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三种吻合浅静脉的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998年7月~2001年3月应用三种吻合浅静脉的皮神经营养血蒂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6例,皮瓣最大面积20cm×8cm,最小面积4cm×3cm,其中头静脉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皮瓣4例,贵要静脉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5例,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7例.结果 16例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未出现明显肿胀及瘀血.结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位后,吻合一条浅静脉对皮瓣的顺利成活、肢体的静脉回流及皮瓣的超大面积切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CPM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康复训练,对提高手术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常常被作为一种常觌的康复手段,以提高关节活动功能。但CPM的确切疗效仍有一定的争议,CPM还可能造成伸膝装置松弛、肿胀和股四头肌反射抑制等不良影响。为此,回顾我院于2005年8月-2007年10月先后收治36例患者(共46侧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根据术后是否使用CPM功能锻炼进行分组,并比较丽组术后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3.
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12例DDH患者根据Crowe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4例,Ⅳ型2例。全部采用B iom et全髋假体置换。髋臼假体均为生物型固定,股骨假体除2例骨水泥固定,其余为生物型固定。3例髋臼重建利用自体股骨头于髋臼前外方植骨造盖,9例于真臼水平将髋臼内移;3例股骨重建于转子下截骨短缩并纠正前倾;Ⅲ、Ⅳ型DDH行关节周围软组织松解。结果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坐骨神经麻痹、下肢深静脉栓塞、切口感染及早期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肢体延长最多4.8 cm,平均2.8 cm。随访6个月~2年,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40.7分提高到84.5分,未发生人工关节脱位或假体松动。结论对有症状的DDH或强烈要求改善步态的年轻患者,全髋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4.
袁健东  陈鑫  刘彩龙  张帆 《中国骨伤》2012,25(9):721-725
目的:分析颈前路术中钩椎关节切除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41~72岁,平均(58.83±8.01)岁;病史5~48个月,平均(14.09±8.54)个月。手术方法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术中予以双侧钩椎关节切除减压。分析内容为围手术期指标(包括住院天数、失血量、手术时间),影像学改变(包括椎体高度、前凸角和术后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情况(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2个月。患者的住院天数、失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4.42±0.25)d、(195.51±23.67)ml、(145.52±28.29)min。椎体高度术前、术后1年分别为(5.19±0.03)cm和(5.37±0.29)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凸角从术前(1.53±0.03)°增加到术后1年的(7.78±0.66)°(P<0.01),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96.5%。术前JOA评分为8.69±2.13,术后1年随访时提高到15.58±2.45(P<0.001)。根据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20例,良28例,可7例,差1例。结论:颈前路术中钩椎关节切除减压手术安全、可行,适用于伴有根管狭窄和钩椎关节骨赘增生的颈椎病患者。  相似文献   
35.
沈斌  陈雷  周凯  金可可 《中国骨伤》2011,24(8):652-655
目的:观察黄芪、当归及二者合用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选择5只雄性200~220g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给予链脲佐菌素(STZ)按照30mg/kg腹腔内注射2次诱发2型糖尿病,1周后检测血糖≥16.7mmol/L为2型糖尿病造模成功。密度梯度法分离5只大鼠骨髓干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黄芪组(B组)、当归组(C组)、黄芪当归组(D组)。空白对照组加入无血清DMEM100μl,黄芪组、当归组、黄芪当归组分别加入等量的用无血清DMEM配制的黄芪煎液、当归煎液、黄芪当归合煎液,终浓度分别为黄芪1100mg/L,当归1100mg/L,黄芪当归组含黄芪1100mg/L、当归220mg/L。各组细胞培养14d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蛋白浓度,Western-Blot检测骨髓干细胞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芪组和黄芪当归组的骨髓干细胞增殖水平、上清液VEGF蛋白浓度、骨髓干细胞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且黄芪当归组的以上作用均较黄芪组明显增强(P〈0.05或P〈0.01)。结论:单用黄芪或其与当归合用均具有刺激体外培养骨髓干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与其促进VEGF蛋白表达增加有关,但单用当归无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MasonⅢ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在临床治疗中的术式选择。方法将20例MasonⅢ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和桡骨头切除组,手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对患者进行患肢恢复功能的评估,包括对两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主观满意度、视觉疼痛评分、臂肩肘失能评分和Broberg&Morrey评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桡骨头切除组较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在关节屈曲、伸直和屈曲伸直弧度、主观满意度、臂肩肘失能评分和Broberg&Morrey评分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切除移位的粉碎性桡骨头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前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前脱位8例,随访分析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情况。结果: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4~18个月。胸锁关节均完全复位。根据Rockwood评分法进行评分,8例均达13分以上,效果为优。无切口感染、疼痛、内固定失效、再脱位发生。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前脱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8.
目的: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表达载体(Ad-BMP-2)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观察Ad-BMP-2转染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将Ad-BMP-2转染体外培养的兔BMSC,7 d后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内BMP-2及Ⅱ型胶原的表达,同时行碱性磷酸酶染色。 结果:BMP-2和Ⅱ型胶原原位杂交法显示实验组细胞胞浆中有棕黄色阳性杂交信号,对照组阴性。BMP-2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显示实验组细胞胞浆棕黄色阳性着色,胞核阴性表达,对照组阴性;碱性磷酸酶染色见实验组细胞胞浆呈棕黑色阳性着色,可见细小的棕黑色颗粒,对照组染色阴性。结论:Ad-BMP-2可高效转染BMSC,且促进其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King达标理论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效果。方法将62例初次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达标理论干预患者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4d的关节屈曲度及术后满意度。结果术后14d时,观察组关节屈曲度较对照组大(P〈0.01),观察组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King达标理论干预患者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关节的屈曲度,提高患者的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40.
对67例(79个创面)四肢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行手术清创、骨折复位、神经血管肌腱修复后,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敷料覆盖创面,经过1次或多次VSD技术治疗,除2例(4个创面)自动出院外,其余患者创面通过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或皮瓣转移闭合创面,肢体均获满意外观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