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1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96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1053篇
预防医学   69篇
药学   153篇
中国医学   1426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316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18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1.
目的?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来鉴定广地龙及其混伪品。方法?提取广地龙及其混伪品的DNA。利用通用引物COⅠ序列对广地龙及其混伪品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双向测序。通过比对广地龙及其混伪品的COⅠ序列,找出广地龙的变异位点,设计出广地龙的特异性引物,用于广地龙及其混伪品的鉴定。对PCR反应条件退火温度、循环次数、DNA模板量和Taq酶用量进行适应性考察。结果?COⅠ序列不存在特异性,不同物种、不同品种的动物药均可扩增出750?bp大小的片段,无法鉴定广地龙及其混伪品。通过比对广地龙及其混伪品的COⅠ序列,设计出广地龙的特异性引物PA-f/PA-r。在建立的PCR反应体系中,只有广地龙可以获得574?bp的基因片段,其他混伪品未扩增出相应条带。结论?设计的广地龙特异性引物可以准确、成功鉴别广地龙,与其他混伪品区分,为广地龙的品种鉴别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应用双侧卵巢去势的ApoE-/-小鼠建立绝经后脂代谢异常模型,探究六味地黄方(LW)能否通过调节肠道雌激素受体改善绝经后脂代谢异常。方法?正常饮食的C57/B6小鼠为对照组(n=6),高脂饮食并接受假手术的ApoE-/-小鼠为假手术对照组(n=6),高脂饮食并接受双侧卵巢去势的的ApoE-/-小鼠为模型组(n=6),模型小鼠接受4.5?g/kg (n=6)或9.0?g/kg (n=6)的六味地黄方治疗90?d。生化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酸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HE染色检测小鼠肝脏脂质损伤,油红染色检测小鼠肝脏脂质堆积,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空肠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ABCG5、ABCG8、PI3K p110β及p-AKT的表达水平,免疫化学染色检测小鼠空肠NPC1L1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空肠NPC1L1、ABCG5及ABCG8的表达水平。结果?六味地黄方可降低模型小鼠血清TC、TG及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P<0.05~0.01);同时,六味地黄方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的肝脏脂质损伤和脂肪堆积(P<0.05~0.01)。六味地黄方显著增加模型小鼠空肠内降低的ERα和ERβ水平(P<0.05~0.01)。六味地黄方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空肠中NPC1L1的表达水平(P<0.05),并上调ABCG5和ABCG8的表达水平(P<0.01)。六味地黄方显著增加模型小鼠空肠内PI3K p110β及p-AKT的表达水平(P<0.05~0.01)。结论?六味地黄方可以显著改善绝经后ApoE-/-小鼠脂代谢异常,其机制与六味地黄方调节肠道胆固醇的吸收和外排有关。上调肠道雌激素受体表达和肠道PI3K/AKT信号可能是六味地黄方调节肠道胆固醇吸收和外排的机制。   相似文献   
93.
消化系统肿瘤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健康,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于我国第二位。研发高效安全的抗肿瘤药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植物类提取物的抗癌功效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川芎嗪是活血药川芎的有效成分,其抗肿瘤作用日渐受到关注。从影响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侵袭与转移、逆转耐药等方面对川芎嗪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探索川芎嗪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抗癌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初步探讨槐耳颗粒对索拉非尼(Sorafenib)耐药肝癌细胞BEL-7402/S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CCK-8法测定槐耳颗粒对BEL-7402/S细胞的增殖-毒性作用以及对Sorafenib的耐药逆转倍数;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槐耳颗粒对BEL-7402/S细胞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槐耳颗粒能够抑制BEL-7402/S细胞的活性;在无显著细胞毒性的剂量下,槐耳颗粒能够部分逆转BEL-7402/S细胞对Sorafenib的耐药,其耐药逆转倍数为2.08;qPCR结果显示槐耳颗粒可以下调BEL-7402/S细胞中HIF-1α的mRNA水平,但对VEGF的mRNA水平无显著性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槐耳颗粒可以降低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槐耳颗粒可能具有部分逆转BEL-7402/S细胞对Sorafenib耐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IF-1α以及VEGF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5.
现代人体检测仪器大量使用后,人体检测指标异常的出现对中医传统辨治理论体系、疗效评价、治疗诉求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冲击,导致中医学对现代检测指标的认知、治疗、疗效评价产生一些系列问题。因此,对现代人体检测指标异常进行系统而规范的中医辨治研究,探讨其中蕴含的病因病机信息,使之成为辨证依据、治疗靶的,进而指导中医临床处方与疗效评价,最终将现代人体检测指标植入中医辨治体系之中,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途径。对现代人体检测指标的异常进行中医辨治学研究,可以丰富临床资料,拓展辨治范围,强化疾病防治,准确了解病情,加深病机认识,辅助中医诊断,彰显中医疗效,促进学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
97.
98.
99.
100.
目的 观察复肾汤(FST)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nephrin和podocin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正常对照组为雄性Wistar大鼠8只,常规饲养。雄性Wistar大鼠24只,正常饲养1周后大鼠ip链脲佐菌素(STZ)和弗氏完全佐剂(CFA)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FST大剂量组(L1)、FST小剂量组(L2)。L1、L2组分别给予复肾汤32、8 g/kg;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每天ig给药1次,给药体积1 mL/100 g,连续8周,定期测血糖。实验结束后,收集24 h尿液,采集血清,检测胰岛素(INS)、肌酐(SCr)、尿素氮(BU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尿蛋白(UP)等生化指标;轻取肾脏,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nephrin和podocin的表达,RT-qPCR法检测肾组织nephrin、podocin的基因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L1、L2组的INS、SCr、BUN、MDA、UP明显降低(P<0.05、0.01),SOD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nephrin、podocin的免疫荧光表达明显上调,RT-qPCR基因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复肾汤可以有效改善DN大鼠足细胞nephrin和podocin的表达,对DN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