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8篇
  免费   574篇
  国内免费   43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928篇
预防医学   2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65篇
  3篇
中国医学   3074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379篇
  2012年   509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一种微生物复合菌肥对穿心莲生长、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旨在为穿心莲栽培生产中微生物复合菌肥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盆栽的共5个处理试验,CK(不施肥)组、A处理(施化肥)组、B处理(施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2.5 g·kg-1土)组、C处理(施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7.5 g·kg-1土)组、D处理(施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12.5 g·kg-1土)组,研究一种复合微生物菌肥对穿心莲的农艺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及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施加一定量的复合微生物菌肥,穿心莲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地上部、地下部鲜重较CK组和A处理组显著升高,不同生长期有差异。复合微生物菌肥对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及14-去氧穿心莲内酯含量影响有差异,与CK组、A处理组比较,C处理组的穿心莲内酯分别明显升高26.13%、13.23%(P<0.05);新穿心莲内酯的含量随微生物菌肥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在D处理组下的效应最显著,与CK组、A处理组比较,分别明显升高9.06%、50.33%(P<0.05);B处理组的14-去氧穿心莲内酯较A处理组...  相似文献   
32.
目的:对2021年江苏省中药材生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该省中药产业发展宏观管理和调控提供参考。方法:重点参考江苏省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江苏省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江苏相关岗站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中药学、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技术方法,对2021年江苏省全域中药材种植面积、品种,以及中药材产量、产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1年,江苏省有68个县种植中药材,种植品种46种,种植面积共115.56万亩(1亩≈666.67 m^(2)),年产量54.06万t,年产值约69.38亿元。江苏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及产量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徐州市、盐城市、扬州市、南通市、泰州市和淮安市,占全省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97.72%。种植万亩以上的中药材有15种,种植面积达109.43万亩,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94.69%。本次统计中,江苏省乔木类中药材种植面积最大,种植面积为52.17万亩,占比45.14%;其次为草本类、藤本类、灌木类。江苏省重点中药材银杏、菊花、芡实、瓜蒌、黄蜀葵花和薄荷种植面积为40.97万亩,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37.44%;产量106336420 t,占全省中药材产量的19.66%。结论:本次统计结果反映了江苏省中药材的种植现状,为制定江苏省中药材生产及中药产业规划、调整农村中药材产业结构、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中药资源信息化做出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33.
救脑宁注射液对培养神经细胞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救脑宁”注射液对中风病的疗效机理 ,将原代培养 8~ 12d的新生大鼠皮层神经细胞进行缺氧缺糖处理 ,观察该药对缺氧缺糖损伤神经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 :缺氧缺糖组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 (MDA)含量、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和细胞生存率则显著降低 ,救脑宁组MDA、LDH显著低于缺氧缺糖组 ,而SOD活性及细胞生存率则高于缺氧缺糖组 (P <0 0 1)。因此 ,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神经细胞对缺氧缺糖的耐受性 ,可能是其疗效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4.
降香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历代本草对其记载较为混杂,至今基原仍存在较大争议。从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方面进行考证可知,降香本名降真香,历代本草中多以降真香为正名记载,自明代《本草纲目》将降香作为降真香的简称,后至清末、民国时期逐渐以降香作为药材正名。从古至今降香基原历经变革,古代(1840年前)国产降香基原考证为黄檀属藤黄檀Dalbergia hancei Benth.、斜叶黄檀D. pinnata (Lour.) Prain、两粤黄檀D. benthamii Prain、滇黔黄檀D. yunnanensis Franch.等能够产生香材的藤本植物,进口降香基原则考证为黄檀属印度黄檀D. sissoo DC.、小花黄檀D. parviflora Roxb.等具有心材的木本植物;由于降真香(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 (L.) Miq.植物名与药材名相同,1840—1948年部分著作误将山油柑作降香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首次收录降香,规定其基原为降香檀D. odorifera T. Chen。据记载,古代国产和进口降香均无明确道地产区;1949年至今,唯一道地产区为海南省。历代本草记载,进口降香以颜色红且香气甜而不辣,或颜色紫而油润者入药为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降香檀心材替代进口降香入药,其品质以颜色紫红、质地坚硬油润者为佳。历代本草记载降香炮制方法包括将其刮下碾成细末和烧存性;近现代以加工成细粉或镑片为主。考证结果为今后成方制剂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5.
当归四逆汤(Danggui Sini Decoction,DSD)是治疗血虚寒厥证的代表方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等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雷诺氏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痛经、膝骨关节炎等疾病。在对DSD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依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五原则”对其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提示阿魏酸、藁本内酯、肉桂酸、桂皮醛、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甘草苷、甘草酸和细辛脂素可作为DSD的Q-Marker,为DSD及其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等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克隆竹节参Panax japonicus鲨烯环氧酶基因(squalene epoxidase,PjSE)的全长c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原核表达。方法 设计特异性引物,从竹节参中克隆得到PjSE序列;以PjSE基因序列作为输入数据,利用多序列同源比对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进行序列分析;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Cold-PjSE,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蛋白诱导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竹节参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PjSE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884 bp,编码627个氨基酸,PjSE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8 639.49,初步预测其具有跨膜结构域,可能定位在叶绿体上;聚丙烯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诱导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该基因在竹节参叶中表达量最高,须根次之,根中表达量最低。结论 PjSE基因的克隆、生信分析及原核表达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竹节参中该类功能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完善竹节参皂苷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也为后期开展竹节参皂苷的异源合成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关键基因元件。  相似文献   
37.
