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131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目的 总结和分析了某综合医院在2016年9-11月发生的三起医务人员临床诊断水痘聚集性疫情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经验与教训,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参考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系统资料,通过电话问询、实地访谈相关人员收集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12例疫情病例的分布特征及发病原因和疫情控制要点。结果 医院感染可能是三起聚集性医务人员发生临床诊断水痘疫情中的两起疫情的高危因素;根据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病原学特点和水痘的临床特征,强化规范执行预防和控制水痘在医院内播散的一揽子应急方案;12名曾患水痘的医务人员基本痊愈并重返工作岗位,曾经护理过的患者也都平稳度过了医学观察期,未监测到水痘病例。结论 落实标准预防和空气隔离及接触隔离工作制度,同时监测医务人员的水痘免疫状态,可以有效预防控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2.
新砭石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新砭石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单盲(研究者、操作者、统计者三分离)的临床试验原则,试验组40例,采用新砭石疗法;对照组40例,采用电针疗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镇痛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部功能活动改善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5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即刻镇痛效果均明显。结论新砭石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镇痛效果迅速,其疗效与针灸疗法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3.
消水Ⅱ号中龙脑等成分透皮吸收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自制的、用于癌性腹水的中药复方制剂———消水Ⅱ号中的两种药材冰片和桂枝中有效成分进行透皮吸收的定量或定性分析,初步探讨该药的在体透皮吸收行为。方法:以龙脑/异龙脑和桂皮醛作为消水Ⅱ号有效成分透皮吸收的指标成分。在H22荷瘤小鼠腹部皮肤上敷用消水Ⅱ号药膏,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内小鼠腹水中龙脑/异龙脑和桂皮醛的含量。结果:气相色谱测定图谱显示,在敷药后15分钟时,在小鼠腹水中尚不能测出龙脑/异龙脑;但在药后30分钟,腹水中龙脑/异龙脑的含量已达到1.707μg/mL;达峰值(9.588μg/mL)时间约为4 h。HPLC图谱显示,敷药2小时后,能在腹水中测到有桂皮醛的存在。结论:结果表明,合理配制的中药复方制剂可以经皮肤给药,其有效成分能透皮吸收进入体内。同时,结果也初步认定,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消水Ⅱ号中有效成分透皮吸收量的检测,且有准确、简便、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体外分析黏附分子αvβ3和αvβ5及其配体Del-1、L1在肿瘤细胞-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分析比较正常肝窦内皮细胞(LSEC)和肝癌的血管内皮细胞T3A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αvβ3和αvβ5的表达以及缺氧对其表达的调控.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6种肿瘤细胞Del-1和L1的表达及缺氧对其表达的调控.使用连续光谱荧光测定仪定量肿瘤细胞在LSEC和T3A上的黏附,并分析抗不同黏附分子的抗体和siRNA对肿瘤细胞一内皮细胞黏附的阻断作用.结果 T3A细胞αvβ3和αvβ5的基础表达高于LSEC,而ICAM-1的基础表达低于LSEC.缺氧上调两种内皮细胞αvβ3和αvβ5的表达,而ICAM-1表达仅在LSEC中升高.在不同肿瘤细胞中,Del-1和L1的基础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在缺氧条件下受到明显不同的调节.Del-1和L1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在T3A细胞的黏附明显高于LSEC,并且在缺氧条件下黏附明显增加,这种黏附可以被抗αvβ3、αvβ5的抗体或沉默β3和β5的小干扰RNA(siRNA)阻断.结论 细胞黏附分子αvβ3、αvβ5及其配体在肿瘤细胞-肿瘤内皮细胞的黏附过程中起重要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35.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遣药组方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北京市2家医院中医生治疗ACS患者的遣药组方特点,探索ACS的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利用冠心病个体化诊疗系统,实时采集患者信息,运用关联规则方法对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治疗用药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结果:患者主诉依次是胸闷、胸痛、气短、心悸、喘憋。舌诊多见黯红、淡黯、紫黯、腻苔、白苔。脉诊多见弦滑、弦、滑、弦细。治疗常在西医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中成药,挖掘出了黄芪、丹参、半夏、炙甘草、茯苓等7种遣药组方规律。结论:ACS患者西医治疗基本能够按照指南执行,中医常随症以益气、活血、化痰、养阴为主遣药组方。  相似文献   
36.
