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1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428篇
耳鼻咽喉   71篇
儿科学   68篇
妇产科学   289篇
基础医学   316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855篇
内科学   987篇
皮肤病学   75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68篇
综合类   1332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572篇
眼科学   213篇
药学   357篇
  6篇
中国医学   131篇
肿瘤学   2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399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540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肝、肺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与腹腔吞噬细胞上清液、循环血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关系,为临床诊治多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0只小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和盲肠结扎组(CLP组).采用RT-PCR法检测肝脏和肺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基因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上清液和循环血液中相应细胞因子含量.结果CLP组的TNF-α、IL-10基因表达和腹腔巨噬细胞上清液、循环血液中的相应细胞因子含量均高于sham组.CLP后18h组与4h组比较,TNF-α在腹腔巨噬细胞上清液、循环血液中的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肝、肺中基因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IL-10在腹腔巨噬细胞上清液和循环血液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肝、肺中基因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发生多细菌感染性炎症时,肝、肺参与细胞因子的表达;血液中细胞因子含量不能完全代表组织器官内的基因表达情况;多细菌感染性炎症治疗应考虑靶器官细胞因子的表达状态.  相似文献   
12.
关于单结合胆红素水溶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研究单结合胆红素(MCB)的水难溶特性及其在病理性胆汁中参与胆红素沉淀和色素性结石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胆红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先从人胆汁中获得结合胆红素,再经分离、制备及纯化得到纯MCB.然后观察其水溶解度并与其它型胆红素比较.结果:在pH7.9,温度37℃接近生理的条件下,MCB的溶解度(558.25±5.96μm)仅为双结合胆红素(DCB)的1/7,比不结合胆红素(UCB)高约44倍并随pH值改变而呈曲线变化.pH7.9时最大;pH4.5时为0;而当pH>9时,反而低于呈离于状态的UCB.结论:MCB虽作为结合型胆红素在胆道生理条件下的不溶性明显高于UCB,但比DCB要低得多;而在胆道病理条件下,其水溶性不但远低于DCB,甚至还不如离子化的UCB,这可能是MCB参与胆红素沉淀及胆色素结石形成的理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不同血管保存液对人桡动脉血管移植物的抗痉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的血管保存液对人离体桡动脉痉挛的缓解与预防能力。方法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OPCAB)19例患者,应用“无接触(No Touch)”外科技术获取自体桡动脉,保留未处理的远段0.8~1.5cm。应用血管环灌流技术(Organ Bath)比较不同保存液的抗痉挛作用和预防痉挛作用。结果 血管环灌流实验显示,在对痉挛状态桡动脉的舒张能力方面,PS、VG、DG、NG溶液均可以在10min内100%舒张血管,舒张曲线显示舒张能力依次为VG、DG、NG、PS,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预先浸泡处理桡动脉45~60min后,除对照组(Ringer's Solution)外,所有血管保存液均可以有效地预防离体桡动脉的痉挛,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罂粟碱溶液、VG、DG、NG溶液均有较好的抗血管痉挛作用,单从抗血管痉挛角度考虑可以用作CABG手术中桡动脉的准备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泻型、便秘型IBS和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管测压参数的不同,并评价性别和年龄对各项参数的影响,方法腹泻型IBS(n=18)、便秘型IBS(n=14)、功能性便秘(n=30)和健康对照组(n=18),通过定点牵拉法进行直肠肛管测压。结果腹泻型IBS、便秘型IBS、功能性便秘以及健康对照组直肠肛管测压各项压力参数基本无差异,但三组患者的诱发RAIR所需的最小气体容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便秘型IBS和功能性便秘模拟排便时发生矛盾运动的百分比显著高于腹泻型IBS和健康对照组;便秘型IBS和功能性便秘组中,肛管上部和下部最大紧缩压力,以及模拟排便发生矛盾运动的百分比男性均高于女性;腹泻型IBS组内男性模拟排便发生矛盾运动的百分比高于女性;健康对照组内男性肛管下部静息压力和最大紧缩压力高于女性;各组20-50岁人群和50-80岁人群的各项压力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但功能性便秘组青年组诱发RAIR所需的最小气体容量低于老年组。结论腹泻型IBS、便秘型IBS和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直肠肛管测压各项压力参数无助于这三型功能性肠病的鉴别诊断。男性的直肠肛管测压的多项压力参数显著高于女性,男性更易出现模拟排便矛盾运动,年龄对直肠肛管测压各项参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CT重建椎弓根轴线投影点定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椎弓根螺钉最佳入钉点,提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高速螺旋CT共扫描检查40例国人的200个L1~L5脊椎。重建后测量400个椎弓根的入点坐标(x,y),即椎弓根轴线在椎骨后表面的投影点与后正中线的距离(x)及与横突中线的垂直距离(y)。结果:x坐标从L1~L5逐渐增大,男性大于女性(P<0.05);y坐标从L1到L4逐渐下移,在L4与横突中线接近重叠,但L5突然上升,与L2节段水平相当,L1~L5y坐标基本上都在横突中线以上,但每组数据变异较大。就y坐标而言,椎弓根轴线投影点与传统入点比较均有差异。结论:横突中线是椎弓根螺钉置入的重要参照标志,但椎弓根轴线投影点并不在横突中线上,不同个体、节段之间y坐标存在的较大差异是高误置率发生的重要原因。对个体而言,术前常规通过CT测量椎弓根轴线在椎骨后表面的投影点数据对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等医学院校筹资、成本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价研究”是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和卫生部科教司立项课题,共产出5篇论文。主要分析研究课题的基本框架,重点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思路、研究目的、资料来源与调查方法,以及产生出的几篇论文的安排。  相似文献   
