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乙哌立松治疗肩周炎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评价乙哌立松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1 2 6例肩周炎病人随机分成 2组 ,乙哌立松组62例 (70肩 ) ,布洛芬组 64例 (76肩 ) ,分别给予乙哌立松 1 5 0mg·d-1和布洛芬 60 0mg·d-1,均饭后分 3次服用并结合主动功能锻炼。以疼痛缓解和肩关节活动度改善作为观察指标 ,记录治疗后 1 ,3和8wk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1wk乙哌立松组疼痛缓解率 63 %高于布洛芬组的 46%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治疗后 3wk及 8wk肩关节活动度改善率乙哌立松组分别为 63 %和 73 %高于布洛芬组的 45 %和 5 4%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乙哌立松对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下颈椎(C3-C7)两节段椎体次全切后的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anterior cervical transpedicular system,ACTPS)的固定模型,为下颈椎前路重建提供一种内固定手术的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采集1名30岁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颈段(C1-T1)的CT数据,应用Mimics 1...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方法全骨髓贴壁法提取兔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14、CD29、CD34、CD44、CD45和CD90等标志的表达以及不同代次兔BM-SCsDNA含量。通过定向分化检测兔B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结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形态较为均一的小梭形、克隆样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传代至第12代和20代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对数生长期细胞的DNA含量结果显示细胞为正常二倍体细胞,无明显变异。细胞表面表达CD29(61.71%)、CD44(60.2%),不表达CD14(0.4%)、CD34(0.34%)、CD45(0.64%)和CD90(0.04%)。兔BMSCs的定向分化结果显示其可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及成软骨细胞分化。结论成功获得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具有特定的细胞表面抗原,具有容易获取、增殖能力强等特点,是优良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4.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在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肌肉损伤影像学比较。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采用外科治疗的60例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OLIF组和TLIF组,每组30例。其中OLIF组采用OLIF+后路肌间隙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52~74(62.6±8.3)岁;TLIF组采用左侧入路TLIF治疗,男14例,女16例,年龄50~81(61.7±10.4)岁。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观察影像学资料,包括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左侧腰大肌、多裂肌、最长肌面积,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及椎间融合情况;分析实验室指标,包括术后第1、5天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值;评定临床疗效,根据术后不同时期腰腿疼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TLIF组(P<0.01)。OLIF组术后DH恢复优于TLIF组(P<0.05)。OLIF手术组术前与术后左侧腰大肌面积及高信号程度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LIF组左多裂肌面积与左最长肌面积及左多裂肌与左最长肌Mean值低于TLIF组(P<0.05)。OLIF组术后第1、5天CK较TLIF组低(P<0.05)。术后第3天OLIF组腰背痛及下肢痛VAS低于TLIF组(P<0.05)。术后12个月ODI及术后3、6、12个月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术后有1例出现左下肢皮温升高,考虑术中损伤交感链;2例出现左大腿前方麻木,考虑与腰大肌牵拉有关,并发症发生率10%(3/30)。TLIF组术后1例患者踝关节背伸受限,考虑神经根牵拉有关;2例出现脑脊液漏,术中导致硬膜囊撕裂;1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考虑椎旁肌剥离损伤有关,并发症发生率13%(4/30)。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6个月时椎间全部融合,无融合器塌陷。结论: OLIF与TLIF均能有效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但OLIF手术术中出血更少,术后疼痛较轻,DH恢复较TLIF有明显优势。同时从实验室指标CK变化及影像学左侧腰大肌、多裂肌、最长肌面积及T2像高信号比较,可以看出OLIF术式对肌肉损伤及干扰程度低于TLIF。  相似文献   
35.
