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在骨折后骨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评估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简称人工骨)材料在骨折后骨缺损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l例骨折后骨缺损患者应用NHAC骨修复材料进行手术植入治疗,连续6-13个月临床观察随访。结果;21例中2例失访。获随访的19例患者无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19例中2例因外伤或过早负重,致内固定钢板折断再骨折,予重新手术内固定,其余17例均达临床愈合。X线片显示,术后1—3个月材料植入区与缺损周围的骨组织间界限模糊有新骨形成,3—6个月材料植入区内有明显的新骨长入,骨修复材料与骨组织融合一体,达到骨性连接,骨缺损己基本修复。6~12个月植骨塑形改建。结论:NHAC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其良好的材料一细胞界面使材料本身便具备与骨键合的能力;其三维多孔结构便于骨组织的长入;其生物降解性有利于骨组织的改建和塑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镍钛 (TiNi)形状记忆合金具有独特的记忆功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近年来被研制成各种骨科内固定物应用于临床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我们自 2 0 0 1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应用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长管状骨骨折 32例 ,疗效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32例中 ,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 19~ 70岁。其中肱骨骨折 6例 ,尺桡骨骨折 8例 ,尺骨骨折 4例 ,桡骨骨折 4例 ,股骨骨折 7例 ,腓骨骨折 3例。受伤原因 :车祸 2 4例 ,机器绞伤 3例 ,跌伤 3例 ,其他 2例。骨折类型 :闭合…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血清铁蛋白与维生素D的相互关系,探讨铁蓄积对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析240例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资料,患者均检测血清铁蛋白(Fer)、25(OH)D3、骨转换及生化指标。按每10岁为1个年龄组,方差分析统计各组血清Fer、25(OH)D3和骨转换指标随年龄变化情况;按血清铁蛋白水平分组,t检验分析Fer正常组和Fer升高组25(OH)D3和骨转换指标的差异;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明确血清Fer与 25(OH)D3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血清Fer普遍升高,而且随增龄而增加,25(OH)D3普遍降低,随增龄而下降(P <0.05);血清Fer升高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Fer正常组(P<0. 05);血清Fer和25(OH)D3水平存在负相关(r= -0,22,P =0.001),矫正年龄因素,二者仍然负相关(r= -0.19,P= 0.004);血清Fer与骨转换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绝经后脆性骨折患者存在铁蓄积和低维生素D状态,二者存在负相关。该结果为铁蓄积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研究提供了新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大鼠股骨骨不连模型修复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在各个时间段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单一生长因子对骨不连修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别于取材前35天、28天、21天、14天、7天、3天和1天建造股骨骨不连模型,同一天处死大鼠取材,RT-PCR技术检测各个样本的BMP-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鼠股骨骨不连修复过程的不同时间,BMP-2基因表达在中心区和外周区存在差异,中心区BMP-2基因表达滞后,表达的增幅及峰值低于边缘区.结论:大鼠股骨骨不连中心区在修复早期BMP-2基因的低表达及表达时间滞后可能是其骨不连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5.
目的:评价自行设计的可调式空心钉导向器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经颈型股骨颈骨折加压空心钉倒三角排列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工具。方法:先用Solidworks软件画出该器械的草图,生产后获得实体产品。利用Mimics软件获取数据结合该导向器首先在22具尸体骨上使用,22具干燥尸体骨,男12例,女10例。接着通过X线片评价导针的分布,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测量股骨头颈的解剖大小和螺钉距离,并进行统计学比较。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选取股骨颈骨折患者45例,根据是否用该器械分为新式导向器组(22例)和徒手置钉组(23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情况。结果:X线测量、三维和实体测量解剖数据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体测量和三维测量螺钉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间距离进针点设计为等腰三角形(r=0.992 8,P<0.000 1),但由于股骨前倾角和扭转角的存在,在股骨颈内为近似等腰三角形(r=0.824 1,P<0.000 1)。两组患者获得平均2年随访,新式导向器组与徒手置钉组透视次数、穿刺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平行度更好,手术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最终的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股骨颈空心钉导向器结合Mimics软件的术前规划有利于空心钉的倒三角排列的置入,但在后期大规模使用过程中仍需不断改良和随访。  相似文献   
76.
Modic changes(MC)are vertebral endplate and ad-jacent bone marrow changes visible in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Bone marrow signal changes in the ver-tebral bodies were first reported by De Roos et al[1].Modic et al[2]classifiedMRI changes into three categories(Fig 1):typeⅠchanges show a low signal intensity(SI)in T1-weighted images(T1W I)and a high SI in T2-weighted images(T2W I),typeⅡchanges show a high SIboth in T1W  相似文献   
77.
二磷酸盐及NSAIDs对人工关节松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二磷酸盐(Biphosphonates,简称BPs),及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对巨噬细胞(Macrophages,简称Mφ)介导的骨溶解的影响。为临床探索可预防和治疗假体远期松动的药物。方法:经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磨屑刺激后的Mφ培养液中加入45Ca标记的小鼠颅骨及BPs或NSAIDs,测定颅骨吸收情况,并比较分析。结果:Mφ培养液中加入BPs后45Ca释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NSAIDs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Ps能抑制Mφ介导的骨溶解过程,消炎痛浓度为10^-6M并不影响骨吸收,试图通过阻断一种或几种骨吸收因子的分泌,从而达到抑制骨吸收的设想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8.
可吸收颈椎椎间融合器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颈椎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特性,并比较融合器的运动稳定性,融合器的形状,材料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融合器下沉的影响。方法:采集10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制作成颈椎融合标本,采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分别测试不同颈椎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1)4种颈椎融合器,自体髂骨植入后,颈椎的稳定性最好,钛合金Cage稳定性较差,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同种异体皮质骨融合器稳定性适中;(2)循环载荷作用下,下沉位移以自体髂骨最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同种异体皮质骨融合器下沉不大,钛合金Cage下沉最大(P<0.05),结论:可吸收椎间融合器运动稳定性高,下沉位移小,是理想的颈椎椎间融合器。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的生物相容性及细胞在nHAC上的生长情况。方法全骨髓法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成骨诱导剂诱导向成骨细胞表型转化,通过细胞活性、免疫组化鉴定诱导培养的成骨细胞的细胞学特性。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及其在nHAC上的生长情况。结果原代培养的骨髓细胞增殖迅速,10~12d左右即可稳定传代,传代细胞7~9d即可传代。经诱导培养的细胞的ALP染色阳性,Von Kossa染色阳性,可见钙化的基质沉积,呈现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构建的MSCs与nHAC共培养的模型中,细胞可在nHAC表面良好贴壁。复合培养8天,分布于支架材料上的细胞大量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第14天,大量细胞在材料表面和孔隙中生长。细胞之间广泛存在突起连接。结论nHAC适合种子细胞的贴附、生长和增殖,是组织工程良好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