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4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280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0篇
  1篇
中国医学   62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1.
目的 探讨扩大冷冻象鼻支架(frozen elephant trunk,FET)覆盖范围是否增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损伤的风险。方法 纳入2017—2020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患者术后复查胸部X线片或主动脉全程CT血管造影诊断确定的FET成像最低点对应的胸椎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低于第8胸椎水平的为Th9组,高于或等于第8胸椎水平为Th8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按照1∶2比例匹配两组患者术前和术中资料。总结并分析PSM后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PSM前纳入患者573例,其中Th9组58例、Th8组515例。PSM后纳入患者174例,其中Th9组58例[男46例、女12例,平均年龄(47.91±9.92)岁]、Th8组116例[男93例、女23例,平均年龄(48.01±9.53)岁]。PSM后两组术后脊髓损伤共有8例,其中Th8组5例(4.31%)、Th9组3例(5.17%,P=0.738)。Th8组2例术后暂时性轻瘫,对症治疗后自行恢复;1例患者术后截瘫行脑脊液引流,3 d后双下肢肌...  相似文献   
92.
156例宫颈炎患者尿素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及中医证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概述 尿素支原体(UU)、衣原体(CT)是引起慢性宫颈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文献报道宫颈炎患者UU感染率超过50%,应用套式PCR技术检测宫颈炎患者CT阳性率达54.1%,UU阳性率68.9%,对于宫颈炎患者有必要进行UU、CT检测,给予及时治疗。总结近两年应用中医药治疗宫颈炎的临床经验表明,中医药内服 外用是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内服药  相似文献   
93.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切口周围皮肤麻木在临床上普遍存在,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其研究仍处于试验阶段,防治方法及预后转归也尚未达成共识。目的: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后切口周围皮肤麻木的研究现状和防治进展做一综述。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美国国立图书馆200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发表有关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周围皮肤麻木的文献。以"全膝关节置换术"、"切口""麻木""感觉异常"为检索词,剔除重复性研究,最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6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临床上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普遍存在切口周围皮肤麻木的现象,而这一问题目前国内外也较少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良手术入路预防皮神经损伤、神经导管、神经营养药物、手术修复等方面,但仍存在诸多未知问题,目前也缺乏理想的的防治方案;(2)将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治疗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皮神经损伤的修复,包括生物分子治疗、细胞治疗以及导管治疗等,但其临床研究仍处于试验阶段,其安全性、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研究确定;(3)因此,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切口周围皮肤麻木是否需要治疗、如何治疗仍然是今后关节科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柚皮素拮抗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ELISA检测柚皮素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柚皮素对血小板磷酸二酯酶(PDE)活性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柚皮素对ADP刺激的血小板内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形式p-VASP(Ser157)、p-VASP(Ser239)的蛋白水平的影响。分别给予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蛋白激酶G(PKG)抑制剂Rp-8-Br-PET-cGMPS和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GF109203X预先孵育血小板后,再用柚皮素处理,然后给予ADP刺激,Western blot检测p-VASP(Ser239)蛋白水平。采用血小板聚集仪进一步观察PKA抑制剂、PKG抑制剂预先孵育血小板是否影响柚皮素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柚皮素剂量依赖性地升高ADP抑制的血小板内cGMP水平,而并不改变cAMP水平。柚皮素还能显著升高血小板PDE活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柚皮素可明显升高由ADP抑制的p-VASP(Ser239)水平,但不影响p-VASP(Ser157)的蛋白水平,预先孵育PKG或PKC抑制剂并不影响柚皮素对p-VASP(Ser239)蛋白表达的作用,而预先孵育PKA抑制剂后,则能抑制柚皮素对p-VASP(Ser239)蛋白表达的作用。PKA抑制剂能阻断柚皮素对血小板聚集的拮抗作用,而PKG抑制剂并不影响其作用。结论:柚皮素可能通过升高血小板内cGMP水平和激活PKA依赖的信号通路来介导VASP的磷酸化,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散在的培土生金法治疗COP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进行系统评价,通过Meta分析生成大样本、更具有说服力的培土生金法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证据。方法:在CBM、CNKI、VIP、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全面收集培土生金法治疗COPD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再进行数据提取,应用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979例受试者。培土生金法治疗COPD的临床总疗效较优,对患者FEV1、FEV1%预计值无明显治疗作用,也尚不能改善患者FEV1/FVC。结论:培土生金法能够提高临床治疗COPD总有效率,但此结论仍需更多大规模、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特点。方法:对消化内科门诊342例广州地区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确定各中医证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342例广州地区慢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为脾胃气虚占51.5%,肝胃不和占19.3%,脾虚湿阻占14.9%,脾胃虚寒占7.6%,脾胃湿热占6.1%,胃阴不足占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人群具有性别差异,女性患者发病率多于男性,脾胃虚寒型女性显著高于男性,而脾胃湿热型男性高于女性;各中医证型的发病平均年龄和在广州居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HP感染与否及西医病理诊断与中医证候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广州地区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具有地域性,与居住广州年限及性别、年龄具有相关性,故治疗上要遵循"三因制宜"即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对脓毒症大鼠凝血相关因子血清凝血因子XIV(FXIV)活性及炎症相关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以及桃核承气汤对凝血-炎症系统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脓毒症)、中药组(造脓毒症模型后用桃核承气汤治疗),采用二次打击法建立脓毒症模型,ELISA法检测造模后休克开始及复苏后第72h血清EPCR的表达以及FXIV、IL-1β、IL-6、TNF-α的含量,第120h各组IL-6、TNF-α的含量。结果:脓毒症大鼠的EPCR水平,中药组与正常组、模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因子FXIV、IL-1β含量中药组与正常组、模型组之间未见差异(P0.05)。脓毒症大鼠造模后TNF-α水平,在第72h时中药组(2.14±0.55)和正常组(2.04±0.52)与模型组(2.75±0.83)含量有明显差异(P0.05),第120h时中药组(3.13±0.52)和正常组(2.77±0.3)低于模型组(3.56±0.56)水平(P0.05),且三组TNF-α含量均高于第72h时。结论:桃核承气汤可能通过调节脓毒症大鼠EPCR水平的表达,抑制TNF-α水平,从而调控脓毒症的炎症反应。在脓毒症的凝血-炎症网络中桃核承气汤的调节凝血作用或弱于调节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98.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71-1673
前列腺癌术后并发症多,中医药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治疗方面体现其独特优势,能根据病患不同证型辨证处方,起到扶正祛邪,增效减毒的作用,减少手术引起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平衡针联合药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1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倍他司汀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平衡针、药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18.75%,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痊愈率为9.37%,有效率为96.87%;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SI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联合药枕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减轻患者不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耳鸣匹配频率及听力下降的关系及THI和VAS对耳鸣患者评价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以主观性耳鸣为第一主诉的耳鸣患者了解病史,进行耳科常规检查及纯音听阈、耳鸣匹配检查,并由患者填写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 scale VAS),综合分析各项结果。结果在70例耳鸣患者中高音调(4000~8000Hz)42例,中音调(1000~3000Hz)16例,低音调(125~750Hz)12例;其与患者听力下降的最高频率(rs=0.45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频率及响度大小与VAS和THI评分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耳鸣的频率与听力下降最高频率具有相关性,VAS和THI评分量表两者具有相关性,二者与耳鸣的主频及响度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