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0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01.
先天性巨结肠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及与RET基因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对层粘连蛋白(LN)、层粘连蛋白基因、RET基因在先天性巨结肠(HD)病儿狭窄段、移行段、正常段的表达研究,探讨HD的病因。方法用二步法对27例HD患儿狭窄段、移行段、正常段肠壁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S Image成像系统照相,JD801形态学图像分析软件判定阳性染色面积;用RT-PCR技术对LN基因及RET基因在三段肠壁的表达定性研究,美国alpha9900凝胶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强度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LN基因及RET基因在三段肠壁的表达定量分析,采用7000型SDS应用软件相对定量2^△△Cr法比较各基因的表达差异;相应数据用SPSS11.5软件统计分析,推断LN的表达与HD的关系,并分析两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与HD发生的关系。结果层粘连蛋白及其基因在狭窄段表达明显增高,从狭窄段到正常段逐渐减低;而RET基因在狭窄段表达明显减低,从狭窄段到正常段逐渐增高,两者呈负相关。结论层粘连蛋白在无神经节细胞段表达增高是内在的,它引起肠壁神经嵴细胞的过早成熟定居导致HD的发生。层粘连蛋白基因与RET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对HD的形成两者可能存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2.
年龄和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且未行再灌注治疗的全部AMI病例,对比不同年龄和性别AMI患者住院期间缺血复发(包括心绞痛和再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有1?315例患者入选,男性897例,女性418例。在≤60岁, 61~80岁和≥81岁三个不同的年龄组,女性患者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分别为18.4%、 37.8%和53.8%,P均<0.05);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分别为16.0%、30.0%、49.2%和4.1%、10.0%、32.3%, P均<0.05);缺血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分别为34.4% vs 22.1%, P<0.001;11.7% vs 7.8%, P<0.05),排除年龄因素后,性别对死亡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死亡率也高于男性,但排除年龄因素后,不同性别死亡率的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3.
芪参益气滴丸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血管成像技术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实验兔的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20只兔喂养高胆固醇饲料,12周末将16只模型兔随机分为自然消退组和中药组,药物干预12周,分别于实验开始、12周末和24周末应用超声血管成像技术,测量用药前后实验兔的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内中膜及外膜图像平均回声强度(AverageImage Intensity,AⅡ)。结果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与自身治疗前相比,AⅡ的校正值(AⅡc%)显著增大(P〈0.01),而IMT显著减少(P〈0,01);治疗后2组IMT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改变斑块的组织结构,增大斑块密度,从而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RASSF1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ASSF1A(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转录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方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RASSF1A mRNA在所有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而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较高的表达缺失率(54%);②RASSF1A mRNA的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及病理组织学类型有明显相关性(P<0.05);RASSF1A mRNA表达缺失与年龄和病理分级未见明显相关(P>0.05)。结论:RASSF1A转录表达缺失可能参与调控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进而影响其生物学特点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价532nm半导体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ularization,CNV)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使用半导体激光(功率150mW,光斑直径75μm,曝光时间0.1s)对10只BN大鼠建立CNV模型。分别于光凝后7、14、21和28?d随机选取5只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phy,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比较FFA早期(<2min)和晚期(>10min)荧光渗漏斑数/平均渗漏面积(mm2)的变化,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光凝后FFA检查经组间两两比较,14、21和28d的早期荧光渗漏斑数/渗漏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21和28d与7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4、21和28d早期和晚期荧光渗漏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斑视网膜的平均厚度与平均荧光渗漏面积有相关性(r=0.73,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诱导BN大鼠的CNV模型是可行的。FFA联合OCT可有效检测CNV的形成和变化。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硫化氢/胱硫醚γ-裂解酶(H2S/CSE)体系在胰岛素抵抗大鼠体内的变化,与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关系。方法:随机将雄性健康Wistar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胰岛素抵抗对照组(IR组)、胰岛素抵抗加外源性H2S供体NaHS组(NaHS组),每组各10只。IR组及NaHS组给予高糖饲料喂养6周建立代谢综合征模型,NC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成模后NaHS组每日腹腔注射NaHS(56μmol/kg),IR组及NC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继续喂养6周后,检测其体重、血压、血脂、血糖、血胰岛素,血浆H2S水平和胸主动脉CSE mRNA转录水平,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IR组及NaHS组体重、血脂、血压、血胰岛素显著高于NC组(P<0.01), 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NC组(P<0.01), CSE mRNA 转录水平及H2S水平均低于NC组大鼠(P<0.01)。NaHS组CSE mRNA转录水平(P<0.05)及H2S水平(P<0.01)均高于IR组, 血压显著低于IR对照组(P<0.01),但体重、血脂、血压、血糖、血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与IR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硫化氢/胱硫醚γ-裂解酶体系受到抑制,是其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因素,外源性给予H2S有助于缓解高血压,但对于胰岛素敏感性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靶向FLIP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对人卵巢癌细胞A2780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生长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体外化学合成FLIP序列特异性双链RNA,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下转染人卵巢癌细胞株A2780。