腰椎退变与不稳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骨关节炎与腰椎退变性不稳3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120个下腰痛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与脊柱功能位X线片,腰椎不稳分为成角不稳,旋转不稳和水平不稳;椎间盘退变根据T2加权相被分为5级;小关节骨关节炎在T1加权相上被分为4级。结果:椎间盘退变程度和年龄成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有26.8%(93个)节段出现腰椎不稳,其中以椎间盘退变程度为1,2级的节段最为多见,与其他各级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椎间盘退变和小关节骨关节炎呈正相关(J=0.937,P〈0.05),向前水平不稳和椎间盘退变和小关节骨关节炎明显相关,差异成极显著性(P〈0.01)。结论:放射影像测量的腰椎不稳定和小关节骨关节炎和椎间盘退变有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对人骨肉瘤HOS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实验考察丹参酮ⅡA对HOS细胞活力的影响,并确定给药剂量。集落形成实验与细胞迁移实验研究丹参酮ⅡA对肿瘤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透射电镜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丹参酮ⅡA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细胞凋亡与JNK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并通过JNK抑制剂验证肿瘤细胞中上述通路与凋亡的关系。结果:一定剂量的丹参酮ⅡA能抑制HOS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且效应呈浓度依赖与作用时间依赖性,并能诱导凋亡发生。Western blot进一步表明,随着药物浓度增加,cleaved caspase-3与Bax蛋白水平上升,Bcl-2蛋白表达下降,JN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上升,这些变化可被JNK抑制剂SP600125缓解。CCK-8实验结果显示,抑制JNK通路可减少药物导致的细胞活力抑制。结论:丹参酮ⅡA可通过JNK通路诱导人骨肉瘤HOS细胞发生凋亡,具有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三点固定与二点固定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1盏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胸腰椎骨折经伤椎及上、下邻椎置入椎弓根螺钉,进行三点复位固定,另外19例胸腰椎骨折不经伤椎,仅行上、下邻椎置入椎弓根螺钉.进行二点复位固定,分别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纠正率、椎体高度纠正率、椎管矢状径纠正率等5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经术后6~24个月,平均(11.12_+6.52)个月的随访,进行三点复位固定的患者在Cobb角纠正率、椎体高度纠正率、椎管矢状径纠正率等3个方面优于进行二点复位固定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5、-2.86、-2.56,P均〈0.05);手术时间稍长、术中出血量略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椎弓根三点置钉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Cobb角纠正率、椎体高度纠正率、椎管矢状径纠正率3方面效果较好.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较二点固定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8.
当前骨肉瘤化疗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尽管骨肉瘤的发病率偏低 ,但其好发于青少年 ,恶性程度极高 ,有效化疗应用以前 ,即使采取较为彻底的截肢术 ,其治愈率也从未超过 2 0 % 〔1〕。由于骨肉瘤的组织学、生物学行为的一致性 ,好发于肢体 ,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 ,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相对容易 ,况且此病患者大多年轻 ,很少并发其它疾病 ,能耐受大剂量的化疗 ,因此骨肉瘤是验证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理想模型 ,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2〕。自从 70年代实施化疗以来 ,骨肉瘤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善 ,5年生存率也相应提高到 5 0 %~ 80 %。然而 ,骨肉瘤的治疗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  相似文献   
39.
郭龙  范顺武 《中国骨伤》2015,28(11):1048-1052
目的:探讨微创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至2013年9月,采用微创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68~92岁,平均7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8 d,平均3 d.按照AO分型:A1型22例,A2型15例,A3型6例。观察术后骨折的愈合时间,并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个月。手术切口在拔除外固定后Ⅰ期/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6周。2例股骨粗隆部螺纹针松动,2例髋内翻畸形,1例延迟愈合。无骨不连、外固定物断裂、血管神经损伤病例。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为85.89±7.36,优18例,良19例。结论:微创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不能耐受麻醉和手术创伤的老年患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0.
高能量Pilon骨折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胫骨Pilon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且软组织损伤重,因此其处理对骨科医生仍是挑战。本讲座旨在通过复习文献提出一种高能量Pilon骨折的治疗策略。文中简要复习了Pilon骨折的基本知识和分类,对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根据研究进展和笔者临床经验提出高能量Pilon骨折的治疗方案,建议采用分期治疗骨折:Ⅰ期采用超关节外支架临时固定,待软组织条件改善后,Ⅱ期行确定性治疗。然而,目前尚无胫骨高能量Pilon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