17.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雪旺样细胞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雪旺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 :取健康人骨髓血标本 ,利用percoll(密度为 1.0 73 g·ml-1)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 ,在DMEM LG + 10 % (体积分数 )FBS中培养 ,通过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 ,对第 2、3、5、8代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分化 ,用单抗S 10 0、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fibrillargacidicprotein ,GFAP)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诱导的细胞进行鉴定。 结果 :经 percoll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传 16代 ,细胞数增加了大约 6× 10 7倍。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 :percoll分离出来的未经培养的细胞 ,其CD2 9+CD4 4 +CD3 4 -CD4 5 -细胞数为 3 2 .4 7%± 3 .4 9% ,而培养后贴壁细胞中CD2 9+CD4 4 +CD3 4 -CD4 5 -细胞数为 94 .3 8%± 1.5 0 %。诱导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由 β ME +bFGF预诱导、β ME +bFGF诱导的S 10 0阳性细胞最多 ,可达 90 %± 4 % ,GFAP阳性细胞为 2 1%± 5 %。结论 :人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能定向诱导分化成雪旺样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用血浆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多聚酶链反应(p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结果指导抗CMV干预性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1999年8月至2001年7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的所有患者自预处理开始,常规用PCR法检测血浆的CMV-DNA(采用华美公司生产的巨细胞病毒4℃ PCR检测试剂盒),每周1次。其中尚无CMV病的临床表现而检测到血浆CMV阳性的患者89例。随机选取52例阳性患者给予干预性治疗。将上述89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停止治疗时血浆CMV-PCR转阴组、停止治疗时未转阴组、血浆CMV阳性未治疗组)比较各组CMV病的发生率。CMV病的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曲线表示,曲线间的比较用Log-Rank(曲线无交叉)或Breslow(曲线交叉)检验,某时点率的比较采用RXC列联表或χ^2检验。结果:100d内CMV病的发生率,在治疗后血浆CMV-PCR由阳性转为阴性组为10.26%,治疗结束时血浆CMV-PCR仍为阳性组为66.67%,血浆CMV-PCR阳性未治疗组为36.24%(P=0.0000)。上述3组中任两组移植后100d CMV病的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移植后1年时上述3例CMV病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0.65%、75.00%、42.95%(P=0.0009),治疗未转阴组与治疗转阴组和阳性未治疗组相比,CMV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血浆CMV-PCR检测结果用来指导干预性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干预性治疗后血浆CMV-DNA仍未转阴者,应考虑换药或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生物人工周围神经修复大鼠不同长度周围神经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采用一种自行研制的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部分脱乙酰甲壳质构建人工神经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不同长度的缺损,研究证实其修复效果。方法 选用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造成不同长度(5、10、15mm)的坐骨神经缺损,右侧进行人工神经桥接修复,左侧进行原位神经移植。12周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以及组织学检测。结果 5mm以及10mm组,光镜下能够观察到人工神经内新生的纤维延续存在。组织学证明。此种人工神经能够有效的修复10mm以内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神经肌肉复合动作电位的产生表明:12周后神经已经长过缺损段,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并且已经长入远端靶器官。结论 结果证明这种套管能够有效的桥接10mm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神经直径的6~8倍)。可能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同时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组织工程化的人工神经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20.
119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 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体会。方法  1996年 10月至 2 0 0 2年 5月在国内 15个冠心病微创外科中心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198例 ,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 79 5 % ,OPCAB实施率 (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 )为 85 2 %。年龄平均 (6 1 6± 9 0 )岁 ,男性占 77 3%。 18 7%为左主干病变 ,76 9%为 3支病变。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 0 5 6± 0 17。其中二次手术者占 1 5 % ,急诊手术占 9 9%。结果  2 2例为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手术 ,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OPCAB手术。远端吻合口为 (3 1± 0 9)个 ,乳内动脉桥占 6 5 6 % ,桡动脉桥占 18 0 % ;5 2 %病人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住院死亡 14例 ,病死率 1 2 %。其中术后心跳骤停或室颤 7例 ,大出血 2例 ,昏迷伴肾功能衰竭 2例 ,大面积脑梗塞 2例 ,呼吸衰竭 1例。并发症中 ,围术期心肌梗死占 0 4%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占 0 3% ,严重心律失常占 1 2 % ,呼吸系统并发症占 2 0 % ,器质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占 1 2 % ,新发或加重的肾功能不全占 0 7% ,出血二次开胸占1 0 % ,胸骨愈合不良占 0 6 %。结论 OPCAB手术安全可行 ,早期效果满意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