目的:与依那普利单药比较,评价2种规格的复方依那普利/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坐位舒张压SeDBP 95~115mmHg),经2周洗脱期后随机分入A,B,C三组,分别每日1次口服复方依那普利(E)10mg/氢氯噻嗪(HCTZ)6.25mg,E10mg/HCTZ12.5mg或E10mg,治疗4周末诊室血压SeDBP≥90mmHg者剂量加倍,SeDBP<90mmHg者按原剂量治疗,继续治疗4周,共治疗8周。以SeDBP评价治疗8周的疗效,同时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后,三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01)。A组(n=110)SeDBP下降(14.05±6.55)mmHg,总有效率81.82%;B组(n=106)分别为(14.01±6.66)mmHg, 83.02%;C组(n=96)分别为(10.82±6.33)mmHg,69.79%。A,B两组8周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均优于C组(P<0.05)。三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26%,21.90%和21.9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方依那普利/氢氯噻嗪治疗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单药依邪普利,耐受性良好。氢氯噻嗪6.25mg与依那普利组成复方制剂时剂量组合尤佳。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扶正增效方放射增敏与肿瘤细胞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T)关系。方法建立裸鼠人肺腺癌PAa模型,分为6组,从接种日始,Ⅱ、Ⅳ、Ⅵ组裸鼠每天灌服0.6g扶正增效方水煎剂,Ⅰ、Ⅲ组灌服等量无菌生理盐水,35天Ⅴ、Ⅵ组腹腔注射2mg STZ,36天予Ⅲ、Ⅳ、Ⅴ、Ⅵ组瘤体:10Gyx线照射,测瘤体直径、O^6-MT含量、MGMT染色及细胞病理学镜检。结果6组中O^6-MT含量Ⅰ组最高,Ⅵ组最少,Ⅳ、Ⅴ、Ⅵ组与Ⅰ组相比差异显著,Ⅳ、Ⅵ组相比差异也显著;MGMT染色强度变化与O^6-MT含量一致。瘤体生长Ⅰ、Ⅱ组瘤体放疗第4天起明显增大,Ⅲ组第6天明显增大,与Ⅰ、Ⅱ组相比增长减慢;Ⅳ、Ⅴ、Ⅵ组瘤体在第4天明显减少,以第Ⅵ组最明显;病理学镜检Ⅲ组见小的散在坏死灶,Ⅳ、Ⅴ组坏死区域较Ⅲ组增加,Ⅳ组与Ⅴ组相似;Ⅵ组坏死区域明显增多增大。通过对O^6-MT活性、MGMT染色强度与病理学镜检、瘤体大小对比,细胞内O^6-MT含量与放射敏感性密切相关,O^6-MT含量低组别放疗效果好。结论O^6-MT含量决定其放射敏感性,据O^6-MT活性高低预测其放射敏感性;扶正增效方放射增敏一个重要途径是抑制DNA甲基转移酶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8.
广东省医院病案质控平台使用和测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由中华医学会计算机医学应用学组和广东省病案学会支持的、由多家医院共同协作研究完成的项目“广域医院病案质控平台”进行全面测试和评价。方法现场测试和实际使用情况分析。结果使用该平台可以使病案质控在宏观和微观管理都上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档次。结论此平台适合二级以上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条口穴基础主治。方法:根据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研究者、操作者、统计者三分离)的临床试验原则,将257例肩周炎病例分为两组。试验组124例,口服消炎止痛药联合针刺条口穴;对照组133例,单纯口服消炎止痛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镇痛疗效方面,试验纽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91.7%,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肩部功能活动改善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3%,对照组为59.4%,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口服消炎止痛药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取效迅速,安全舒适,其疗效优于单纯服用消炎止痛药。  相似文献   
40.
氨磷汀副反应的观察和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氨磷汀的毒副反应。[方法]193例恶性肿瘤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化疗前应用氨磷汀 ,对照组单用化疗。[结果]观察组出现轻度一过性血压下降 ,未到低血压程度 ;恶心、呕吐两组无明显差异 ;观察组14.7%患者出现低血钙 ,14天时恢复正常 ,以上反应均可预防。[结论]氨磷汀有一定副反应 ,可以预防 ,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