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成人胸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探讨胸椎结核术式选择的适应证。方法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成年胸椎结核患者112例,81例非跳跃性结核患者获得平均37(17~72)个月的随访。其中有23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根据病灶部位和病变程度采用5种手术方式:A组(18例),胸廓内胸膜外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21例),经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组(10例),胸膜外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D组(27例),后路固定一期或二期前路经胸或胸膜外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E组(5例),上胸段结核胸骨柄或胸骨劈开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1)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A,B,c,D,E组分别为3.5,3.0,3.0,4.5,4.0h;术中平均出血量A,B,C,D,E组分别为350,450,300,640,600ml。(2)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A组(47.5±11.8)%,B组(46.9±10.2)%,C组(59.9±17.4)%,D组(61.7±18.6)%,E组(44.1±8.7)%。(3)末次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率:A组(64.2±19.1)%,B组(63.8±18.1)%,C组(56.9±11.8)%,D组(53.6±15.6)%,E组(63.5±17.1)%。23例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中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至少提高了一级。结论胸椎结核的术式选择应根据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患者的一般状态而定。老龄患者由于体质差,最好采用胸膜外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固定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维持矫形方面要优于前路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既往曾行颈椎前路手术的病例,再次行其他病变椎间盘切除减压并应用锚定式颈椎椎间融合器( anchoring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fusion cage,ACIFC)行植骨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颈椎前路手术后,其他颈椎节段再次发病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5~64岁,平均49.6岁。再次手术原因:融合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8例,非邻近节段再发颈椎病3例,急性颈椎椎间盘突出症1例。均经前路行病变颈椎椎间盘切除减压、ACIFC植骨术,共置入ACIFC 12枚。术后定期行X线片及MRI复查;采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Chi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COA)40分法及颈椎残障指数( 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前、术后颈脊髓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随访时间2~4.5年,平均3.5年。12个再手术节段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2.5~5个月,平均3.3个月。术前COA评分32.00±2.00分,术后末次随访时37.92±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NDI评分39.08±3.32,术后末次随访时29.08±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再手术中应用ACIFC行植骨融合,施术方便、固定确切、融合率高,近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分析基于聚乙烯醇(PVA)泡沫行负压伤口治疗(NPWT)在耐药脊柱结核难治性创面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15例耐药脊柱结核难治性创面的病例行NPWT治疗,并在药敏试验结核耐药基因检测指导下抗结核治疗12 ~ 18个月,观察在院治疗效果和愈后复发情况.结果 使用NPWT治疗的15例患者,伤口放置PVA泡沫10~42天,平均放置17.7天,伤口完全愈合17 ~ 49天,平均23.5天.随访12 ~ 36个月,无结核病灶复发.结论 NPWT是治疗耐药脊柱结核创面的一项重要方法,在促进健康肉芽生长、控制结核病灶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药敏试验结合耐药基因检测指导下个体化抗结核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细胞治疗组(C组)、雷诺昔芬药物治疗组(D组)。通过去卵巢建模成功后,C组通过尾静脉移植BMSCs,D组口服雷诺昔芬抗骨质疏松药物。结果 与A组相比,B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均明显降低(P<0.01)。MSCs治疗后,C 组中的骨密度得到明显改善,并与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亦优于D组。结论 BMSCs可以有效改善去卵巢大鼠骨质,这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年化问题的出现,老年人骨质疏松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病人约有8400万,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的发病率为9.6%,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有研究指出应将防止骨折的焦点从预防骨质疏松转为防止跌倒。本文试从体育锻炼、居家环境、健康教育等方面来阐述骨质疏松症老年人预防跌倒的措施。其目的是为了预防社区骨质疏松症老人跌倒后带来的一 系列并发症,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多首选手术治疗,但此类患者常合并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大为增加,如何有效评估老年髋部骨折的手术风险,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性、保证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用以预测骨科患者手术风险的通用评分系统多达数十种,但老年髋部骨折有其特殊性,不能完全照搬通用的评分系统。该文在介绍外科及骨科常用手术风险评分系统的基础上,重点综述用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计算的生理学和手术严重程度评分(POSSUM)、Portsmouth改良POSSUM(P-POSSUM)、改良骨科POSSUM、生理功能与手术应激评估(EPASS)等评分系统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腰椎滑脱与腰椎不稳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远征  李大伟 《中国骨伤》2014,27(9):709-711
<正>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虽然为临床中的常见疾病,但目前对其诊断和治疗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理清、界定和探讨,当然存在的争议问题也不是本文浅谈片语能够解决的。立足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对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的观点阐述[1-7],笔者仅对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典型的几个问题梳理如下。1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的诊断脊椎滑脱的英文名称为spondylolysis,其字根来源于希腊语,spondylo(椎体)和listhesis(滑移)。两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81例成人非跳跃性胸椎结核的手术疗效,探讨非跳跃性胸椎结核手术入路、固定方式的选择策略。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5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胸椎结核患者112例,81例成人非跳跃性胸椎结核患者获得平均39个月(17~75个月)的随访,其中23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4例、C级7例、D级9例。以双椎体结核多见,尤以T10、T11最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3周局部症状均明显减轻,术后8~12周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23例伴有脊髓损害的患者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至少提高1级。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0.5、1和1.5个月出现切口窦道形成,经CT及MR检查无脓肿、死骨形成,经换药治疗1~2个月后治愈。前路固定组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平均为10.2°±2.1°,后路固定组平均为12.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前路固定组矫正角度丢失平均为6.9°±1.9°,后路固定组为5.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人非跳跃性胸椎结核的术式选择应根据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患者的一般状态而定,采用正确的手术方式能够达到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清除病灶、脊髓减压及缓解局部疼痛的目的,后路固定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维持矫形方面要优于前路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对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血生化及骨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门诊及住院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共169例,每人每天服用元素钙600 mg,活性维生素D0.25 μg作为基础补充剂,每周服用阿仑膦酸钠70 mg,共治疗12个月.观察骨密度、骨标志物等指标,骨密度测定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骨标志物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年后,L2、L3、L2~4、Neck、Ward's三角骨密度分别为0.791±0.150 g/cm2、0.817±0.149 g/cm2、0.827±0.154 g/cm2、0.875±0.153 g/cm2、0.703±0.138 g/cm2、0.522±0.133 g/cm2,均较治疗前0.772±0.144 g/cm2、0.800±0.156 g/cm2、0.861-±0.168 g/cm2、0.685±0.109 g/cm2、0.490 ±0.121 g/cm2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部位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CTX、BGP、BAP为0.20±0.11 ng/ml、7.73±4.11 ng/ml、14.57±7.20 ng/ml,较治疗前0.32±0.23 ng/ml、11.39±5.6 ng/ml、16.17±8.81 ng/ml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能有效降低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破坏,显著提高骨量,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19例;随访时间6月~22月,平均随访13月。比较术前、术后即刻、1周、3月、6月、12月、22月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MacNab评分及疼痛功能指数评分(Oswestry,2.0版本),分析临床疗效。结果:19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VAS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MacNab评分优良率为84.21%,重复测量数据的Bonferroni法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