等治疗3个月,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头颅MRI检查示病灶消失。结论临床表现与急性脑梗死相似、头颅MRI检查提示脑梗死及接诊医生知识面狭窄是导致本例误诊的主要原因。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了解并掌握线粒体脑肌病相关知识,可防止或减少其误诊。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数目及性质。选取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与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oluble 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sEPCR)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指标。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浆中vWF与sEPCR含量。根据颈动脉彩超的结果,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不稳定性斑块脑梗死组、稳定性斑块脑梗死组,并选取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行简单相关分析。结果不稳定性斑块脑梗死组血浆中vWF与sEPCR含量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脑梗死组(P<0.001),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vWF及sEPCR呈负相关(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越严重,则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6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Gemox方案)同步化疗组(实验组,30例)与常规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同步化疗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差异。结果同步放化疗结束3个月后,实验组2例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总体缓解率为76.7%;对照组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23例,总体缓解率为76.7%,两组间总缓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Ⅲ度、Ⅳ度肺炎发生率为10.0%,而对照组为33.3%,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分别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同步化疗相比,总体疗效相近,但前者的Ⅲ/Ⅳ度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较低,提示该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SOX方案)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不宜行手术切除治疗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单用SOX方案化疗,治疗组46例,采用SOX方案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8.7%与3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CA199、CEA和CA24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相关不良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SOX方案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较单用S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明显提高,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明显降低,不良反应亦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益赛普联合复方风湿宁片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2012年9月收治的60例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益赛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复方风湿宁片治疗,监测2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 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后均升高,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分别为(38.1±2.8)d、(67.5±4.2)d,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应用益赛普联合复方风湿宁片治疗,能够明显缓解症状、控制复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血清检测方法。方法选取在黄冈市进行血液MP检测的呼吸道感染患儿400例,对其采取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聚合酶链反应(MP-DNA-PCR)和血清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抗体(抗MP-IgM),并根据不同季节、年龄段的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MP-DNA-PCR法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抗MP-IgM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2岁儿童检测的阳性率比其他年龄段儿童更高,各个年龄段患儿MP-DNA-PCR法阳性率均高于抗MP-IgM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季度以及第四季度阳性率明显高于第二、三季度,各个季度MP-DNA-PCR法阳性率均高于抗MP-IgM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DNA-PCR法优于血清抗MP-IgM法,可作为标准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服务。  相似文献   
50.
叶媛媛  张伟  王昌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476-1477,1479
目的 观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压力支持(P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同时探讨SIMV+ PS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感染治疗、原发病治疗、营养治疗等常规疗法;对照组(42例)在此基础上行SIMV ,观察组(50例)行SIMV+ PS。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吸气峰压(PIP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值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脱机时间分别为(13±9)d、(15±10)d、(60±5)h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1±11)d、(22±8)d、(73±8)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机成功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P<0.05)。结论 SIMV+ PS通气模式可加速脱机,减少COPD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有利于患者疾病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