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5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93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566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43篇
  3篇
中国医学   100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4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Ⅳ)对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OGD)诱导的PC12细胞自噬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体外建立OGD PC12细胞自噬损伤模型,PC12细胞分为正常组,OGD组,AS-Ⅳ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右美托咪定(DEX)组。MTT法检测PC12细胞存活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MDC荧光染色法观测自噬小体的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检测LC3-Ⅱ/LC3-Ⅰ、Beclin1、p-Akt/Akt、p-mTOR/mTOR、HIF-1α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情况。与正常组比较,OGD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自噬小体显著增多(P<0.01),MDC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1),Beclin1、LC3-Ⅱ/LC3-Ⅰ、HIF-1α显著上调(P<0.05或P<0.01),p-Akt/Akt、p-mTOR/mTOR显著下调(P<0.05或P<0.01)。与OGD组比较,AS-Ⅳ低、中剂量组及DEX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足趾滑膜组织自噬和凋亡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甲氨蝶呤组、雷帕霉素组,每组9只。采用弗氏完全佐剂注射法制备AA大鼠模型。艾灸组予艾灸“足三里”“关元”,每次20 min,每日1次;甲氨蝶呤组予甲氨蝶呤(0.35 mg/kg)灌胃,每周2次;雷帕霉素组予雷帕霉素腹腔注射(1 mg/kg),隔日1次;3组均干预3周。采用足趾容积测量仪检测大鼠左后肢足趾容积,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足趾关节滑膜细胞自噬体,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足趾滑膜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C1、磷酸化(p)-mTORC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死亡受体(Fas)、死亡受体配体(FasL)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趾容积增大(P<0.01),血清中IL-1、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01),足趾滑膜组织中p-mTORC1蛋白表达量升高(P<0...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探索针刺廉泉穴过程中针感与脑效应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8~35岁右利手健康受试者20例,采用随机交叉设计法将其随机分为两部分各10例,一部分受试者先接受真针刺,间隔7天洗脱期后再接受假针刺;另一部分受试者先接受假针刺,间隔7天洗脱期后再接受真针刺。将最终获得的40例次数据中接受真针刺时收集的数据归为试验组,接受假针刺时收集的数据归为对照组。真针刺为针刺廉泉穴,行手法1 min,留针8 min,再重复1次,共干预18 min;假针刺为针刺类廉泉穴,针灸师手拿针柄但不行手法持续1min,留针8 min,再重复1次,共干预18 min。针刺过程中采用马萨诸塞州总医院针感量表对针感进行评分,对受试者全脑进行f MRI扫描,以低频振幅分析(ALFF)指标评估受试者针刺后脑区功能活动的变化;对试验组针感评分与差异脑区的ALFF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索脑功能活动变化与针感之间的关系。结果 试验组针感中酸痛、深压痛、沉重感、胀痛、刺痛、如鲠在喉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疼痛、麻木感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4.
基于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 chemokine ligand 1,CX3CL1)-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 chemokine receptor 1,CX3CR1)轴,探讨左归降糖解郁方改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depression,DD)模型大鼠神经炎症及增强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通过4周高脂饲料饲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及5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联合孤笼饲养建立DD大鼠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抑制剂组、中药组。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大鼠抑郁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免疫荧光检测海马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突触蛋白-1(synapsin-1,SYN1),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尼氏(Nissl)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荧光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X3CL1-CX3CR1轴相关蛋白CX3CL1、CX3CR1、腺苷A2A受体(A2A adenosine receptor,A2AR)、谷氨酸受体2A(glutamate receptor 2A,NR2A)、谷氨酸受体2B(glutamate receptor 2B,NR2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情况。与模型组比较,左归降糖解郁方可以改善DD大鼠抑郁行为,增强神经保护作用;显著升高PSD95、SYN1、BDNF表达(P<0.01),降低Iba1、IL-1β和TNF-α表达(P<0.01)以及CX3CL1、CX3CR1、A2AR、NR2A和NR2B表达(P<0.01)。结果表明,左归降糖解郁方可能通过抑制CX3CL1-CX3CR1轴和海马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激活,进一步改善神经炎症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亚基异常活化,从而提高海马中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N1和BDNF的表达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指纹图谱技术探讨槐花散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及潜在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各药味的活性成分,以UC为疾病背景构建网络图,预测槐花散抗UC药效作用靶点,采用UC动物模型对预测靶点进行实验验证;收集不同厂家共10批次槐花散测定指纹图谱,筛选槐花散潜在质量标志物,并利用分子对接对槐花散潜在质量标志物和预测靶点进行虚拟验证。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25个槐花散的活性成分和105个共有靶点,通过分析筛选出槐花散共5个潜在药效靶点为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蛋白激酶(AKT1)、抑癌基因(TP53)。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槐花散能明显改善UC小鼠的便血症状和疾病活动指数,增加UC小鼠的体质量,降低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6的含量;下调小鼠结肠组织中的Tnfa、Il1b和Akt1 mRNA的表达,上调Il6、Tp53 mRNA的表达。通过指纹图谱共获得8个共有峰,筛选并指认出5个潜在质量标志物,将其与上述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发现槲皮苷、胡薄荷酮、新橙皮苷及柚皮苷与5个靶点的结合能均小于-4 kJ/mol。结论:槐花散调节IL-6、TNF-α、IL-1β、AKT1及TP53等靶点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槐花散中质量标志物作用于上述靶点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古今名医论治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整理《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胸痹心痛卷》中历代名医论治胸痹心痛的有效经验方,将复方录入Excel2010建立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18.0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74位医家的333首经验方,涉及中药289味,以甘草、丹参、茯苓、半夏、当归、郁金、桂枝、薤白、麦冬、瓜蒌、红花、五味子、党参、白芍、陈皮为核心中药。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心经为主,与肺、肝、脾、胃经密切相关。功效以燥湿化痰和活血化瘀为主,辅以补脾益气,养阴生津。关联规则获得茯苓-甘草、五味子-麦冬、瓜蒌-薤白、半夏-茯苓、等17个核心药对。因子分析将药物分为6个公因子,涵盖生脉散、瓜蒌薤白半夏汤、橘红汤、桂枝汤、等方,累计贡献度64.68%。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4个组合,共奏豁痰宽胸、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气血阴阳并调之效。结论: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总结了历代名医论治胸痹心痛的临证经验,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7.
