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5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670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263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866篇
内科学   348篇
皮肤病学   99篇
神经病学   147篇
特种医学   313篇
外科学   615篇
综合类   2042篇
预防医学   263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264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10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386篇
  2004年   465篇
  2003年   554篇
  2002年   493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272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脊柱骨巨细胞瘤及其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手术方式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56例均行手术治疗,早期实施单纯肿瘤病灶切除术,后期施行肿瘤整块切除术和病椎次全切除术,同时给予坚强的内固定。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77.3%的患者神经体征得到改善。随访42例(平均随访5年4个月)中预后良好无复发者25例(59.5%),局部仍有瘤灶存在但病变不超过术前者11例(26.2%),病变扩大,  相似文献   
102.
预防全椎板切除后椎管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预防全椎板切除后椎管再狭窄的效果。方法:以家兔为动物模型,行全椎板切除术后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置换,大体观察、观片病理观察、CT扫描和三维结构重建,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测定椎管面积和矢状径。结果:多孔磷酸钙人区椎板节段的椎管面积和矢状径比空白节段明显增大(P〈0.01),与正常对照节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能有效地预防椎板再生后椎管狭窄,并认为椎管狭窄与纤维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建立 SD鼠脊髓下行传导束诱发电位 ( MEP)模型。 方法 :刺激颈髓段下行传导束 ,于双侧坐骨神经记录电位变化。采用 8个不同刺激强度区间 ,并结合脊髓部分损伤状态 ,评价其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 :诱发电位主要由 3个正负波峰组成。 N1的潜伏期 :右侧 ( 2 .89± 0 .2 2 ) ms,左侧 ( 2 .89± 0 .2 4) ms。传导速度 47.9m/s。 N1的波幅 :右侧 ( 3 .61± 2 .10 )μV,左侧 ( 3 .83± 2 .3 2 )μV。不同刺激强度组间潜伏期相差不显著 ,但组间波幅有显著性差异 (右侧 F =2 .2 2 ,df =72 0 1,P=0 .0 3 ;左侧 F =2 .11,df=72 0 6,P=0 .0 4)。 T9平面脊髓部分损伤后 ,潜伏期延长 ,右侧 14 % ,左侧 12 % ;波幅下降 ,右侧5 9 % ,左侧 3 1%。结论 :建立的颈髓段下行传导束诱发电位动物模型有效、可靠 ,重复性好。用此模型可准确地检测脊髓传导束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4.
基因修饰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电生理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观察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成肌细胞对损伤脊髓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在T9水平制成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基因细胞组(A组)、成肌细胞组(B组)及损伤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大鼠。术后3个月,采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等电生理检测技术,观察轴突是否有再生及其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1)A组  相似文献   
105.
下颈椎后路固定方法的力学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不同于颈椎后路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应用5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C2 ̄C7)建立脱位模型后,依次用棘突钢丝、侧块螺钉、自制螺钉、椎弓根螺钉固定,用材料试验机测算其垂直压缩刚度,前后水平剪切刚度和左右水平剪切刚度。结果:棘突钢丝的垂直压缩刚度和前后剪切刚度虽较完整颈椎增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左右剪切刚度尚较完整颈椎减小(P〈0.05)。侧块螺钉、自制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  相似文献   
106.
基因芯片在恶性胶质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胶质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侵袭性极强的肿瘤,临床治疗极为困难。目前肿瘤的基因治疗仍存在较多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未能从分子水平阐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因而,筛选恶性胶质瘤差异表达基因及寻找肿瘤相关基因显得尤为必要。基因芯片是最新发展起来的可应用于高效、快速的大规模筛选肿瘤相关基因的技术,将对肿瘤的分子病理分型和临床治疗、预后判断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对基因芯  相似文献   
107.
微矩阵基因芯片筛选喉鳞癌相关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应用基因微矩阵方法筛选喉鳞癌相关基因。方法:按一步法抽提喉鳞癌和对照喉正常组织的总DNA并纯化mRNA;将4096种人类基因PCR产物用CartesianPixsys7500点样仪按微矩阵排列点样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将等量的对照组织和喉鳞癌组织mRNA分别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掺入的cNDA-链做探针,混合后杂交上述基因芯片,经严格洗片后用ScanArray3000扫描仪扫描芯片  相似文献   
108.
第四腰椎骨纤维结构不良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46岁。因不慎滑倒 ,腰部酸痛就诊 ,于 1999年 11月 6日入院。无双下肢感觉、运动异常。X线检查示 L4左半椎体及附件骨密度下降 ,高度略降低。CT扫描示 L4左半椎体、左侧椎弓根、左侧横突骨密度下降 ,横突背侧呈膨胀性损害 ,周边骨皮质增厚 ,椎体骨缺损区内有岛状骨硬化区 (图 1)。采用后入路手术 ,术中见左横突近椎弓峡部处呈膨胀性破坏 ,皮质菲薄。由此处开始清除病灶 ,并经过椎弓根进入椎体。病灶组织色灰白、质偏软 ,刮除时无出血 ,直至边缘骨硬化处表面有点状血性液渗出。取自体髂后上嵴骨碎片填入空腔 ,L3 ,…  相似文献   
109.
退变椎间盘组织中肥大细胞浸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中 ,不仅有生物力学的变化 ,而且受全身因素的影响 ,许多内分泌激素和局部炎性介质参与调节。肥大细胞是产生炎性介质的重要细胞之一 ,例如在临床常见的 型过敏反应中 ,它是亲细胞抗体钉附的靶细胞[1~ 3 ]。。此外 ,肥大细胞含有的类胰蛋白酶和胃促胰酶与血管增生和组织基质的降解有潜在的关联 [4] 。它还能产生若干种细胞因子 ,例如肿瘤坏死因子 ( TNF )、白介素 ( IL ) 4,5 ,6和 8等[5~ 7] 。本研究采用 Giemsa特殊染色法检测肥大细胞在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的浸润 ,以期探讨肥大细胞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1 资…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 ,介入治疗及微创手术发展迅速 ,特别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 ( percutaneous lumber discectomy,PLD)广泛开展 ,给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但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 ,椎间盘炎是其中较严重的一种。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1998年 10月至 1999年 12月门诊诊治 PL D术后椎间盘炎 6例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3 8~ 5 2岁 ,平均 47岁 ,均在外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L4~ 5 2例 ,L5 ~S1 4例 ,伴典型根性痛症状并于外院行 PLD术。术前 CT与 MRI均可见椎间盘团块状后突 ,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 ,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