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采用高分辨率显微CT(Micro-CT)研究大鼠周围神经微血管三维构筑的可行性,比较两种不同的造影剂对成像效果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注明胶-氧化铅和Microfil,取大鼠两侧坐骨神经行Micro-CT扫描,同时设定电压30kVP、功率40W作为
成像时的最佳能量参数。将扫描得到的断层图像转变为Dicom格式输出至个人电脑,利用Mimics 10.0软件对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将灌注不同
造影剂后得到的标本图片分别从大体和三维两个方面进行对照,发明明胶-氧化铅的造影效果明显优于Microfil;Micro-CT在扫描重建时呈现出低
耗时、低变化以及高清晰度的特点。结论 Microfil 在灌注微血管造影时存在者灌注压力要求高、成像质量差等缺点,而传统的明胶-氧化铅在
微血管造影上仍有其独到的优越性;Micro-CT不失为一种研究大鼠周围神经微血管三维构筑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2.
33.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能够表达神经甾体激素合成的关键酶。当神经甾体激素产生的浓度足够高时,可行使旁分泌作用。脑内神经甾体激素的合成会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应激状态下,神经甾体激素的合成也下降。最近的研究报告显示,脑内神经甾体激素水平的下降与神经元的变性及其功能障碍有关。本文仅就目前研究最多的神经甾体激素(如脱氢表雄酮、孕烯醇酮及其硫酸酯、孕酮和别孕烯醇酮)影响神经元存活,神经突的增长和神经元增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这些神经甾体激素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潜在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4.
钙离子(Ca2+ )是通过局部信号获得特异性刺激的关键细胞内信使分子。Ca2+ 结合蛋白,如钙调蛋白(CaM)及其靶蛋白是Ca2+ 依赖性反应信号传导的关键靶点。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酶Ⅱ(CaMKⅡ)是一种多聚体酶,它是哺乳动物前脑总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形成突触后致密部的主要成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显示,CaMKⅡ包含α、β、γ 和 δ 4种亚型,其中α 和 β 主要在神经组织中表达,而 γ 和 δ 则在全身多种组织均有表达,它们参与特定的突触可塑性和记忆巩固过程,对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及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前期也有研究表明CaMKⅡδ在促进神经元存活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CaMKⅡ的结构及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和与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5.
小腿部主要穿支的形态学分析与皮瓣设计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小腿部穿支的出现规律,为临床提供良好的皮瓣切取部位、简单易行的皮瓣切取方法。方法:(1)6具(12侧)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解剖取下整个下肢被覆组织拍摄X线片,观测皮动脉的数量以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等。利用Photoshop与ScionImage分析穿支供血的趋向性,血管密度变化趋势及每个分支的供血面积等。(2)红色乳胶灌注的下肢标本26侧,解剖观测外径≥0.5mm的穿支,测量其管径及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等。结果:每侧小腿部有外径≥0.5mm的穿支(30±13)支。其被覆组织内有4条明显的营养血管链沿皮神经及浅静脉分布。其中小腿内侧穿支的外径为(0.8±0.2)mm,供血面积为(32.6±13.3)cm2,总供皮面积可达293cm2。结论:小腿部单个穿支的供血面积较小,但由于血管链的存在而可以极方便的拓展小腿部皮瓣的裁取面积;小腿内侧及后部营养血管链紧邻,可互为解剖学供区与动力学供区。  相似文献   
36.
股四头肌腱旁血管与肌腱内乏血管区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四头肌腱旁血管与肌腱内乏血管区的内在联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具新鲜成人标本一次性经股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分离出股四头肌及其肌腱,连同髌骨、髌韧带与周围结蒂组织及皮肤完整取下拍摄X线片并层次解剖。将血管造影图像引入电脑,应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Scion image for windows”进行分析。结果:股四头肌腱旁可见3个明显的血管弓,由这些血管弓自外周向肌腱内供血。因此,肌腱周边的血液供应远较中心区丰富。股四头肌腱的Ⅱ区为乏血管区,此区动脉分布密度的平均灰度像素值仅为(90.0±19.3)pixels。结论:股四头肌腱的血供主要来源于周边的3个血管弓,肌腱内乏血管区恰与临床上股四头肌腱撕裂的常见部位一致;对股四头肌腱旁及肌腱内血管规律的了解,有助于避免手术时损伤过多的肌腱中心血供来源,以促使肌腱尽快恢复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7.
针刺对AlCl3致痴呆大鼠空间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AlCl3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空间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AlCl3灌胃制作A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免疫印迹检测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针刺能明显缩短大鼠寻找平台的时间,降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结论:针刺能有效改善因AlCl3所致的大鼠空间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 针对下腹部皮瓣及皮下组织的血供分区尚存在争议,对血供分区、血管及其相互间的吻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穿支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使用改良的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技术,灌注10具新鲜尸体标本。经螺旋CT扫描后,应用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对腹壁下动脉及其穿支和腹壁浅动脉进行3D可视化研究,并对下腹壁区域皮肤及皮下组织等进行层次解剖与X线摄像。 结果 腹壁下动脉有3种分支形式,当其分为2支或3支时,发出相对应的内、外两排穿支。腹壁浅动脉的解剖变异度较大,但均与腹壁下动脉穿支间有丰富的吻合。 结论 腹壁血供传统分区的争议与术中选择内排或外排穿支有关。当术前确认腹壁浅动脉管径较大,且所需组织量不超过半腹部时,腹壁浅动脉皮瓣是一种很好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灌注法制备大鼠单叶肝去细胞生物支架,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去细胞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去细胞组经门静脉灌胃针插管,恒温37℃依次灌注肝素化PBS溶液,1%Triton X-100(p H 7.5~8.0)及PBS溶液。HE、Masson染色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荧光结合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观察2组胶原蛋白Ⅳ和Ⅰ、层黏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观察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DNA定性和定量分析组织中残留DNA浓度和片段长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铸型观察肝脏内血管分布情况。结果 Triton X-100灌注4h左右即可制备单叶肝脏去细胞生物支架。在灌注过程中,肝内细胞和细胞碎片逐渐被清洗,最终变成半透明状。HE、Masson、免疫荧光染色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去细胞组肝生物支架较完整地保留了细胞外支架的成分,未见明显细胞及细胞核成分残留;去细胞组支架DNA残留量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了97.32%,琼脂糖凝胶电泳未见明显的DNA条带。血管铸型标本显示,去细胞组血管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仿,其分支完整、清晰。结论运用Triton X-100灌注法所制备的大鼠单叶肝生物支架去细胞彻底,较完整地保留细胞外基质和血管网络结构,是一种简单易行且较为理想的制备实验用单叶肝生物支架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对理解该病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检测新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成年哺乳动物脑中内源性神经增生的发现为基于细胞方法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PD,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虽然神经性毒物诱导帕金森病动物模型脑中存在的内源性神经增生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但神经干细胞是否会迁移至受损脑区并促进神经性毒物损伤后成年大脑内减少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再增依然存在着争议。我们通过综述关于神经性毒物损伤所致的PD动物模型中神经增生的文献,旨在加深神经增生在神经性毒物诱导的PD动物模型中作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