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0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98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337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339篇
内科学   274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1197篇
预防医学   130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20篇
  2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人质膜型唾液酸酶(hmSD)对丁酸钠(NaBT)诱导人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PC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前列腺癌细胞PC3和稳定转染hmSD的前列腺癌细胞(PC3-hmSD)为靶细胞,分别设对照组、NaBT 2.5 mmol•L-1组、NaBT 5.0 mmol•L-1组、NaBT 10.0 mmol•L-1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染色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DCFH-DA激光共聚焦法检测细胞内ROS,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Bcl-XL、P65和Caspase 9蛋白表达。结果:① NaBT作用48和72 h时,PC3-hmSD细胞的生存率明显高于PC3细胞(P<0.05);② NaBT 5.0 mmol•L-1作用4 h,PC3-hmSD组细胞凋亡数明显少于PC3细胞(P<0.05);③ NaBT诱导细胞内活性氧产生,PC3-hmSD细胞与PC3细胞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④ NaBT作用下,与PC3细胞比较,PC3-hmSD细胞Bcl-XL、P65蛋白表达水平增强,而 Caspase 9蛋白表达水平减低(P<0.05)。结论:① hmSD具有抵抗NaBT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② hmSD对NaBT诱 导活性氧产生无抑制作用;③ hmSD抗凋亡作用可能与Bcl-XL和P65表达上调、Caspase 9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及其mRNA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生成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1/2004—01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侵袭实验、明胶酶谱分析及形态定量分析方法,对76例乳腺癌组织和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中MMP-2及其mRNA、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MP-2及其mRNA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MMP-2及其mRNA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中,其阳性率分别为77.63%和71.05%;MMP-2及其mRNA的表达均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VD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MP-2或其mRNA表达阳性组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MCF-7细胞中MMP-2及其mRNA均为阳性;MMP-2抗体可使MCF-7细胞侵袭细胞数由(56.21&;#177;3.68)个/400倍下降为(20.32&;#177;3.24)个/400倍;直接培养于培养瓶的MCF-7细胞可以分泌MMP-2酶原,培养于Ⅰ型胶原包被培养瓶的MCF-7细胞MMP-2酶原表达增强并且出现活化形式。结论:乳腺癌组织和细胞具有较强的分泌MMP-2的能力,MMP-2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促进乳腺癌血管生成,可作为判定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临床治疗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其mRNA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生成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1/2004-01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侵袭实验、明胶酶谱分析及形态定量分析方法,对76例乳腺癌组织和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中MMP-2及其mRNA、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MP-2及其mRNA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MMP-2及其mRNA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中,其阳性率分别为77.63%和71.05%;MMP-2及其mRNA的表达均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VD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MP-2或其mRNA表达阳性组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MCF-7细胞中MMP-2及其mRNA均为阳性;MMP-2抗体可使MCF-7细胞侵袭细胞数由(56.21±3.68)个/400倍下降为(20.32±3.24)个/400倍;直接培养于培养瓶的MCF-7细胞可以分泌MMP-2酶原,培养于I型胶原包被培养瓶的MCF-7细胞MMP-2酶原表达增强并且出现活化形式。结论:乳腺癌组织和细胞具有较强的分泌MMP-2的能力,MMP-2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感染胃黏膜病变中细胞表面分子 (CD4 4V6 )、p16基因及细胞核增殖抗原 (PCNA)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114例病人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的不同胃黏膜病变标本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D4 4V6、p16基因及PCNA基因的表达。HP感染由快速脲酶试验结合Warthin Starry银染色确定。结果 各组胃黏膜病变中HP阳性的病人与HP阴性的病人相比较 ,HP阳性的病人p16基因表达显著低于HP阴性的病人 (P <0 0 1) ;CD4 4V6表达HP阳性的病人显著高于阴性的病人 (P <0 0 1) ;HP阳性的病人PCNA LI%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的病人 (P <0 0 5 )。HP感染的胃黏膜病变中p16基因表达与CD4 4V6表达呈负相关 (rs=- 0 6 971,P <0 0 1) ;p16基因表达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 (rs=- 0 6 0 75 ,P <0 0 1) ;CD4 4V6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 (rs=0 4 799,P <0 0 1)。结论 CD4 4V6、PCNA、p16基因在胃黏膜病变、癌前病变向胃癌转化中起了非常重要作用。HP感染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了CD4 4V6、PCNA的表达 ,并抑制了p16基因的表达。HP感染患者 3种基因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5.
