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建立了UPLC-MS/MS法检测SD大鼠和Beagle犬血浆中环黄芪醇(1)的含量,以20(S)-原人参二醇为内标,采用甲醇沉淀蛋白。并设计了SD大鼠和Beagle犬口服或注射1的体内试验以考察1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灌胃1、3、10 mg/kg剂量的1混悬液,或静脉注射1 mg/kg的1注射液。结果显示,SD大鼠口服1、3、10 mg/kg的1混悬液在0.5 h左右达峰,半衰期在0.83~0.93 h,AUC0→t分别为190、602、1 818 μg·L-1·h,血浆暴露量与给药剂量呈线性比例增加,口服生物利用度为29.4%。将12只Beagle犬随机分成2组,分别灌胃30 mg/kg剂量的1混悬液,或静脉注射1 mg/kg的1注射液。结果显示,Beagle犬口服30 mg/kg的1混悬液在0.75 h达峰,半衰期为1.26 h,消除速度稍慢于SD大鼠,AUC0→t为110 μg·L-1·h,口服生物利用度为0.5%。本研究首次对比了1混悬液在SD大鼠和Beagle...  相似文献   
52.
为探究荆防颗粒浸膏对巨噬细胞活化的增强作用及机制,该研究在RAW264.7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荆防颗粒浸膏,然后再加入不同刺激剂处理细胞,提取RNA后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多种细胞因子mRNA的转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分泌量,另外提取细胞内蛋白使用免疫印迹法测定信号通路活化状态。研究发现荆防颗粒浸膏单独处理细胞不增加或轻度增加RAW264.7细胞中TNF-α、IL-6、IL-1β、MIP-1α、MCP-1、CCL5、IP-10和IFN-β的mRNA转录,但是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增强R848和CpG诱导RAW264.7细胞中这些细胞因子的mRNA转录;同时荆防颗粒浸膏能够显著增强R848和CpG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TNF-α、IL-6、MCP-1和IFN-β。机制研究显示荆防颗粒浸膏对CpG诱导RAW264.7细胞中p38、ERK1/2、IRF3、STAT1和STAT3磷酸化具有显著增强作用。结果表明,荆防颗粒浸膏对R848和CpG诱导巨噬细胞活化具有选择性增强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MAPKs、IRF3和STAT1/3信号...  相似文献   
53.
探讨脉络舒通丸对大鼠股骨骨折引起的后肢肿胀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脉络舒通丸(MLST)低剂量组(1.8 g·kg-1·d-1)、MLST高剂量组(3.6 g·kg-1·d-1)和阳性药组(迈之灵片60 mg·kg-1·d-1)。假手术组暴露股骨后缝合伤口,其余4组均进行机械性损伤造成股骨骨折,于造模前7 d及造模后5 d对各给药组给予灌胃给药,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剂量蒸馏水灌胃。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检测大鼠后肢肌肉组织的病理损伤,并测量其后肢肿胀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54.
