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91篇
中国医学   129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22年2月发布了“抗体偶联药物的考虑”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旨在帮助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开发细胞毒性小分子药物(有效载荷)的抗体偶联药物(ADC)。该指导原则阐述了FDA目前对ADC临床药理学开发方案的建议,包括生物分析方法、给药方案、剂量和暴露反应分析、内在因素、QTc评估、免疫原性和药物-药物相互作用。ADC主要用于治疗肿瘤,又是当前国内药物研发的热点。中国目前还没有类似的指导原则,详细介绍FDA的该指导原则,期望有助于国内对这类新药的研发与监管。  相似文献   
42.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SD大鼠血浆中N-[(3-烯丙基-2-羟基)苯亚甲基]-2-(4-苄基-高哌嗪-1-基)乙酰肼富马酸盐(SM-1),并计算大鼠重复ig给药的药动学参数,评价SM-1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将60只健康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溶媒对照组和SM-1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6只动物(阴性对照组和溶媒对照组为6只动物),雌雄各半。每天ig给药1次,各组分别给予水、溶媒或SM-1 50、100、200 mg·kg-1,给药体积10 mL·kg-1,连续给药4周,于首次给药和末次给药阶段进行药动学采血测定。采用经验证的HPLC-MS/MS法测定SD大鼠血浆中SM-1浓度。使用Phoenix WinNonlin 7.0软件进行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分析与药动学参数计算。结果 SD大鼠ig给予SM-1后,在50~200 mg·kg-1剂量,SD大鼠体内的平均峰浓度(Cmax)及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剂量组动物平均Cmax及AUC0~t比值与剂量比相近。连续给药后,低、中、高剂量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蓄积。雌性大鼠SM-1的暴露高于雄性大鼠。结论 连续给药28 d后,SM-1在大鼠体内未出现明显的蓄积,雌性大鼠SM-1的暴露高于雄性大鼠。  相似文献   
43.
对近5年来特应性皮炎代表性新药的国内外批准情况进行介绍,总结了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乌帕替尼缓释片、迪高替尼乳膏、克立硼罗软膏等4种不同作用机制、不同给药途径的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的申报资料中临床药理学研究主要内容,以及国内外监管机构对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的审评考量,旨在为特应性皮炎新药的早期临床研发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4.
化药注射剂中的不溶性微粒可能从原辅包材料、生产过程、储存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引入。控制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的产生是减少输液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参考有关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的国内外药典标准、指导原则和研究文献,探讨不溶性微粒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控制策略和相关建议,以期为控制化药注射剂的质量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基层人员对简版疫苗说明书的临床需求及对其内容的关注情况。方法:根据相关资料设计有关简版疫苗说明书的调查问卷,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139名疾病预防与控制相关工作人员、基层接种人员、接种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9%的受调查者希望简版疫苗说明书为现行专业版疫苗说明书的简化形式。70%以上的受调查者希望简版疫苗说明书中应呈现的条目为:药品名称、不良反应、作用与用途、注意事项、免疫程序和剂量、禁忌、接种对象、有效期、成分和性状。结论:简版疫苗说明书存在一定的临床需求,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关注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说明书中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46.
20 0 0年 4月 1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关于加强中药注册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 (国药管注 )【2 0 0 0】 15 7号文 ,要求仿制的中成药品种实行试行标准管理制度。颁布了《中药仿制药品试行标准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在企业申报的资料中发现 ,有许多生产企业申报的质量标准没有参照《中药新药质量标准技术要求》进行完善、提高 ,还存在许多问题 ,为促进该项规定的实施 ,使生产企业在申报仿制药时少走弯路 ,将其实施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做一简要介绍。1 中药仿制药品实行试行标准管理的必要性在中药仿制药品种的审理过程中 ,我…  相似文献   
47.
端粒酶与人类恶性肿瘤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它成为目前已知的最为广泛的肿瘤分子标记物之一,端粒酶的检测对癌症的早期发现、发展和预后有重大意义。端粒酶检测方法从原始的端粒重复序列延伸到TRAP,以及现在采用的定量实时荧光RT-PCR方法,从粗略定性逐渐发展为现在的准确定量,方法稳定性、可靠性逐渐完善,操作也变得更为简便。本文就端粒酶的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8.
“如果FDA根据相关科学确定,1项充分且良好对照的临床研究的数据和确证性证据足以确定有效性,FDA可认为这项数据和证据构成实质性证据。”尽管自1998年以来,FDA这一有效性证据标准没有改变,但药物开发和科学不断发展,使药物开发方案的性质发生变化,需要提供更多指导原则阐明该标准的灵活性。为满足这种需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23年9月发布了“通过1项充分且良好对照的临床研究和确证性证据证明有效性的实质性证据的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对FDA的2019年有效性指导原则草案和1998年有效性指导原则做了补充。该指导原则描述了在评估1项充分且良好对照的临床研究和确证性证据是否足以证明有效性的实质性证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提供了确证性证据的数据类型的示例。我国目前还没有类似的指导原则,详细介绍该指导原则,期望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和监管有益。  相似文献   
49.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23年9月发布了“肽类药物产品临床药理学的考虑的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该指导原则描述了FDA对肽类药物产品开发方案的临床药理学的建议,包括肝损害、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评估、心电图按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延长风险评估以及免疫原性风险及其对药动学、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的影响。详细介绍FDA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期望对我国肽类药物产品临床药理学研究和监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0.
细胞和基因治疗是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从2019年开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启动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将细胞和基因治疗纳入监管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经过2年多的研究工作,细胞和基因治疗的监管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有力地提高了监管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本文简要介绍监管科学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细胞和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