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2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基于病例对照研究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搜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深圳市中医院确诊为CKD的患者243例作为CKD组,并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于深圳市中医院体检的非肾脏病人群292例为对照组,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问卷调查(主要内容为过去一年的生活状态),分析影响CK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如基本情况、近一年感染情况、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疾病、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结果两组人群性别、年龄段、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疾病、近一年感染情况、饮食咸淡、饮用水类型、每日奶制品摄入量、睡眠质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CKD发病的多因素回归分析:近一年感染情况(经常)、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饮用水(桶装水)是发生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95%CI)分别为2.511(1.109~5.686)、3.825(2.167~6.751)、4.352(2.523~7.509)、1.676(1.026~2.737)。结论早期发现影响CKD发病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及时给予综合防治,对于降低CKD发病率、规范CKD健康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103.
刘磊  毕晓媛  姜小艳  陈绮婷  黄彬 《新中医》2019,51(7):139-142
目的:观察萎胃汤对幽门螺杆菌(Hp)阴性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CAG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替普瑞酮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萎胃汤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统计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内镜积分,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各项内镜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黏膜糜烂、胆汁返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黏膜变白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黏膜变白及黏膜糜烂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MA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A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EGF、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VEG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EGF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萎胃汤联合替普瑞酮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表现、氧化应激指标、EGF和VEGF水平。  相似文献   
104.
基于成骨细胞形成及分化的相关理论及中医有关"肾主骨"的相关理论,同时结合目前国内外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认为中医药可通过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节该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基于Wnt/β-catenin通路展开深入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临床及基础研究,可能为揭示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及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机制研究和中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归纳整理中医分型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经验,并总结分析其临床常见证型。方法:利用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通过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式,检索2007年8月至2017年8月10年间国内相关文献,对各文献提出的论治经验逐一统计、分类、分析。结果:近10年来,中医主要从6大方面论治本病,分别为从肝脾相关论治、从肝脾肾同调论治、从肝风论治、从情志论治、从脾胃升降论治以及从浊毒论治。结论:从上述论治经验可归纳出肝脾不调证、脾肾阳虚证、肝风内动证、心神不养证、脾胃不和证与浊毒内蕴证六大临床常见证型,临床辨证后分别施以肝脾同调法、肝脾肾同调法、柔肝息风法、养心安神法、辛开苦降法以及化浊解毒法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建立黄芪丹参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方法,为黄芪丹参煎液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UV法,ODS Hypersil DIM色谱柱(250 mm×4.6 mm,3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0.8 mL/min,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54 nm,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LC-MS法,建立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Ⅲ、黄芪皂苷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丹酚酸B、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11个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测定结果进行识别。结果 10批黄芪丹参煎液的指纹图谱中有12个共有峰,通过与化学对照品比对,指认出7个色谱峰,分别为1号峰咖啡酸、3号峰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6号峰迷迭香酸、8号峰紫草酸、9号峰毛蕊异黄酮、10号峰丹酚酸B、11号峰芒柄花苷,10批样品的相似度≥0.995。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Ⅲ、黄芪皂苷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丹酚酸B、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线性关系良好,r2值均大于0.995;回收率为89.3%~110.9%。通过PCA可将10批黄芪丹参煎液分成2类,并可看出不同产地、不同批次药材之间的质量存在差异,进一步采用OPLS-DA筛选出导致质量差异的两个物质丹酚酸B和芒柄花苷。结论根据黄芪丹参煎液指纹图谱的建立,结合质谱进行定量,能够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萎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临床症状、病理检查、胃黏膜组织及血清环氧化酶-2(COX-2)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萎胃颗粒组)和对照组(胃复春组)各41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病理检查变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外周血及胃黏膜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萎胃颗粒组患者临床症状、病理检查较胃复春组有明显改善(P0.05),萎胃颗粒组降低COX-2表达量优于胃复春组(P0.05)。结论:萎胃颗粒能够降低外周血及胃黏膜组织中COX-2的表达量,增强胃黏膜屏障能力,从而发挥其对CAG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血栓通联合羟苯磺酸钙口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设计相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时间由建库截止到2018年3月),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RCT,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偏倚风险评估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提取相关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有1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能提高临床综合疗效[OR=5.69,95%CI(3.54,9.14),P0.000 01];改善眼底情况:视野灰度值[WMD=-1.00,95%CI(-1.15,-0.86),P0.000 01]、血管瘤体积[WMD=-3.43,95%C(I-4.22,-2.64),P0.000 01]、出血斑面积[WMD=-1.06,95%CI(-1.39,-0.72),P0.000 01];改善中医症状积分[WMD=-3.93,95%C(I-4.87,-2.99),P0.000 01];降低全血低切黏稠度[WMD=-0.61,95%C(I-1.01,-0.22),P0.002];减少复发[OR=0.13,95%CI(0.04,0.47),P=0.002];另外,各有2项研究显示复方血栓通联合羟苯磺酸钙口服能够降低血清血管内皮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论]对比单纯使用羟苯磺酸钙、复方血栓通与羟苯磺酸钙联合口服,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糖尿病所引发的视网膜病变的综合疗效,对改善患者眼底情况效果尤其明显,但是尚需要更多高质量RCT来提高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09.
慢性肾衰竭病程长,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湿、浊毒停于体内为标,血瘀贯穿疾病全程。易无庸教授指出慢性肾衰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治以补肾固涩、活血化瘀为主,兼以内外合治祛除浊毒,固护胃气及改善患者睡眠。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0.
从血瘀的病因病机、兼夹血瘀的不同证型的治法与方药等方面总结国医大师张学文对血瘀证的论治经验。张学文认为血瘀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外邪致瘀、七情内伤致瘀、气血阴阳虚致瘀、痰饮内阻致瘀、各种出血致瘀,临床常见兼夹血瘀的证型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热毒瘀结证、风痰瘀阻证,治疗上当予理气祛瘀、补气化瘀、温经化瘀、化痰活血、清热解毒化瘀、祛风化痰与活血通络,全面认识血瘀证对于临床上诸多疾病的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