基于靶点“钩钓”策略鉴定开心散在脑组织中的抗抑郁靶点群,探索靶点群相关药理学信号通路,诠释开心散抗抑郁的分子机制。通过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方式建立Balb/c小鼠抑郁模型,以糖水偏好及强迫游泳行为学实验评价开心散抗抑郁作用;进而利用光交联反应将开心散药效组分键合到磁性微球表面,形成开心散成分芯片,从抑郁小鼠脑皮层、丘脑、海马组织中捕获直接作用靶点蛋白,并通过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LC-MS/MS)进行鉴定;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靶点蛋白通路富集分析,同时通过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记等方法对可能的靶点生物学功能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开心散对抑郁小鼠的行为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靶点鉴定实验发现开心散药效组分在皮层、丘脑和海马组织中的潜在作用靶点分别有64、91和44个,靶点功能主要与加压素调控的水重吸收、沙门菌感染、甲状腺激素合成等信号通路相关。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记等分析表明,开心散上调了抑郁小鼠脑皮层中加压素(AVP)的表达,上调了小鼠丘脑中热休克蛋白60(HSP60)、细胞色素C氧化酶4(COX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表达,并下调了丘脑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建立UPLC-Q-TOF-MS/MS法分析鼻渊通窍颗粒化学成分。方法 该药物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18色谱柱(100 mm×2.1 mm, 2.7μm);流动相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30℃;电喷雾(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对所得成分的主要色谱峰进行鉴定。结果 共鉴定出103种化学成分,包括29种黄酮类、19种萜类、12种木脂素类、11种香豆素类、9种醌类。结论 该方法能全面地表征鼻渊通窍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并进行结构多层级研究,初步阐明该颗粒剂的化学成分轮廓,可为该复方的成分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荆防颗粒对氧嗪酸钾诱导小鼠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靶点“钩钓”方法制备荆防颗粒有效成分键合的磁性微球,将携带荆防颗粒有效成分的磁性微球与小鼠的正常肾组织裂解液共同孵育,捕获荆防颗粒潜在结合靶点蛋白;再采用高分辨质谱筛选荆防颗粒有效成分特异性结合的靶点蛋白。采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靶点蛋白富集的信号通路。将36只ICR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荆防颗粒低剂量组、荆防颗粒中剂量组、荆防颗粒高剂量组、模型组、别嘌呤醇(AL)组、对照组,每组6只。除腹腔注射250 mg/kg氧嗪酸钾溶液外,荆防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荆防颗粒0.5、1、2 g/kg;模型组灌胃相应体积纯化水;AL组灌胃25 mg/(kg·d) AL溶液;对照组灌胃相应体积纯化水;均1次/d,连续用药4周。末次给药后1 h,测定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和肌酐(Cr),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靶点蛋白相关信号通路的主要指标(氧化应激指标MDA、SOD、GSH、Nrf2、HO-1、NQO1,黏膜屏障功能蛋白Occludin、ZO-1)。结...  相似文献   
57.
研究参苓开心颗粒(Shenling Kaixin Granules)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模型大鼠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舒肝解郁胶囊(110 mg·kg-1)组及参苓开心颗粒低(90 mg·kg-1)、中(180 mg·kg-1)、高(360 mg·kg-1)剂量组,通过CUMS法复制抑郁大鼠模型,实验结束后通过糖水偏好、旷场、高架十字迷宫及强迫游泳等实验评估大鼠行为学变化;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含量,检测海马CA1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相似文献   
58.
探究人参皂苷Re(ginsenoside Re, GS-Re)对鱼藤酮(rotenone, Rot)诱导果蝇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模型脑神经的保护作用机制。利用Rot建立果蝇PD模型,对其进行分组给药(0.1、0.4、1.6 mmol·L-1 GS-Re; 80μmol·L-1 L-dopa),通过功能表型实验检测果蝇寿命及爬行能力,ELISA检测果蝇大脑抗氧化活力(CAT、MDA、ROS、SOD含量)、多巴胺(dopamine, DA)含量及线粒体功能(ATP含量、NDUFB8Ⅰ活性、SDHBⅡ活性),免疫荧光检测果蝇大脑DA神经元数量;Western blot检测果蝇大脑NDUFB8Ⅰ、SDHBⅡ、Cyt C、Nrf2、HO-1、Bcl-2/Bax、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以475μmol·L-1 Rot(IC50)建立果蝇PD模型,果蝇存活率显著下降,并表现出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果蝇脑内D...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螺环哌嗪盐化合物DXL-A-24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制备IB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利那洛肽组(0.022 mg·kg-1)、螺环哌嗪盐化合物DXL-A-24低、中、高剂量组(2,6,12 mg·kg-1),每组14只,同时设正常组,连续灌胃28 d。采用腹壁回撤反射评估大鼠内脏敏感性,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D-乳酸(D-lactate,D-LA)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P物质(substance P,SP)和降钙素基因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的表达,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毛发稀疏发黄,攻击性强,肛周有粪便污染,内脏敏感性明显升高(P<0.05)。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