探讨黄精调节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通路对糖尿病大血管焦亡损伤的影响。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联合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利用血糖检测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大鼠血糖含量、血脂水平、血管厚度、炎症因子含量及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评价糖尿病大血管焦亡损伤,及药物抗糖尿病大血管焦亡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药物联合饮食诱导成功构建糖尿病模型。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含量升高,血浆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显著降低,血管内膜增厚,血清与主动脉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含量增加,炎症小体NLRP3表达增加,主动脉血管细胞中caspase-1、GSDMD活化蛋白增加。与模型组相比,黄精干预可降低血糖、血脂含量,抑制血管增厚,减少糖尿病大鼠血清及主动脉炎症因子TNF-α、IL-1β、IL-18表达,抑制炎症小体NLRP3表达以及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GSDMD的活化。综上所述,黄精可通过抑制细胞焦亡,减轻血管局部炎症,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焦亡损伤进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基于“肠-脑”轴探讨化痰通络汤(HTTLD)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和肠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TTLD高、中、低剂量组(28.66,14.33,7.16 g·kg-1),依达拉奉(4 g·kg-1)+丁酸梭菌(5.0×108 cfu·mL-1)组,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灌胃给药HTTL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2,3,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组织损伤,小肠推进率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对肠道动力的影响,十二指肠黏膜的病理形态学检测评价肠黏膜细胞损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细菌内毒素(LPS)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十二指肠的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闭锁小带蛋白-1(ZO-1)蛋白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HTTLD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出现明显梗死灶,脑梗死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1),以HTTLD高剂量组的效应最佳,且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小肠推进率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能显著升高小肠推进率(P<0.01),以HTTLD高剂量效应最佳,且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脑缺血再灌注后十二指肠黏膜可见明显损伤,各给药组黏膜损伤情况明显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ZO-1,Occludin,Claudin-5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HTTLD低、中、高剂量组能不同程度上调ZO-1,Occludin,Claudin-5蛋白表达(P<0.05,P<0.01),以高剂量组的效应最为显著。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D-LAC,DAO,LPS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D-LAC,DAO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HTTLD中、高剂量组明显降低LPS含量(P<0.05,P<0.01),且HTTLD高剂量组的作用最明显。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受损、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同时肠道黏膜损伤、肠道蠕动减弱和肠道黏膜屏障破坏。HTTLD能减少脑组织和胃肠道黏膜损伤,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胃肠道动力、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代谢产物和毒物的释放,从而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肠”轴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建立一个操作简单、检测快速和结果准确可靠的可广泛用于小动物实验研究的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测定方法。方法以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IA)为研究对象,对应用微量毛细管倾斜法进行血沉测定的两个主要变量倾斜角度和测定时间进行优选。结果微量毛细管倾斜角度对血沉的升高影响明显,血沉值由小到大顺序依次为90°<45°<30°。尽管测定时间由15 min延长到30 min再到60 min,实验结果显示测定时间对血沉值影响不明显。与标准魏氏法(Westegren)平行比较,微量毛细管倾斜法测得的血沉值组内离散度更小,组间差异更显著。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微量毛细管倾斜法,倾斜角度45°,测定时间15 min,可广泛用于小动物实验研究的血沉测定。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索龟鹿二仙胶改善糖尿病大鼠生殖损伤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53只SD雄鼠随机分成5组,选取其中1组作为正常组,剩余4组合并成造模组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30 mg·kg-1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以连续3次随机血糖均>16.7 mmol·L-1作为纳入糖尿病生殖损伤模型标准。将成模的大鼠按血糖高低随机分成模型组、龟鹿二仙胶组(2 g·kg-1)、维生素E组(0.03 g·kg-1)、五子衍宗丸组(0.6 g·kg-1),给予相应药物剂量灌胃,每天1次,连续治疗4周,每周测体质量和血糖。4周后取材进行指标检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睾丸及附睾组织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睾丸细胞凋亡情况;精液分析仪检测精子浓度和精子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ELISA检测睾丸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活性氧(R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睾丸组织Nrf2、HO-1、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睾丸组织萎缩,生精小管数量减少,附睾管壁增生,管腔狭窄;精子浓度和活力下降(P<0.01);血清T、FSH和LH水平降低(P<0.01);睾丸中ROS和MDA含量增加(P<0.01),SOD和GSH-Px水平减少(P<0.01);Bax表达增加(P<0.01),Nrf2、HO-1、Bcl-2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龟鹿二仙胶组睾丸及附睾组织病变得到一定改善;精子浓度和活力提升(P<0.05,P<0.01);血清T和LH含量上升(P<0.05,P<0.01),FSH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睾丸中ROS和MDA含量降低(P<0.01),SOD和GSH-Px水平增加(P<0.01);Bax表达下降(P<0.01),Nrf2、HO-1、Bcl-2表达上升(P<0.05,P<0.01)。结论 龟鹿二仙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大鼠生殖损伤,提升精子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抗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