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1.
目的 观察补肺活血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肺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补肺活血中药组,每组20只。模型组、补肺活血中药组采用鼻腔滴入LPS加熏香烟的方法建立COPD小鼠动物模型,空白对照组经鼻腔滴入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于建立模型第1~22天灌服生理盐水0.2 m L/d;补肺活血中药组于建立模型第1~22天灌服补肺活血中药溶液0.82 g/kg,0.2 m L/d。对比各组肺功能指标[呼吸系统阻力(R)、主气道阻力(Rn)、呼吸系统弹力(E)、呼吸系统顺应性(C)],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肺组织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肺组织中免疫球蛋白A (IgA)、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基因表达。结果 补肺活血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毛发较有光泽,躁动程度减轻,呼吸较均匀。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Rn高,E、C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肺活血中药组R、Rn低,E、C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肺活血中药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减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  相似文献   
12.
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创新并丰富了"风邪"学说及"通法"理念,将非典、甲流等传染病以温病理论辨治,在老年病中倡导"调补兼施",创立并发展了中医肺病和急诊学科,延伸发展了现代温病学的科学内涵,为疑难杂病和老年病的诊疗开拓了新途径。文章试从晁恩祥教授诊治肺系病、急症和老年病的临床经验中,初步总结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变应性疾病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已有上百年历史,在我国也有超过50年的历史,特异性免疫治疗能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只要选用正确的疫苗、严格掌握患者的适应证,特异性免疫治疗可显著改善过敏症状、减少药物的使用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4].随着我国变应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对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需求增加,各地区、各医院都自行开展了这一项目,但因缺少可参照的统一标准,规范化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仅根据临床经验进行的,因此存在许多医疗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大鼠原代肺泡Ⅱ型上皮(ATⅡ)细胞进行机械牵张研究,探讨在牵张过程中黏附相关的抗损伤机制。方法采用活性荧光染色测定机械牵张所致ATⅡ细胞的死亡率,采用黏着斑染色相对定量法测定细胞的黏附水平,通过改变细胞外二价阳离子及黏附中和抗体调节细胞的黏附水平后,测定牵张后细胞死亡率。结果过度牵张导致细胞的死亡发生在牵张的早期(P<0.05),且不随时间的延长而累积(P>0.05),同时在牵张早期细胞黏着斑快速解聚,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回缩,黏附水平下降,推测牵张后细胞的黏附改变可能是细胞的抗损伤机制;通过调节细胞的黏附状态发现细胞黏附增强,牵张后细胞死亡率明显增加(P<0.01),而一定程度的黏附降低,牵张后细胞的死亡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黏附与细胞外基质的应力传递密切相关,牵张后ATⅡ细胞利用脱黏过程卸载应力以避免细胞应力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调补解毒法预防肺炎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方法将因肺炎住院需要使用三代头孢抗生素静滴治疗的患者14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72人,对照组维持原有治疗,中药干预组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按调补解毒法原则所调配的汤药制剂。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结果中药干预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第7天、第14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调补解毒法中药汤剂配合治疗可有效预防肺炎患者在应用三代头孢菌素过程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哮喘患者的控制现状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为进一步开展本地区的哮喘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由6个城区所在的6所大型教学医院完成.调查开始前对参与调查的医师进行集中统一培训.采用与患者面对面的调查方法.结果 完成此次问卷调查的患者共527例,87.1%的患者享受医疗保障体系.根据GINA的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其中间歇状态、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的比例分别为19.2%、26.0%、36.8%和18.0%.19.5%的患者在过去的一年中因疾病加重而住院,29.2%的患者因疾病加重需要看急诊.在上班者中,因疾病加重请假误工者占33.8%(76/225).就学者22例中,请假误学者4例(4/22,18.2%).参照GOAL研究制定的完全控制和良好控制标准,完全控制率为25.2%(133/527),良好控制率为27.7%(146/527).在过去的一年中,进行肺功能随访的患者仅46.1%.拥有峰流速仪者占23.1%,每日规律使用峰流速仪者仅6.1%.患者每日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比例为59.6%.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前有明显提高.结论 随着近年来对哮喘长期管理工作的重视以及哮喘规范化治疗的推广,哮喘总体控制水平较前有明显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常用药物,临床上可单独使用,也经常联合应用.两药可能在细胞、受体和分子水平有协同作用. 联合吸入型激素和长效β2激动剂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哮喘的作用和地位已被充分肯定。但分别使用两种吸入剂治疗,往往导致患者混淆用药,甚至治疗顺从性下降,采用激素和长效β2激动剂的复合吸入制剂治疗,可提高患者使用的方便程度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脉冲振荡响应频率检测小气道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响应频率(RF)与小气道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在气道可逆实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9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小气道功能及响应频率测试;对RF与小气道功能指标(V25、V50)作相关性分析;以V25、V50同时<80%预计值作为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标准,评价RF>10 Hz作为小气道功能障碍诊断标准的可靠性.行20例哮喘患者的气道可逆试验,对试验前后RF下降值与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改善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RF与V25、V50均显著相关(γ=0.601,0.711,P<0.01);以RF>10 Hz诊断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敏感性为95.34%、特异性为93.18%.在气道可逆实验中,RF的下降值与FEV1改善率呈直线相关.结论RF是反映小气道功能的可靠指标,在气道可逆试验中也可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促进以患者为中心的学习》指南进行临床实践适用性评价与阻碍因素分析。方法于2021年9—10月选取11名专家, 采用专家会议法, 对指南推荐意见进行临床实践适用性评价;于2022年3—5月选取中日友好医院10个试点病房的140名护士, 采用自制的《促进以患者为中心的学习》指南临床实践阻碍因素分析问卷进行调查, 并基于Apriori算法对阻碍因素进行关联规则挖掘。结果专家意见显示, 15条指南推荐意见均有临床意义, 均同意在临床开展;在开展现状方面, ≥6名专家表示条目2、6、7在临床开展非常好;≥6名专家表示条目3、4、10待改进;≥6名专家表示条目11、12、14未在临床中开展。在阻碍因素的调查中, 共发放140份问卷,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86%(130/140);25.38%(33/130)的护士认为4个因素均无阻碍;阻碍因素间的关联规则分析, 经专业筛选, 汇总出4条关联规则。结论《促进以患者为中心的学习》指南推荐意见均可应用于临床中, 但在临床实践与指南理论间仍存在差距, 其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存在的最大阻碍是人力不足和缺乏相关护理文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NIRS)及血乳酸测定等手段探讨多巴胺(DA)及去甲肾上腺素(NE)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全身及局部器官组织氧合的影响。方法:1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平行交叉的方法给予DA和NE治疗,各组观察时间为4h,分别于各小时末检测脑及肝脏组织的氧合及灌注指标:氧合血红蛋白变化(△HbO2)、还原血红蛋白变化(△Hb)、组织血氧饱和度(StO2)、血容量变化(△BV)及组织灌注的变化(△HbD),检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血乳酸,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别。结果:(1)DA组患者脑组织的StO2、△HbD及△BV均较NE组显著升高(P<0.05,P<0.01)。(2)NE组患者肝脏组织的△HbD及△BV均显著高于DA组(P<0.05,P<0.01),在第3、4h末NE组的StO2也显著高于DA组(均P<0.01)。(3)两组的ScvO2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NE组的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DA组(均P<0.05)。(4)DA组与NE组的MA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A比较有利于脑组织的灌注及氧合,而NE更有利于肝脏的灌注及氧合;在改善全身组织的灌注及氧合作用方面,NE略好于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