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5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状况及其与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1月—2005年12月北京地区5家三级甲等中医院的AMI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危险因素、中医证候、心功能状态等进行调查,以Acces2000为基础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572例AMI患者按照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寒凝、痰浊8个基本证候要素进行辨证,其中虚证以气虚最多(371例,64.9%),实证以血瘀最多(505例,88.3%)。根据患者证候虚实不同,可归纳为4个证型,即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虚痰瘀互阻、气阴两虚血瘀。经秩和检验表明,四证型间心功能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7.9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气虚、阳虚、阴虚均与心功能不全相关(P〈0.01),而血瘀、痰浊与心功能不全无明显相关性(P〉0.05)。有气虚者心功能以Ⅰ、Ⅱ级为主(分别为38.5%和39.9%),有阳虚者心功能以Ⅲ、Ⅳ级为主(分别为37.2%和27.9%),两组心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83,P〈0.01)。结论AMI临床表现以虚实夹杂为主,心功能不全与中医证候要素气虚、阳虚、阴虚有关,且阳虚者心功能较气虚者差。  相似文献   
62.
目前,冠心病已成为现代医学公认的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治疗、康复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发生后,产生抑郁症状的患者数大约占总发病患者数的33%^[1];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有25%的患者出现了焦虑、抑郁症状^[2]。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是指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及对患者一些不恰当认知的纠正,  相似文献   
63.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中医外观表征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的中医外观表征变化的规律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0只和模型组60只,采用高脂高热量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ip方式造模,实验期间连续观察12周两组大鼠的外观行为、体重的变化,并分别于第0,6,8,10,12周末禁食12 h后从正常组、模型组各取10只大鼠取血测定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并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A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外观行为学观察: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从第4周开始均呈明显持续增加,第9周出现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第6~8周出现嗜睡、眯眼、倦怠懒动,被毛脱落,饮水量增加,大便干结,尾巴出汗潮湿等表现;第9~10周出现形体肥胖、拱背扎堆、眯眼、精神萎靡、活动迟缓、背毛油腻等表现;第11~12周继现舌质紫暗、被毛减少,臀毛枯黄,尾部瘀斑。糖代谢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水平(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于第6周末开始持续不断升高,至第12周末达到高峰;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于6周末开始不断降低,至12周末降低最为显著。结论: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小剂量STZ ip复制出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可能具有中医证候动态变化的特点,即随造模时间延长表现出由气阴两虚证逐渐发展到气阴两虚证兼痰浊证以及气阴两虚证兼痰浊血瘀证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64.
冠心病稳定期因毒致病的辨证诊断量化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医学认为,血瘀是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一个主要病机,但冠心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所表现的临床表征和病理变化,似非单一“血瘀” 病因病机所能概括。根据传统中医学因毒致病特点的认识,冠心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当存在因毒致病或“瘀”、“毒”从化互结致病的病因病机。利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制订符合循证医学理念的冠心病因毒致病的辨证诊断及量化标准,对早期识别冠心病高危人群,促进中医在冠心病防治领域发挥既病防变相关干预措施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证实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促使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和破裂,在此基础上导致的血栓形成,是大多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的主要原因。丹参酮II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 IIA sulfonate,STS)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主要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本文对STS与冠心病相关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肿瘤坏死因子-α、人白细胞分化抗原40、纤维蛋白原、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核因子-кB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STS对冠心病炎症因子的具体作用环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芎芍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芎芍胶囊对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67.
陈可冀辨治高血压病医案的数据挖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挖掘与总结名专家陈可冀老师临床辨治高血压病的学术思想和诊疗规律。方法125例诊断为高血压病经陈可冀老师治疗的病人,将其初诊数据录入数据库,各种名词标准化,利用SQLServer工具对病人的症状、中医诊断、治则、用方、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5例高血压病病人出现证候多为阴虚阳亢证、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等。所处方剂多以天麻钩藤饮、清眩降压汤、栝蒌薤白半夏汤、血府逐瘀汤等化裁。用药次数最多的依次是钩藤、天麻、菊花等。结论高血压病为虚实夹杂的证候,阴虚阳亢证最多见,实象反映为肝阳上亢、瘀血和痰浊。陈可冀老师善于用清眩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数据挖掘结果客观反映了陈可冀老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思路与经验。  相似文献   
68.
以临床实践数据为导向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南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指南对于规范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循证临床指南强调证据的分级与评价,尤其重视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证据的级别和强度提出推荐意见。中医药诊治疾病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中西医结合更是以复杂干预为特点,按照现代医学研究证据制定临床指南的方法,对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指南的制定存在不完全适用的具体情况。本文即提出以临床实践数据为导向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南,与循证临床指南互为补充,并结合初步的研究加以探讨,以期为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及现代医学临床指南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9.
炎症与高血压应对策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并发症的出现中表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冠心病与炎症的关系已得到公认,高血压与炎症的关系也愈加受到重视。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病人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明显升高,且呈高度相关,证实高血压是一个低度的炎症状态性疾病。炎症在高血压血管重构、心肌重构和肾脏间质重构中也发挥着负面效应。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类药物有降血压外的抗炎效应,非药物干预方法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饮食、有氧运动等也能改善高血压病病人的血管炎症状态,提高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  相似文献   
70.
周明学  徐浩  陈可冀  潘琳  郭艳茹  文川 《中医杂志》2008,49(11):1024-1027
目的 以中药提取物为切入点,观察中医不同治法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70只ApoE-/-小鼠高脂喂养13周,随机分为活血组(丹参酮),益气组(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化痰组(瓜萎提取物)、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予药物治疗13周后,采用形态学方法 ,利用易损指数综合评价药物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3个中药组小鼠斑块易损指数均有所降低,纤维帽长度/斑块内膜比值均有所增加,瓜蒌提取物组埋藏纤维帽数目显著减少.结论 活血、益气、化痰中药有效部位均可通过改善斑块内部成分稳定斑块,化痰中药瓜篓提取物在减少斑块破裂次数方面可能更有优势,其具体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