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4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9篇
内科学   273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10篇
综合类   1055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01篇
  11篇
中国医学   2163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321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485篇
  2018年   422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539篇
  2013年   604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溃疡性结肠炎(UC)主要发生于结直肠,该病病理机制复杂,与肠道的不可控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当前,西医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减轻肠道炎症,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遏UC的进展,但不良反应较大。越来越多研究证实,中医药防治UC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显著降低该病复发率。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可破坏细胞结构,释放胞内促炎物质,介导UC肠道免疫反应。研究人员认为中医药对细胞焦亡的干预主要表现为促进细胞焦亡(损其有余)和抑制细胞焦亡(补其不足),这与调节阴阳相一致。其中,中药主要通过抑制细胞焦亡(补其不足),减轻肠道免疫反应,起到治疗UC的作用。近年来,业界开展了大量研究探索中药通过调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焦亡通路治疗UC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LRP3焦亡通路是中药治疗UC的关键靶通路。但目前尚缺乏关于中药抑制NLRP3焦亡通路进而治疗UC的全面系统的总结。该文以“细胞焦亡”“NLRP3”“溃疡性结肠炎”及“中药”等为关键词,检索和分析近年来该领域中英文文献,发现调控NLRP3焦亡通路的中药主要包括清热燥湿类、调和气血类、行气通腑类和健脾祛湿类,这可为科研...  相似文献   
22.
背景:脊髓型颈椎病是导致中老年人功能障碍的进行性加重疾病,早期诊断困难,近年来临床上有学者发现动态磁共振成像(dMRI)技术可更早期发现动力位下的脊髓受压,但其具体生物力学机制亟待阐明。目的:探讨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动力位(过伸过屈位)下脊髓的生物力学致压特点,验证颈椎dMRI对早期脊髓型颈椎病诊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就诊并拍摄过颈段dMRI患者的病历资料,共纳入16例,分为2组,病理组为8例以黄韧带肥厚为主要征象的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5例,女3例;正常组为8例正常退变人群,男4例,女4例。所有患者均已拍摄颈椎CT平扫、MRI平扫、dMRI平扫。此次研究分为以下3个部分实验进行阐述:①采集两组受试者dMRI图像的DCOM数据,并采集其颈椎CT、中立位MRI图像DCOM数据了解两组受试者在中立位下的骨质及软组织情况;②基于MRI及CT平扫的图像DCOM数据,使用逆向工程软件分别建模正常退变人群、脊髓型颈椎病早期患者的下颈椎(C3-7)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脊髓、硬膜后部的等效应力、等效弹性应变数值,观察应力、应变分布情况;③得出应力、应变数据后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出早期脊髓型颈椎病在动力位下脊髓致压的力学特点,验证dMRI对早期脊髓型颈椎病诊断的有效性。结果与结论:①两组受试者下颈椎(C3-7)模型在模拟后伸、前屈、中立位时,其脊髓后部的应力、应变数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后伸位>前屈位>中立位(P<0.05),应变数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后伸位>前屈位>中立位(P<0.05);②与正常退变人群模型比较,病理组模型在前屈、后伸2种自由度下,其脊髓的等效应力、应变均较正常组模型增大(P<0.05),且脊髓后部应力、应变分布区域不规则;③在中立位下,两组模型脊髓的应变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应变分布区域均匀规则;④提示在颈椎后伸位状态下,以黄韧带肥厚为主要征象的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硬膜囊和脊髓后部均受压变形,脊髓的受压形变程度明显大于前屈位和中立位;中立位状态下,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硬膜受压变形,脊髓无明显形变征象;此次研究从生物力学的角度验证了dMRI对早期脊髓型颈椎病诊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
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学“颤证”的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头和肢体不自主摇动颤抖。特发性震颤属于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任何年龄段都可发病,发病机制仍尚未明确,与家族、情志等个人因素有关。临床上特发性震颤虽不同于帕金森病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绝大多数患者仅有轻微症状,少部分能够通过药物加以控制,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西药的耐药性,特发性震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主生活能力,从远期来看其危害性仍不容小觑。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治疗特发性震颤显得尤其重要。中医扶阳学派又称“火神派”,治病立法强调以阳气为主导,其倡导的扶阳医学理论以“阳主阴从”为核心思想,立足“内阳外阴”本体结构论,在当今中医学术流派领域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胡跃强教授师承扶阳学派大师唐农,认为特发性震颤的病机以阳虚为本,其发病本质在于阴阳不同程度偏离“内阳外阴”之本位。临证上提出“扶阳为主,次第治疗”的治则,先以桂枝法宣通中焦和上焦,再以四逆法温补下焦,最后固本培元,使患者从“内阴外阳”的病理状态渐变为“内阳外阴”的正常状态,恢复人体的阴阳平和,从而使疾病向愈。文章从治法出发,结合临床验案,阐述胡跃强教授治疗特发性震颤的经验,将为特发性震颤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老年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 SOP)起病隐匿且发病率逐年升高,脆性骨折是老年人伤残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骨骼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强关联性逐渐被认识,免疫系统的年龄驱动性变化可加速衰老导致的骨骼老化。