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0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305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5篇
  2篇
中国医学   74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续断种子方对少精子症模型小鼠附睾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5只中的10只雄性小鼠标记为正常组,余下35只小鼠经腹注射白消安,连续注射5 d后,使用水合氯醛麻醉随机选取的5只小鼠,并取出其左侧附睾,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附睾见少量精子,表明成功造模,随机分为模型组、左卡组、续断组3组各组10只。续断组和左卡组依照人体等效剂量溶剂配药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灌胃8周后处杀全部实验小鼠,并摘取左侧附睾,行精子检测、精浆生化、HE染法色检测,电镜检测附睾。结果:模型组小鼠附睾上皮细胞增大,部分主细胞及基细胞空泡变性,间质细胞水肿,血管扩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精液浓度、活力、SOD、α-葡糖苷酶、果糖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灌胃治疗8周,续断组相较于模型组在精液浓度、活力、SOD、α-葡糖苷酶、果糖等方面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续断种子方对于少精子症模型小鼠附睾结构、附睾精子成熟微环境、维护附睾上皮结构稳定性方面有着显著改善,为精子在附睾培育成熟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2.
膝骨关节炎(KOA)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高发病,致残率极高,其核心机制涉及炎症因子过度表达、软骨细胞凋亡、血管形成等多因素的相互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性受体γ(PPARγ)是核激素受体家族中的配体诱导核受体中一个亚型,在抗KOA中具有抑制炎症因子、调控脂质代谢、抑制软骨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自噬、抑制血管生成等关键作用。现从以上几个方面对PPARγ在KOA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3.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中的平衡摄入和代谢对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至关重要。最近的研究表明,肝脏作为能量代谢的中枢器官,其功能的正常和疾病的发生与硒密切相关。硒通过肝脏内的硒蛋白酶催化发挥其生物学功能,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细胞癌密切相关。现将对硒在慢性肝病的作用进行综述,总结其特点与机制,为慢性肝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评价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提高护生科研能力。方法 以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形式对151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内在科研能力分量表总分为(42.85±19.57)分,得分率为44.64%;护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是护理专业态度、担任班干部经历、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情况;访谈结果表明护生认为护理科研能力培养非常重要,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基础知识薄弱和缺乏社会支持等。结论 护生科研能力尤其是科研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影响因素制订相关干预措施,培养合格的护理科研人才。  相似文献   
75.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短暂和过度的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黏膜屏障损伤等因素导致胃内容物反流造成食管和食管外不适的一种疾病,目前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且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质子泵抑制剂以及抗焦虑抑郁药物是现在治疗此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研究发现,脑-肠-菌轴与胃食管反流病、抑郁症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以导致情志的改变,加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伴抑郁主要与肝、脾密切相关,从肝、脾之气机入手,中医药治疗可以良性调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抑郁症状,且还可维护肠道内环境的稳态和菌群的种类及丰度,改变胃肠道相关激素的水平。本文旨在从中医病因病机、脑-肠-菌轴作用机制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伴抑郁的发病机制,收集整理近年来肠道菌群以及中医药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式及效果,为未来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并发症多、致死率高等特点。早期阶段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向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展。AP发病机制繁杂,涉及多个细胞分子层面。目前已经明确氧化应激和活性氧(ROS)的生成参与了AP的生理病理过程,这与胰腺细胞内的抗氧化酶数量少及活性低有关。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维持组织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的“金钥匙”,通过与下游血红素加氧酶-1(HO-1)等抗氧化酶协作,构成了体内对抗氧化反应和炎症的重要信号通路。中药因其多成分、多靶点、多给药方式、多方剂等特点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疗效。基于中西医协同理念,目前中药在治疗AP方面也逐渐成为新热潮。AP胰腺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与Nrf2/HO-1信号通路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通过中医药干预可以有效清除ROS,影响炎症途径,减少氧化应激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胰腺的作用,提示该通路在AP中有着重要作用。该文就近年来关于中医药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治疗AP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阐述,总结出以该通路为靶点的中药单体主要以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益气温中类为主,中药复方包括茵陈蒿汤、清胰Ⅱ号等,以期为AP疾病的防治及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炎症环境中,清金化痰汤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在调控铁代谢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选用气管滴入脂多糖(LPS)结合烟熏的方法制备COPD模型。随机将40只大鼠分成正常组、COPD组、罗红霉素西药组,清金化痰汤中药组(n=10)。造模后给药干预,清金化痰汤中药组灌服14.62 g/kg(清金化痰汤),罗红霉素西药组灌服0.015 75 g/kg(罗红霉素),COPD组及正常组以生理盐水10 mL/kg,一日2次。ELISA法检测每组大鼠血清中铁调素(Hepcidin)、IL-1β、IL-10、TGF-β1的表达;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每组大鼠肺组织中TF、IREB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较正常组,COPD组血清Hepcidin、IL-10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IL-1β、TGF-β1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较COPD组,两药物组血清Hepcidin、IL-10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IL-1β、TGF-β1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较正常组,COP...  相似文献   
78.
Cajal间质细胞是一类具有独特超微结构、分子表型和功能的不同类别的细胞,其主要功能是产生慢波,从而引发胃肠起搏,调控胃肠运动。它们在协调消化系统的正常活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理作用,其数量、形态及功能异常等往往对胃肠动力造成一定影响。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类与胃肠运动功能密切相关的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研究表明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与Cajal间质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而中医药可通过调控Cajal间质细胞形态及数量、维持胃肠电生理的正常运转、抑制其过度自噬及激活相关信号通路等改善胃肠动力,从而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本文将从中药复方、中药单体、中医外治法调控Cajal间质细胞治疗功能性胃肠病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9.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损伤性炎症疾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已成为食管癌重要的癌前疾病。研究表明,持续的炎症反应刺激食管黏膜,引起食管上皮细胞异常增殖、食管黏膜组织损伤,最终导致异型增生甚至癌变的发生。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是最经典的炎症、癌症信号传导途径之一。研究发现,NF-κB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对反流性食管炎及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至关重要,其广泛参与食管上皮细胞及肿瘤细胞的增殖、自噬、凋亡、炎症反应等过程,加速反流性食管炎向食管癌的转化,使其成为反流性食管炎及食管癌治疗的潜在靶点。目前,反流性食管炎及食管癌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并伴随较大的不良反应。因此,寻找一种有前途且安全的药物仍然是当务之急。近年来,中医药以NF-κB信号通路为切入点开展大量研究,结果表明NF-κB信号通路是中医药防治反流性食管炎及食管癌的重要潜在靶点,但目前尚缺乏全面系统的阐述。因此,该文总结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分析NF-κB信号通路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及“炎-癌转化”的关系,梳理中药调控NF-κB信号通路干预反流性食管炎及食管癌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为反流性食管炎及食...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选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对照组选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痛经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的痛经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研究组不良发生率为3.33%,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2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安全有效,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