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6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71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235篇
内科学   264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52篇
综合类   493篇
预防医学   9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21篇
  1篇
中国医学   314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条口穴基础主治。方法:根据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研究者、操作者、统计者三分离)的临床试验原则,将257例肩周炎病例分为两组。试验组124例,口服消炎止痛药联合针刺条口穴;对照组133例,单纯口服消炎止痛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镇痛疗效方面,试验纽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91.7%,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肩部功能活动改善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3%,对照组为59.4%,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口服消炎止痛药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取效迅速,安全舒适,其疗效优于单纯服用消炎止痛药。  相似文献   
102.
氨磷汀副反应的观察和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氨磷汀的毒副反应。[方法]193例恶性肿瘤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化疗前应用氨磷汀 ,对照组单用化疗。[结果]观察组出现轻度一过性血压下降 ,未到低血压程度 ;恶心、呕吐两组无明显差异 ;观察组14.7%患者出现低血钙 ,14天时恢复正常 ,以上反应均可预防。[结论]氨磷汀有一定副反应 ,可以预防 ,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3.
胆汁性肝硬化(以下简称PBC)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治疗困难,预后较差。以前在治疗上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多,近年来我们用中药治疗PBC收到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黏膜组织中的变化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内镜及活检病理证实的198例各类慢性胃疾病分别为慢性胃炎组118例(组1)、肠化及异型增生组46例(组2)和胃癌组34例(组3),分别用13C呼气实验及改良Giemsa染色检测HP,S-P免疫组化检测GST-π,比较各组及组内HP阳性和阴性胃黏膜组织GST-π的表达。结果:3组GST-π阳性率分别为57.63%、73.91%和82.35%,组3较组1、组2显著升高(P〈0.05)。HP阳性与HP阴性GST-π的阳性率分别是组1为44.93%与75.51%(P〈0.01)、组2为55%与88.46%(P〈0.05)和组3为78.95%与86.67%(P〉0.05)。结论:HP感染可降低胃黏膜GST-π表达,削弱其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促进了胃内致癌物的形成及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lfac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OERP)和嗅觉通路MRI对外伤后失嗅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外伤后失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体检、T&T嗅觉检查、鼻内镜检查、OERP测试、颅脑CT和嗅觉通路MRI检查.结果 主观嗅觉测试:双侧完全失嗅20例;单侧完全失嗅,对侧嗅觉减退2例;单侧完全失嗅,对侧嗅觉正常2例.OERP测试:双侧最大嗅刺激均不能引出OERP者20例,单侧最大嗅刺激不能引出OERP者4例;单侧能引出OERP者4例,其中2例能正常引出,另2例OERP幅值下降且潜伏期延长.氨气刺激均能引出鼻内三叉神经化学感受事件相关电位.嗅路MRI检查:嗅球损伤24例次(100%),额叶直回损伤22例次(91.7%),额叶眶回损伤16例次(67%),远端嗅束和颞叶损伤各2例次(8%).结论 OERP能对外伤后嗅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客观整体评估;嗅路MRI能对外伤后失嗅的损伤部位、程度进行客观、精确的评估.两者结合能对嗅觉功能进行全面、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06.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临床理化检查的普及,脂肪肝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1].B超诊断脂肪肝有安全、简便、经济且准确率高等优点.2002年2月~2002年11月,我们对新疆克拉玛依地区成人进行肝脏B超检查8358例,按维吾尔族(以下称维族、汉族)男女各年龄组分组统计,以便对我区维、汉族男女各年龄组脂肪肝患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血浆尾加压素Ⅱ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在100例已知或怀疑冠心病患者中行冠脉造影检查,并用酶联免疫法测量血浆中尾加压素Ⅱ水平。依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狭窄〈50%)和冠心病组(狭窄≥50%),病变程度定量采用Micheal评分系统。结果:血浆尾加压素Ⅱ浓度在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脉正常或极轻微病变组(评分〈3)与冠脉病变严重组(评分〉19)阀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尾加压素Ⅱ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评分正相关(r=0.213,P〈0.05),与其他危险因素及危险评分不相关。多变量回归分析尾加压素Ⅱ是继年龄、廊糖异常、高血压之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严重冠脉病变患者血浆中尾加压素Ⅱ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尾加压素Ⅱ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初步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在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中的疗效。方法: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40只,空白组10只,将模型组大鼠建立实验性肌炎模型。其中31只肌酶升高的大鼠分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组(11只,强的松5mg/只)、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组(11只,MG-1321mg/ml/只)和对照组(9只),治疗1个月后处死,比较3组的肌酶和肌肉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四肢骨骼肌呈多发性灶性炎症,大部分病变程度为2a级。治疗1个月后,激素组4只肌酶恢复正常,肌肉病理检查示病变轻,0级到1级病变占72.7%,肌细胞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I)分子量及CD8 T细胞浸润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均P<0.05)。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组5只肌酶恢复正常,轻度病变占45.4%,MHC-I分子表达量及CD8 T细胞浸润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激素治疗炎性肌病的疗效肯定,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应用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9.
体外合成并应用多种质谱技术鉴定了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脱氧鸟苷酸(2′-deoxyguanosine 5′-monophosphate,dGp)加合物。AA经酶活化或化学活化后与dGp反应,同时优化反应条件。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以及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精确质量数测定和同位素模式等检测技术对合成样品进行分析。在样品中分别检测到AA-dGp加合物准分子离子峰,子离子谱图提供了加合物结构信息。AA能在体外与dGp形成AA-dGp加合物,质谱分析方法可以快速、方便、准确分析与鉴定AA-dGp加合物。  相似文献   
110.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聚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利用冠心病个体化诊疗研究平台,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744例AMI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再对每种类型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定每种类型的代表症状,归纳出证型。结果调查收集AMI患者的症状共有46种,症状频率出现较高的为胸闷、胸痛、乏力、气短、心悸、喘憋;舌质多见暗红、淡暗、紫暗,舌苔以腻、白为主;常见的脉象为弦滑、弦、滑、弦细;总结出八种证候群。结论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AMI患者分为八型较符合临床实际,聚类分析有助于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