本文基于中医“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认为骨骼与免疫细胞的来源、生长发育、衰老及功能皆与中医肾有关。肾虚精亏、骨枯髓减引发骨骼与免疫系统之间调节机制的失衡是SOP的基本病机。补肾方药通过调节骨免疫相关的miRNA、多条信号通路、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症因子重塑骨骼与免疫系统之间的良性平衡,在无损其他组织前提下促进骨髓干细胞的增殖和功能,改善导致机体衰老的因素如慢性炎症、氧化应激等,有望成为防治SOP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腰椎过伸位MRI检查,研究腰椎过伸位下椎管狭窄程度的变化,评估腰椎过伸位MRI扫描对腰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纳入26例腰椎管狭窄进行腰椎中立位和过伸位MRI扫描,男11例,女15例;年龄43~85(64.00±10.37)岁。由于6例患者在过伸位下诱发并加重了腰腿痛症状,无法采集到合格的MRI数据,最终完成检查共采集到20例患者的合格数据,采用Mimics 21.0医学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腰椎管狭窄的相关诊断参数,统计分析其变化规律,评价过伸位下腰椎管的狭窄程度和神经受压情况。结果:腰椎管矢径及横截面积不随体位发生明显变化;硬膜囊矢径、盘黄间隙在过伸位时均有不同程度变小。结论:对于腰椎管狭窄的影像学诊断,腰椎过伸位MRI扫描可较好地补充常规中立位MRI检查,对腰椎管狭窄程度的临床诊断更具敏感性。  相似文献   
26.
正目前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自然过程[1]。而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的凋亡会导致椎间盘的退变。NPC由两种细胞组成:脊索细胞和类软骨细胞,脊索细胞在人类在成年后自然消失,在一些小型脊柱动物中却终生存在[2]。类软骨细胞具有合成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的作用[3],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中成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反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SinoMed数据库、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2月。首先按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然后采用Cochrane系统5.3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的RCTs进行质量评估。紧接着采用Gemtc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绘图。结果 最终纳入关于中成药改善DN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共计30篇,涉及6种中成药,8种治疗方案,总计3354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693例,对照组1661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SOD指标共产生7个直接比较和21个间接比较,其中,百令胶囊、黄葵胶囊、金水宝颗粒、糖脉康颗粒、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常规治疗的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成药疗效排序结果为:益肾化湿颗粒 > 雷公藤多甙片联合黄葵胶囊 > 雷公藤多甙片 > 百令胶囊 > 黄葵胶囊 > 金水宝颗粒 > 糖脉康颗粒;MDA指标共产生7个直接比较和21个间接比较,百令胶囊、黄葵胶囊联合常规治疗的疗效较西医常规治疗更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种治疗方案疗效排序结果为:雷公藤多甙片联合黄葵胶囊 > 雷公藤多甙片 > 黄葵胶囊 > 百令胶囊 > 益肾化湿颗粒 > 糖脉康颗粒 > 金水宝颗粒;UAER指标共产生5个直接比较和11个间接比较,其中黄葵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减少UAER方面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中成药之间排序为:黄葵胶囊 > 金水宝颗粒 > 百令胶囊 > 益肾化湿颗粒 > 糖脉康颗粒。结论 在西医常规基础上辅于中成药的治疗方案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在提高血清SOD水平,降低血液中MDA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后者。此外,由于涉及不同的中成药的RCTS中的研究数量及质量存在差异,本研究的中成药排序结果有待进一步RCT临床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社区居家护理干预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社区居家护理干预,对照组予社区常规护理,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进行测量、评价,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干预后各观察指标均较干预前有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各项指标(除TG外)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社区居家护理干预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四物汤加味联合养血润燥止痒方加减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7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物汤加味联合养血润燥止痒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对照组为4.6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物汤加味联合养血润燥止痒方加减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瘙痒症状,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30.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以上但不满37周(196~258d)而分娩者[1]。世界卫生组织也将早产定义为妊娠不满37周或少于259d。目前,早产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导致早产的治疗也未能明显奏效。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早产率一直居高不下,发病率为11%,而在欧洲国家的发病率亦为5%~7%[2、3]。由于早产是新生儿疾病和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早产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