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6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254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141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目的:研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和中医证候特点。方法: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调查1069例冠心病患者,按发病年龄分青年组(82例,年龄≤45岁)和中老年组(987例,年龄〉45岁),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病变和中医证候特点。结果:青年组男性比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吸烟人数、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比例和冠心病家族史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0.05)。中老年组伴发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例高于青年组(P〈0.05)。中老年组冠脉造影检查,左主干、回旋支和多支病变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0.05)。青年冠心病组中气滞、痰浊的比例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0.05),而中老年组的寒凝、阳虚、阴虚和肾虚的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青年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和冠脉病变有自身的特点而区别于老年冠心病。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为研究不同地域疾病的特点,以血瘀证为切入点,对不同地域血瘀证的理化指标进行研究。方法收集北京、云南、福建三地三级甲等医院血瘀证患者586例,对不同地域血瘀证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总结不同地域血瘀证理化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在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方面,云南患者与北京和福建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方面,北京与福建和云南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北京患者的血压与福建和云南患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全血高切、低切粘度方面,北京与云南和福建患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纤维蛋白原方面,北京与云南和福建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性方面,三地无差异,红细胞压积方面,云南与其他两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5);在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及血浆粘度方面,北京与其他两地患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地域患者的客观检查指标有差异。有利于根据不同地域患者的特点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预测疾病的演变和转归。  相似文献   
103.
肝纤维化是指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肝脏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它是发展成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肝纤维化是现代医学病理形态学概念,中医并无此称谓,迄今,学术界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思路与方法的确立仍在探索之中。因其常以黄疸、胁部胀痛、胁下积块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故中医将肝纤维化归入"黄疸"、"胁痛"、"积聚"等不同病证范畴,现多认为其应属"积聚"之"积证",治疗上多从活血化瘀入手。  相似文献   
104.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特点。方法:按入选、排除标准收集原发性痛经的患者240例,分析在不同年龄、病程、婚姻状况、痛经疼痛程度、痛经疼痛持续时间方面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各证候的特点。结果:本病实证多于虚证,实证中以寒湿凝滞证最常见,其次是气滞血瘀证,而虚证中以气血虚弱证为多,中医证候在不同的年龄、病程、VAS、疼痛时间,均有不同的特点。结论:重视原发性痛经的年龄、病程、疼痛程度与持续时间,治疗时,及时根据病情,加用活血化瘀行气温经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5.
舌下络脉诊法是根据舌腹面络脉或细脉的变化来判别人体气血之瘀畅的诊病方法。该诊法与传统舌诊相辅相成,可为辨病辨证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灵枢·经脉》云:“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舌下络脉诊法观察的是浮露于舌底的中小血管的变化。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在糖尿病早期,尽早改善胰岛素抵抗是预防、延缓糖尿病发展的关键。在胰岛素抵抗阶段,患者常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向心性肥胖、进行性的葡萄糖耐量异常和血脂紊乱、高血压、内皮功能障碍及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溶解、凝血等方面的障碍,即所谓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或称代谢综合征。因而中医的治疗思路也由单纯的治疗“消渴”,转到对糖尿病的前期进行干预,改善胰岛素抵抗,阻断代谢综合征的核心环节,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糖尿病与血管病变关系密切,络脉与中小血管和微循环具有相关性[1],因而笔者认为,舌下络脉诊法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的设计思想与内容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健康是国内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从2001年到2005年间中国中医科学院“亚健康人耄中医基本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课题组研制了亚健康状态的测量问卷,该问卷研究的目的、问卷内容和应用方法,为亚健康的深入研究奠定了重要的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7.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聚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利用冠心病个体化诊疗研究平台,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744例AMI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再对每种类型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定每种类型的代表症状,归纳出证型。结果调查收集AMI患者的症状共有46种,症状频率出现较高的为胸闷、胸痛、乏力、气短、心悸、喘憋;舌质多见暗红、淡暗、紫暗,舌苔以腻、白为主;常见的脉象为弦滑、弦、滑、弦细;总结出八种证候群。结论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AMI患者分为八型较符合临床实际,聚类分析有助于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8.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师菡  王阶  李霁  何庆勇  顾焕 《新中医》2007,39(11):14-16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通过对100例代谢综合征的病例进行研究,客观检测胰岛素抵抗、脂代谢(HDL-c、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指标,并运用SPSS10.0软件分析中医证型与各项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主要分痰浊阻遏、痰瘀互结、气阴两虚、阴虚热盛、肝阳上亢、阴阳两虚6个证型;常见中医证型体现了该病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变化。HDL-C、胰岛素抵抗及hs-CRP及TNF-α在中医各证型中程度不同,提示可将它们作为MS中医辨证客观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聚类分析和对应相关方法对1 069例冠心病心绞痛的69个症状进行分类研究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方法:在五家医院多中心、大样本收集1 06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记录中医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和对应相关方法进行分类研究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研究。结果:运用聚类的方法把1069例冠心病心绞痛的69个症状聚成6类,经中医专家辨证第1类心肾阴阳俱虚、第2类气虚血瘀、第3类肝气郁结、第4类脾气虚弱、第5类痰瘀互阻、第6类气虚。应用对应相关分析方法得出血瘀和痰浊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依次为气虚和血瘀,气虚和痰浊,气虚和肝虚,气虚和阴虚等关系较紧密。从图表可知气虚、血瘀和痰浊位于所有症状和证候的中心,初步推断气虚、血瘀和痰浊是冠心病心绞痛的核心病机。结论:气虚、血瘀和痰浊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此外再兼加阴虚、肝虚可以覆盖85%以上的病人。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艾灵颗粒治疗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HIV/AIDS 21例予艾灵颗粒冲剂,每日2次,每次2袋开水冲服。如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4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积分、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病毒载量、肝肾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Cr)]及体质量等变化情况。结果症状与体征、免疫功能和病毒载量总有效率分别为52.6%、57.9%、84.21% 治疗后乏力、脱发及总积分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CD4、CD8、CD3和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病毒载量为(2.799±2.166)log/mL,治疗后为(2.828±2.297)log/m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ALT为(35.25±8.13)U/L,治疗后为(42.95±26.86)U/L,治疗前Cr为(55.21±11.51)μmol/L,治疗后为(53.42±10.28)μmol/L,治疗前后ALT、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灵颗粒能显著改善HIV/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控制病毒载量的升高,阻止病毒的快速复制,值得进一步观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