贺琪珺  盛丹丹  陈泽  周敏  周欣  梁紫珊  陈定芳  贺福元 《中草药》2023,54(11):3622-3630
目的 利用分子拓扑结构探讨归肺和大肠经中药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并进行实验验证,确定归肺和大肠经可能的物质基础。方法 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为基准,为排除其他经络如肝经、肾经等混合归经的影响,对443味中药(不包含附药)进行归纳且只确定归肺和大肠经中药,再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归纳总结出归肺和大肠经中药化学成分,并对其中相同的化学成分进行整理、删减、合并,计算分子连接性指数(molecular connectivity index,MCI);运用夹角余弦法计算出各成分MCI与总体平均MCI的相似度,确定成分部位和对照品;建立相似度与保留时间的关系,进行中药与对照品的HPLC指纹图谱的印迹性比较,从而确定归肺和大肠经可能表征的化学结构特征。结果共获得11味中药的886种化学成分,黄酮、蒽醌、鞣质类成分的相似度较高,且在药材中分布集中,故选取其中相似度排名依次为...  相似文献   
38.
刘湘  王玉钗  张雨恬  田丽  谯茹  张伟龙  贺福元  刘平安 《中草药》2023,54(17):5530-5540
目的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的分布特征划分鱼腥草注射剂指纹图谱成分簇,进行谱热学研究探讨鱼腥草注射剂中形成超分子结构的可疑成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建立11批次鱼腥草注射剂的指纹图谱,采用匹配频数法和段带总量统计矩法划分“印迹模板”成分簇并构建新指纹图谱;采用等温微量热滴定仪测定11批次鱼腥草注射剂中挥发油成分相互滴定的放热量;根据超分子“印迹模板”作用放热的叠加性原理,进行总峰面积与鱼腥草注射剂自放热量的线性回归,建立谱热学方程并分析成分簇贡献率,根据关键成分簇信息筛选关键成分结构。结果 11批次鱼腥草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可被划分为26个“印迹模板”成分簇,总峰面积与热量线性回归后保留10个相关性大的变量:V2、V10、V15、V17、V19、V20、V21、V22、V23、V26,其回归系数分别为-1.12×10-4、5.93×10-6、7.58×10-5、9.32×10-4、-1.14×10-5、4.97×10-4、5.26×10-5、-1.16×10-4、-5.66×10-5、-2.08×10-5,常数为24.199,r=0.958。筛选得到17个形成超分子结构的可疑成分,分别为樟烯、β-月桂烯、4-甲基-3-(1-甲基乙叉基)-环己烯、3-(4-甲基-3-戊烯基)-呋喃等。结论 以超分子“印迹模板”为理论指导,运用匹配频数法对鱼腥草注射剂挥发油进行成分簇划分;利用线性回归得到了各个成分簇对放热值的贡献度及排序,得到形成超分子结构的关键成分,为后续对鱼腥草注射剂(类)致敏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中药产业迅猛发展,导致中药资源产业化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中药药渣。目前对中药药渣的处理方式以堆积、填埋、焚烧为主,这些粗放低值化利用方式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及潜在的环境污染。“碳达峰”“碳中和”(“双碳”)已成为国家战略目标,在“双碳”的大背景之下,中药产业正迎来新一轮“低碳”风潮,中药药渣高值化利用成为中药行业践行低碳经济的突破口。该文在低碳经济视角下,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药药渣的微生物转化技术、酶转化技术、生物质热解、气化、水热液化等高值化利用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对中药药渣在饲料添加剂、生物有机肥、食用菌栽培基质、制备活性炭处理废水、新能源电池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结合中药药渣的资源利用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资源化开发利用策略和建议,以期为中药资源产业链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该研究通过对比黄丝郁金醋炙前后对“肝郁气滞”型痛经模型大鼠药效及作用机制差异,探讨黄丝郁金“醋炙入肝”后增强“疏肝止痛”作用的炮制机制。参照痛经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和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法建立“肝郁气滞”型痛经大鼠病证结合模型。通过观测“肝郁气滞”型痛经大鼠体质量、脏器、脏脑指数、扭体潜伏期和扭体分数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六项、性激素、疼痛因子以及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水平,比较生、醋黄丝郁金治疗“肝郁气滞”型痛经大鼠药效差异。在大鼠一般情况和行为学测试观察中,生品组和醋炙组体质量减轻缓慢,扭体潜伏期显著增加,扭体反应显著减少(P<0.05),其中生品组、醋炙组和阳性组大鼠扭体抑制率分别为33.780%、64.611%、62.466%,醋炙组扭体抑制率显著提高,表明醋黄丝郁金治疗作用更显著。在肝功能检测中,醋炙组ALT、ALP、AST、DBIL、TBIL水平显著降低(P<0.05)和ALB显著升高(P<0.05),表明醋炙增强了黄丝郁金对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在性激素检测中,醋炙组血清E2和OT水平显著降低(P<0.05),表明黄丝郁金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