背景:研究表明柯萨奇B4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发病有关,但目前尚未明确其关系的确切机制.目的:构建柯萨奇B4病毒非结构蛋白P2C与质粒PQE-4.0的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功能鉴定.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实验,于2007-03/08在吉林大学免疫学教研窒完成.材料:CVB4、HeLa细胞病毒均为吉林大学病原生物教研室保存;菌株E.coli DH5α与M15为东北师范大学遗传所保存;质粒PUCm-T载体、PQE4.0载体由东北师范大学曾宪录教授惠赠.方法:提取柯萨奇B4病毒总RNA,经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非结构蛋白P2C基因,与PUCm-T载体连接,将PUCm-T-P2C质粒进行BamH Ⅰ和HindⅢ双酶切,同收目的片断并定向克隆到PQE4.0表达载体中酶切鉴定.将PQE4.0-P2C 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M15,在IPTG诱导下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柯萨奇B4病毒非结构蛋白P2C的表达.②采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大肠杆菌M15细胞重组蛋白粗提物.结果: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的987 bp的cDNA片段,克隆入PUCm-T载体,酶切释放出长度约2773 bp和987 bp的两条片段,其中一条与非结构蛋白P2C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基本一致,序列分析与Genbank 报道的序列一致.目的片段克隆入PQE4.0载体,酶切释放出长度约3 400 bp和987 bp的两条片段,其中一条与非结构蛋白P2C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基本一致,获得PQE 4.0-P2C重组表达质粒.②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未诱导组无明显蚩白带,而诱导组在31 000位置均出现较明显的蛋白带,且随着诱导时间延长蛋白表达量也随之增加.③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与酶联接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与特异性.结论:柯萨奇B4病毒非结构蛋白P2C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比较海洛因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双向电泳图谱差异,从蛋白质水平初步探索阿片类毒物-海洛因的作用机制。方法 提取对照组与海洛因组C6胶质瘤细胞的蛋白质,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进行2-DE。以图像分析软件ImageMaster V 5.0分析电泳图谱。结果 将对照组与海洛因组C6胶质瘤细胞的2-DE图谱匹配后,检测到570个蛋白点,差异大于1.5倍的斑点有29个,其中20个下调,9个上调。结论 初步建立了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差异点的发现为深入理解海洛因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997.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加速新生血管形成,作为多功能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在血管形成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LT-1及FLK-1mRNA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的时间与部位的相互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病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1-06/2002-04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病理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SD大鼠1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脑缺血组110只。脑缺血组又随机分为0,1,2,3,6,24,48h,1,2,3,4周共11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方法:应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加缺氧诱导的方法,建立SD大鼠永久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动脉结扎和缺氧处理,其余步骤同脑缺血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在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同时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形成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②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血管形成情况。结果:1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时间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缺血3,6,24,48h时缺血周边区高于缺血中心区[(31.13&;#177;2.21)个/视野,(13.32&;#177;1.31)个/视野;(43.11&;#177;2.43)个/视野,(19.40&;#177;3.22)个/视野;(85.41&;#177;2.75)个/视野,(47.63&;#177;2.45)个/视野;(98.66&;#177;1.76)个/视野,(57.32&;#177;3.35)个/视野,(P〈0.05)]。48h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逐渐下降,至2周恢复到对照水平。②不同时间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FLK-1mRNA的表达:缺血3,6,24,48h时缺血周边区高于缺血中心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及FLK-1mRNA表达在3周时达对照水平(P〈0.05)。②血管形成平均数:48h,1周时缺血周边区高于缺血中心区[(47.2&;#177;2.11)个/视野,(29.4&;#177;2.37)个/视野;(199.2&;#177;3.45)个/视野,(76.6&;#177;4.62)个/视野,(P〈0.05)]。结论: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及FLK-1mRNA在神经细胞、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在缺氧情况下,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的表达明显增强,表达具有时空特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制备抗绿脓杆菌单克隆抗体,观察其对绿脓杆菌感染的烧伤小鼠及正常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NS-1细胞和经绿脓杆菌免疫后的BALB/C小鼠脾细胞制备杂交瘤细胞株,收集其分泌的抗体,观察其对绿脓杆菌感染的Ⅲ.烧伤小鼠及正常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该单克隆抗体可预防绿脓杆菌感染.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抗绿脓杆菌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室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从人的骨肉瘤细胞中钓取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热休克蛋白,为进行热休克蛋白的功能试验提供抗原。方法热休克人骨肉瘤细胞后,采用One-Step,RT-PCR方法从人骨肉瘤细胞中钓取HSP70基因,DNA测序正确的HSP70基因和表达载体pET28a连接后,构建成功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HSP70,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后,进行SDS-PAGE及Westernblot鉴定。结果人骨肉瘤细胞HSP70基因的PCR产物约为1.9 kb,DNA序列测定结果证实,所获目的序列与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仅有两个碱基的差异。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HSP70,能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结论从人骨肉瘤细胞中成功地钓取了HSP70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HSP70蛋白,为研究人骨肉瘤细胞HSP70的结构、功能与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人参二醇皂苷对小鼠颈椎稳定性异常致脑功能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人参二醇皂苷(PDS)对小鼠颈椎稳定性异常引起智力下降和脑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44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DS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11只,手术制备小鼠颈椎失稳模型,PDS腹腔注射(高剂量组:14mg/kg;低剂量组:7mg/kg)50d,采用水迷宫、跳台实验方法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用试剂盒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水迷宫实验:与模型组比较,PDS高剂量组小鼠游全程时间缩短、错误次数减少(P〈0.05);跳台实验:与模型组比较,PDS高剂量组小鼠反应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1);PDS组小鼠脑组织SOD、LDH活性明显增强(P〈0.01),MDA、NO含量降低(P〈0.01,P〈0.05)。结论人参二醇皂苷对小鼠颈椎稳定性异常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和脑损伤具有一定的改善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