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91篇
  免费   728篇
  国内免费   519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91篇
基础医学   601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3943篇
内科学   1473篇
皮肤病学   136篇
神经病学   601篇
特种医学   775篇
外科学   1368篇
综合类   3472篇
预防医学   729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1865篇
  25篇
中国医学   312篇
肿瘤学   690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513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375篇
  2019年   442篇
  2018年   402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360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674篇
  2013年   856篇
  2012年   1054篇
  2011年   1251篇
  2010年   1175篇
  2009年   1111篇
  2008年   958篇
  2007年   989篇
  2006年   905篇
  2005年   962篇
  2004年   890篇
  2003年   687篇
  2002年   564篇
  2001年   449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8 毫秒
61.
为了解急性胰腺炎急性期局部组织结构所起的作用,采用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备大鼠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模型。并观察了模型制备后原发性病变与继发性局部病变以及胰腺病理的变化。大体病理所见:同一时段的模型各组间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胰腺水肿或出血坏死和胰周水肿或出血坏死间均存在正相关(P<0.01)。镜下病理所见:同一时段的模型中,除了6h间质出血和脂肪坏死各组间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例外情况的病理所见:2例轻度胰腺水肿或出血与腹膜后间隙广泛浸润:3例重度胰腺水肿或出血坏死与腹膜后局限浸润:5例出血坏死组脾门区病变严重。结果提示,在实验模型制备条件近似相同的情况下,原发性病变越严重,继发性的局部病变也越严重。局部病变表现的差异,可能与局部组织结构上存在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血小板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免疫强度及异构体比率对Alzheimer病(AD)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31例AD患者、22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28例神经变性病患者及30名健康老年人血小板APP免疫强度和APP异构体比率。结果 APP免疫活性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P130/APP106比率AD组明显低于VD组、神经变性病组和健康老年组(均P〈0.05);AD组APP130/APP、06比率与其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呈正相关(r=0.607,P〈0.01)。结论 血小板APP异构体比率降低可用于临床对AD的诊断。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为临床评价肝硬化疗效提供有价值的手段。方法 采用99Tcm-RBC及99Tcm-MIBI分别测定 16例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血流及门静脉压力。前者选择峰时 (T(max) 、半廊清时 (T1/ 2 )、廊清率 (K值 )及肝血流(LBF)等作为观察指标 ;后者以心 /肝 (H/L)比值及门静脉压力 (PVP)为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前Tmax、T1/ 2 、K值及LBF分别为 1.83± 1.0 4min、5 .3 7± 2 .19min、0 .10± 0 .0 3及 0 .45± 0 .16L/min ,而治疗后分别为 0 .86± 0 .2 0min、3 .80± 1.86min、0 .14± 0 .0 4及 0 .64± 0 .2 0L/min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 0 .0 0 1)。服药前H/L、PVP分别为 0 .73± 0 .16及 3 .0 0± 0 .5 5kPa;治疗后分别为 0 .47± 0 .18及 2 .2 0± 0 .62kPa,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0 1)。结论 所用测定肝血流及门静脉压力的两种方法均无创伤性 ,用于观察肝硬化疗效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4.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8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去氧氟尿苷联合亚叶酸钙及草酸铂(5'-DFUR+CF+L-OHP)方案组(治疗组)与5-Fu持续静脉输注加亚叶酸钙和革酸铂(5-Fu+CF+L-OHP)方案组(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20例有效率为44.5%(9/20),对照组18例有效率为38.9%(7/18),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KPS改善率为60%(12/20),对照组为27.8%(5/1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末梢神经炎、腹泻和便秘。认为5'-DFUR+CF+L-OHP方案是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安全的化疗方案,且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益。  相似文献   
65.
心动过速性心房心肌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快速心房起搏以及由此诱发的心房纤维颤动,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情况下,可单独引起心房的代谢、电、收缩及解剖重构,引起心动过速性心房心肌病。认识该病有很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6.
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的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方法]采集6具新鲜固定湿润成人尸体胸腰椎标本,制成T11-L1,L2~4、L1~3节段标本10个,用自由落体撞击试验造成中间椎体爆裂型骨折,行APF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经椎弓根于伤椎椎体内置入可吸收高分子材料-DL-乳酸与ε-己内酯(70:30)的共聚物(PDLLA-CL)制作的可吸收球囊,注入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行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分别于骨折前、骨折撑开复位椎体成形术后,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中间椎体在前屈、后伸、侧屈状态下应力-应变、轴向刚度变化及扭转应力下刚度的变化。[结果]伤椎经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后,抗压强度均有所增加,前屈为8%,后伸15%,侧屈9.8%,其中以后伸时增加显著(P〈0.05)。治疗后的轴向刚度普遍得到提高,与骨折前相比,前屈增加11%,后伸增加8%,侧屈增加3%。治疗后椎体在扭转应力下刚度小于骨折前,但两者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的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有助于伤椎的重建,术后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接近骨折前水平;(2)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在避免骨水泥渗漏可能导致的潜在危险之前提下,从本质上恢复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伤椎椎体结构的完整性,恢复其高度,从而恢复和维持脊柱的生理弧度,防止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变引起的迟发性腰背痛及脊髓、神经损伤,以从根本上解决单纯用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遗留的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TSE)最早由Mayo于 1894年报道[1] ,随着CT普及 ,TSE的发现有增多的趋势。近几年来TSE向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的转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994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们共收治TSE病人 5 2例 ,其中 8例转化为CS DH ,占 15 .4 %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本组 8例中男性 7例 ,女性 1例。年龄 2 6岁~75岁 ,平均 (6 0 .4± 18.7)岁。致伤原因 :摔伤 4例 ,交通事故 3例 ,打击伤 1例。着力部位 :枕部 4例 ,额颞部 3例 ,颞顶部 1例。1.2 临床表现伤后有短暂昏迷 2例 ,无意识障碍 6例 ;头昏 ,头痛 7例 ;恶…  相似文献   
68.
积极健康地发展我国的微创脊柱外科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随着工业技术和临床医学水平的进步,以及现代外科发展的有限性、显微化、替代化和人工智能化等高新技术,大大促进了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微创脊柱外科(minimallyinvasivespinesurgery,MISS),是指经非传统手术途径并借助特殊手术器械、仪器或其它手段进行脊柱疾患诊治操作的微创技术和方法。目前微创脊柱外科主要包括两大类:经皮穿刺技术和内窥镜辅助技术。现在开展最多最成熟的是腰椎间盘疾病的微创治疗。但MISS的内容远不止于此,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几乎涉及了脊柱外科的所有疾病。1934年、1948年Ball和Valls分别报告脊柱后…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ST1571联合三氧化二砷(arsenie trioxide,ATO)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细胞增殖和活力检测、形态学观察、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检测等方法观察ST1571和ATO对CMI,细胞系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与诱导凋亡效应。结果 ST1571和ATO均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并使细胞阻滞于G2/M期;当两药物联合运用时,明显增强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凋亡率也较两药单用组明显增高。结论 ATO能增强ST1571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和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中炎症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法 (MIF)和酶联免疫法 (ELISA)对 5 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慢性稳定心绞痛患者 (CSA)血中肺炎衣原体IgG抗体 (CpIgG)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C 反应蛋白 (CRP)进行检测。结果 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中CpIgG阳性率为 5 5 .77% ;而CpIgG滴度与TNF α、IL 6和CRP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只有CpIgG与TNF α显著相关 (P <0 .0 5 ) ,但与IL 6和CRP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促进TNF α的升高 ,但肺炎衣原体的感染不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