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FLIP siRNAs转染前后A2780细胞FLIP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并筛选出抑制作用最强的FLIP-siRNA。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Annexin-V-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FLIP-siRNA转染对A278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对凋亡的影响。结果特异性FLIP-siRNAs片段能有效降低A2780细胞中FLIP的 mRNA和蛋白水平(P<0.01),最大抑制率分别为77.4%和66.1%;转染FLIP-siRNA后,A2780细胞的生长活力明显下降(P<0.05),RNA干扰组的细胞凋亡也显著增加(P<0.05)。结论靶向FLIP基因的siRNAs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抑制FLIP基因表达;并可抑制卵巢癌A2780细胞生长,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检测卵巢肿瘤组织和血清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探讨卵巢肿瘤组织和血清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卵巢癌的关系。方法:收集新鲜的卵巢肿瘤组织及其对应的血清标本65例,1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标本。采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别检测肿瘤组织DNA和血清游离DNA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情况。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分别为20.0%和31.4%。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血清以及健康志愿者血清中,均未发生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状况与血清中出现RASSF1A基因甲基化关系密切,P〈0.01;卵巢癌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异常改变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以及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分析血清DNA的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有可能成为辅助卵巢癌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通过等长握力试验激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交感神经活性,评价西尼地平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04-03/10随机选择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门诊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均自愿参加观察。采用自身对照,经2周的安慰剂期后,给予西尼地平5mg,1次/d口服。患者每2周随访1次。若2周后舒张压仍大于95mmHg(1mmHg=0.133kPa),则增量至10mg,1次/d口服,共治疗8周。于安慰剂期末和用药8周末各进行1次等长握力试验,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血压、心率、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分数、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速度、A峰速度,计算E峰速度/A峰速度比值。结果: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西尼地平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静息及负荷状态下的血压变化:西尼地平治疗8周后患者坐位静息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29.0±10.0,87.0±6.4;148.0±13.1,99.0±3.3)mmHg(t=9.68,13.62,P<0.01)];西尼地平治疗8周后握力试验中负荷收缩压、舒张压均比安慰剂期末降低[(163.9±18.22,104.3±9.33;172.1±17.89,111.4±11.86)mmHg(t=3.07,3.22,P<0.01)]。②西尼地平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静息及负荷状态下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与安慰剂期末比较,西尼地平治疗8周后静息A峰速度和负荷A峰速度均显著降低(t=6.89,5.83,P<0.01),静息E峰速度/A峰速度和负荷E峰速度/A峰速度均显著增加(t=-5.89,-5.65,P<0.01)。结论:西尼地平不仅可有效降低静息及负荷状态下的血压,减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活性;而且可有效改善静息及负荷状态下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0.
任莉霞  贾旭  王志浩  张薇  钟明  马骁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4):1769-1775
背景 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治疗转归受多种因素影响。既往研究多集中在省市级医院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面,而涉及基层医院心力衰竭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目的 研究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8年7月入住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33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治疗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320例)和恶化组(19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诱发因素、病史、诊断、影像学检查、心脏超声、生化检查、用药情况、治疗转归等信息,并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治疗转归情况的因素。根据入院时收缩压情况将患者分为≤100 mm Hg组(41例)、100 mm Hg<收缩压<130 mm Hg组(132例)、≥130 mm Hg组(166例),并比较3组CHF患者的临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恶化组中肺部感染比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收缩压水平、谷氨酰胺转移酶水平、尿素氮水平、NT-proBNP水平、多巴酚丁胺的应用比例高于好转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前清蛋白水平、血钠水平、血氯水平、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比例、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比例低于好转组(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OR=0.977,95%CI(0.972,0.981),P<0.001〕、肺部感染情况〔OR=4.799,95%CI(1.156,19.919),P=0.03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OR=1.003,95%CI(1.000,1.006),P=0.039〕、清蛋白水平〔OR=0.910,95%CI(0.891,0.928),P<0.001〕、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OR=0.202,95%CI(0.046,0.898),P=0.036〕、螺内酯应用情况〔OR=0.125,95%CI(0.066,0.235),P<0.001〕、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OR=0.307,95%CI(0.121,0.779),P=0.013〕、多巴酚丁胺应用情况〔OR=9.173,95%CI(1.351,62.272),P=0.023〕是CHF患者临床治疗转归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100 mm Hg组中恶化7例(17.1%)、好转34例(82.9%),100 mm Hg<收缩压<130 mm Hg组中恶化5例(3.8%)、好转127例(96.2%),≥130 mm Hg组中恶化7例(4.2%)、好转159例(95.8%)。3组CHF患者临床治疗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9,P=0.015);其中≤100 mm Hg组CHF患者临床治疗恶化比例高于100 mm Hg<收缩压<130 mm Hg组、≥130 mm Hg组(χ2=6.619、6.700,P=0.010、0.010)。结论 基层医院CHF临床治疗转归受多种因素影响,并发肺部感染、入院时收缩压≤100 mm Hg、低清蛋白水平、肝功能受损、应用多巴酚丁胺均可导致CHF临床治疗转归不良,而应用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和他汀类药物是CHF临床治疗转归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