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导致骨强度下降、容易骨折的代谢性骨病[1]。骨吸收抑制剂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是临床应用最多的药物,主要包括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等,但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多[2]。  相似文献   
2.
臀区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为臀区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6具(12侧)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解剖观测臀区外径≥0.5mm的穿支,测量其管径及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等。取下整个臀区被覆组织拍摄X线片,观测皮动脉的数量以及彼此之间的吻合情况等。利用Photoshop与ScionImage分析穿支供血的趋向性及每个分支的供血面积等。结果:臀上、臀下动脉直径≥0.5mm的穿支数量分别为平均(5±2)支和(8±4)支,所有的臀上动脉和90%的臀下动脉的分支都是肌皮穿支,这些穿支的平均内径为(0.6±0.1)mm。臀上、臀下动脉穿支在皮肤的平均分布范围分别是(69±56)cm2和(177±38)cm2。臀上动脉穿支主要分布在髂后上棘和大转子的连线的内侧2/3;而臀下动脉的穿支多在臀区与臀皱褶平行的水平中部1/3处。结论:臀区的皮肤穿支密集,营养皮肤面积较大,以臀上、臀下动脉穿支为蒂设计的穿支皮瓣可用于乳房重建,骶骨、髋骨及会阴区重建等。  相似文献   
3.
大鼠主要皮动脉的形态计量学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主要皮动脉的形态计量学特征及其血流动力学特点. 方法 SD大鼠12只, 行一次性全身血管造影并配合利用Photoshop 与Scion Image等电脑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不同类型皮动脉的供血范围、血管密度变化趋势及其供血趋向性等. 结果 6个主要皮动脉的平均外径为(0.53±0.12)mm,其营养体区周长为(18.74±4.84)cm,平均血管密度为(391.31±76.58)灰度/(像素·厘米厚度);皮动脉外径与其营养体区周长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32.441x+1.233(r=0.851,n=54,P<0.01). 结论 大鼠皮动脉外径和其营养区域的周长成正比,相同外径的皮动脉,其营养区域的周长相等,区域形状越接近于圆其面积越大.轴型血管营养皮瓣的平均血管密度高于分支型血管.  相似文献   
4.
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设计可对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进行直视观察的模型,并进一步探索choke血管扩增的规律。 方法 制作皮肤血管观察窗套件,选择左、右髂腰动脉穿支体区间的微血管吻合(即choke血管)作为目标观察区,并分时间点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choke血管的扩增,测量并计算微血管在各时间点的“扩增率”,总结其扩增规律。 结果 设计的皮肤观察窗套件可清楚观察到大鼠皮肤血管的扩增过程,该观察窗套件还可根据观察对象的大小调整尺寸进而观察不同动物的choke血管。通过对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观察发现第1h、1d、2d、3d、4d、6d、10d、16d目标观察区choke血管的“扩增率”分别是(1.00±0.00)、(1.11±0.08)、(1.25±0.17)、(1.36±0.22)、(1.85±0.33)、(1.82±0.38)、(1.54±0.39)和(1.83±0.45)。 结论 对于皮肤微血管的活体动物研究,皮窗结合体视显微镜观察是方便、有效的直视观察手段。大鼠两髂腰动脉穿支体间的choke血管在第4~6天时处于扩增高峰,逐渐减弱后在第10~16天出现二次扩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