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93篇
  1篇
中国医学   12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陈婷婷  刘富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20):2133-2136,216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及其代谢产物单羟基卡马西平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联合用药治疗癫痫提高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性提供指导。方法:患者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二氯甲烷(70:30)沉淀蛋白处理后,以β-萘酚做内标,采用RP-HPLC法同时测定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及单羟基卡马西平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C1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水相(B)(由0.3%三氟乙酸与10 mmol·L-1甲酸铵溶液按2:1体积比混合)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 μL,内标为β内萘酚,检测波长为210 nm (0~13 min)、225 nm (13~25 min)。结果:LEV、OXC、MHD血药浓度分别在2.0~60.0、2.0~60.0、3.0~96.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LEV 0.999 7、MHD 0.999 6、OXC 0.999 8),定量下限分别可达到2.0、2.0、3.0 μg·mL-1;各组分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4%,各方法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6%,LEV、OXC、MHD低、中、高3个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均>85%,稳定性的RSD均<1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及其代谢产物单羟基卡马西平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杞菊地黄丸(浓缩丸)中马钱苷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以HPLC法测定样品中马钱苷的含量作为参考值,同时使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采集113份杞菊地黄丸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马钱苷含量的快速测定模型。结果建立的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和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分别为0.998 8和0.093 4;经外部验证,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和预测均方差分别为0.986 7和0.084 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杞菊地黄丸中马钱苷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金花葵中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杨梅素和槲皮素6个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Venusil XBP C18色谱柱(250 mm×4. 6 mm,5μm),以体积分数0. 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0 mL·min~(-1),检测波长为355 nm,柱温为25℃。结果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杨梅素和槲皮素分别在质量浓度0. 19~12. 42 mg·L~(-1)、0. 42~26. 64 mg·L~(-1)、3. 94~252. 0 mg·L~(-1)、2. 32~148. 4 mg·L~(-1)、0. 52~33. 12 mg·L~(-1)、0. 188~12. 06 mg·L~(-1)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 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 5%、99. 72%、99. 77%、99. 10%、99. 97%和98. 89%,RSD分别为2. 86%、1. 65%、1. 96%、1. 70%、2. 74%和1. 51%;不同产地金花葵中上述6个成分含量分别为0. 007 3%~0. 0261%、0. 015 9%~0. 074 8%、0. 648 3%~1. 076 3%、0. 196%~0. 582 0%、0. 038 8%~0. 118 5%和0. 020 2%~0. 052 7%。结论建立的方法能满足金花葵中6个成分含量的准确测定,为金花葵的质量评价以及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与修订克痹骨泰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方法对克痹骨泰胶囊中的血竭、白花蛇舌草进行定性鉴别;应用HPLC法,选用ZORBAX-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48∶5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44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对克痹骨泰胶囊中的血竭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血竭、白花蛇舌草的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简单可行。HPLC含量测定,血竭素进样量在0.035 22~0.281 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7,n=5);血竭素的回收率为100.29%,RSD=0.51%。结论该方法可对克痹骨泰胶囊的主要药味进行准确的定性或定量测定,能更为有效地控制克痹骨泰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禹州市中药材的种植面积、种植种类及六大“禹药”栽培现状,为当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梳理禹州市人民政府、禹州市中药标准化中心发布的相关文件报告,结合本课题组抽样调查结果,同时查阅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从多个角度对禹州市中药材生产整体概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禹州市主要种植中药材30种,2021年种植面积达到33 350 hm2,其中木本类种植面积最大,达到23 345 hm2;草本类、藤本类和灌木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 005 hm2,其中草本类种植种类最多。六大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禹药”中禹州丹参种植面积最大,约3 001.5 hm2,且六大“禹药”的种植分布在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特征。结论 禹州市中医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优势,道地特色显著,“禹药”发展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谱效-构效结合的高效天然化合物活性筛选体系,并采用该体系筛选大黄中酪氨酸酶抑制剂。方法 根据酪氨酸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的原理,以大黄为例依次经过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分别检测各极性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针对活性组分通过UPLC-Q/TOF鉴定活性成分,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评价构效关系,进一步筛选抑制剂分子,并结合酶学检测验证药效成分。结果 通过建立的谱效-构效结合筛选体系获得大黄中大黄素、藜芦酚-4′-O-β-D-葡萄糖苷等9种具有间二羟基苯酚、邻三羟基苯酚结构的化合物可能具有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结论 大黄中大黄素和藜芦酚衍生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谱效-构效相结合的筛选模式为天然化合物活性筛选提供了便捷方法。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即蛇串疮,乃湿热火毒,郁阻经络,外攻皮肤所致,其所引起的皮损和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情志,笔者通过总结前辈的临床经验,并悉心思考,提出带状疱疹的四联疗法,即芒硝水外敷、阿昔洛韦口服加外用、中药内服、针刺治疗。芒硝联合阿昔洛韦,以局部治疗为主,减轻患处疼痛,抑制疱疹发展,联合中药内服,整体调理,荡涤邪气,配以针刺疗法,治疗后遗神经痛,采用内外同治、中西结合、针药并用之法系统治疗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淫羊藿制剂相关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探讨其肝损伤可能的风险因素,以期为淫羊藿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2—2016年淫羊藿制剂相关肝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含淫羊藿制剂用药相关的肝损伤报告数量和严重病例占比均呈升高趋势,提示淫羊藿相关制剂致肝损伤现象客观存在;淫羊藿制剂相关肝损伤病例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跨度在15~91岁,中位数发病年龄为60岁(男、女性中位数发病年龄分别为59、60岁);淫羊藿制剂单独服药到发生肝损伤的时间跨度为1~386 d,中位数为38 d;淫羊藿制剂联合西药用药到肝损伤发生的时间跨度为1~794 d,中位数为34 d;淫羊藿相关致肝损伤制剂多由具有免疫促进作用的补益肝肾中药组成,提示机体免疫应激可能是淫羊藿制剂单用或联用导致肝损伤的成因机制;淫羊藿制剂致肝损伤没有“时-毒”和“量-毒”趋势;进一步探索其风险因素,发现患者存在超剂量用药、重复用药、多药联用等不合理用药方式,也可能是致淫羊藿相关肝损伤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结论 淫羊藿制剂存在一定的肝损伤风险,在临床诊疗中应重点加强关注;免疫应激可能是淫羊藿制剂导致肝损伤的成因机制,在临床用药中因警惕与西药联合用药及不合理用药带来肝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9.
仝小林认为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属于糖尿病"损"的范畴,由络瘀引起,病机以风痰阻络为标、肝肾亏虚为本,治疗上应祛风化痰、活血通络,兼滋补肝肾。处方善用川芎、全蝎、蝉蜕祛风化痰通络,桂枝、鸡血藤、夜交藤活血、补血、温经通络。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和半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学技术从草麻黄根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Z)-阿魏酸二十二酯(1)、(E)-阿魏酸二十二酯(2)、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庚基)酯(3)、2,2′-氧代双(1,4-二叔丁苯)(4)、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是首次从麻黄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皮质酮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细胞损伤模型进行化合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5能显著改善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并且显著升高细胞中5-HT7 (5-hydroxytryptamine 7)受体蛋白的表达,具有潜在的抗抑郁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