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围绕"研发多重靶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多功能药物"的设想探讨中药神经生长液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典型的老年帕金森病例3例(年龄75~90岁,病程4~10年,长期服用多巴丝肼维持,YAHR分级4~5级);服用神经生长液治疗(1贴/日,30天为一疗程,间隔2~4周后进行第二疗程。重复上述2~5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多巴丝肼的减量情况。结果:3例患者在服用神经生长液2~5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多巴丝肼减量达20%~50%,YAHR分级达2~4级。结论:中药提取的神经生长液治疗老年帕金森病取得预想中的初步临床疗效,提示该中药的有效成分对人体可能有多靶点的调节和修复作用,有望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合成红景天苷类似物,并初步分析评价对2,2-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方法:以O-乙酰基溴代葡萄糖、O-乙酰基溴代半乳糖为供体,以苯甲醇、苯乙醇取代物为糖配体合成红景天苷类似物。采用微孔板定量法分析测定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合成了9个目标化合物,确定其在清除DPPH·反应达到50%时的IC50(μgDPPH·/ml)。结论:所合成类似物皆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的能力,尤其是化合物1-(4-羟基苯基)甲基-β-D-葡萄糖苷和1-(4-羟基苯基)甲基-β-D-半乳糖苷,其IC50分别为4.57μg/ml,5.15μg/ml,优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IC50:12.32μg/ml),显示有很好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壳寡糖(COS)对小鼠损伤坐骨神经的修复作用。方法ICR小鼠50只,行坐骨神经夹伤术,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COS高、中、低剂量组(实验组),弥可保组(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术后每日腹腔注射给药。采用小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组织形态学及电镜检查,观察COS对损伤坐骨神经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S可显著改善小鼠的坐骨神经功能(P〈0.01)。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实验组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态、厚度、成熟度均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变性纤维的数目少于空白对照组。结论COS能促进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及其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生存因子(SDNSF)mRNA在大鼠正常和损伤脊髓的农达变化,以及SDNSF的表达与Ⅵ类中间丝蛋白的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按改良的Allen重物打击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采用RT—PCR、原位杂交方法,观察SDNSF mRNA在大鼠脊髓中的表达位置及在损伤脊髓中的表达变化。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显示脊髓中nestin的表达。结果RT-PCR检测SDNSF mRNA在正常大鼠脊髓中的表达,损伤后4天SDNSF的mRNA表达上升,损伤8天剑达高峰,此后SDNSF的mRNA表达逐渐减少,到16天恢复到正常水平;脊髓切片原位杂交结果发现SDNSF的mRN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十脊髓灰质细胞中,可能足神经元细胞,结果表明正常脊髓可表达SDNSF;脊髓损伤后8犬,原位杂交硅示SDNSF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同时与此切片相邻层面的切片免疫组化证实nestin阳性细胞增殖、变大、向周围发出突起,但这些阳性细胞在分布上与SDNSF无关。结论(1)SDNSF在脊髓中表达于灰质,脊髓损伤后SDNSF的mRNA表达随时间发生变化。(2)随着脊髓损伤的修复,nestin阳性细胞增殖,但是这些细胞并不表达SDNSF。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切割穹窿海马伞大鼠海马与正常海马内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mRNA的表达差异。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切割穹隆海马伞后1、3、7、14、21及28d组,每组6只。提取各组大鼠的海马组织总RNA,应用实时PCR技术观察切割穹窿海马伞后海马中PEBP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PEBPmRNA在切割后3d表达开始上升,7d达最高水平,随后缓慢下降,21d时降至正常。结论切割穹窿海马伞后海马中PEBP的高表达可能与诱导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海马神经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索显示和区分皮质脊髓束在大鼠脑干和脊髓内定位的染色方法。方法:通过丽春红2R-亮绿双重染色法对正常SD大鼠延髓、脊髓(颈5、胸10、腰3、骶2节段)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结果:丽春红2R-亮绿染色后,延髓和脊髓白质中神经纤维束轴索、髓鞘呈橙红色,灰质背景呈淡绿色,其中神经元呈绿色。在延髓锥体、锥体交叉中及在脊髓颈、胸段后索腹侧最深层可见皮质脊髓束染成橙红色,着色略深,与其背侧的薄束和腹侧的灰质界限分明、对比清晰。结论:丽春红2R-亮绿染色法可以清楚地显示成年大鼠皮质脊髓束在脑干和脊髓内的位置,为中枢神经损伤与修复研究提供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神经纤维束定位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突触后密度蛋白-93(PSD-93)在脊髓损伤(SCI)后的表达变化以及定位情况.方法 使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致大鼠脊髓(T9、T10)重度撞击伤.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损伤后各时间段PSD-93 mRNA及其蛋白水平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方法检测PSD-93在正常脊髓中的分布以及损伤后的定位改变.结果 PSD-93 mRNA水平在SCI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在3d降到最低水平;蛋白水平则在SCI后显著上调,于1d达高峰.免疫荧光双标显示,PSD-93在SCI后除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存在着共定位之外,还高表达于损伤局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脊髓损伤后PSD-93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呈现明显的时相变化,并且与nNOS、活化的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提示PSD-93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78.
切割穹窿海马伞大鼠海马内BLBP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观察切割大鼠右侧穹窿海马伞后,切割侧与正常侧海马齿状回内脑脂结合蛋白(BLBP)的表达变化,本研究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双侧海马内BLBP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海马齿状回门区和颗粒下层中BLBP免疫阳性细胞数和灰度值。结果显示:正常大鼠双侧海马各区和颗粒下层细胞BLBP仅有微量表达,切割穹窿海马伞后第1 d双侧差异不明显;3 d时切割侧颗粒下层阳性细胞及染色深度较正常侧加深;5 d时切割侧颗粒下层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染色较深,并达到最高水平;7 d后BLBP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和染色深度开始降低,14 d时接近正常侧水平。而切割后3、5 d时双侧门区BLBP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差异不大,但切割侧染色较深,7 d后也逐渐降低,14 d时降至正常侧水平。上述结果提示,切割穹窿海马伞阻断了隔区与海马齿状回的纤维联系后,可引起海马齿状回门区和颗粒下层BLBP表达增强,可能引发了放射状胶质细胞的增殖和激活,构成的支架有助于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和向神经元的分化。  相似文献   
79.
在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轴突的生长具有严格的方向性。轴突沿特定的路线生长、延长,并伸向与它建立突触联系的靶细胞或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轴突末端称为生长锥,其扇形膨大部分称作板足,在板足的表面伸出许多细小的突起,称为丝足。板足的细胞骨架主要是由微管构成,丝足的细胞骨架主要是不成束的肌动蛋白(图1)。生长锥对周围环境极其敏感,其表面受体可识别细胞外基质中或周围细胞上的导向分子。这些导向分子中,有的能够吸引生长锥向其生长,有的却是排斥生长锥向其生长,生长锥就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中,选择一条正确的路径到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80.
壳聚糖支架与神经干细胞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壳聚糖多孔支架与神经干细胞(NSCs)的生物相容性,应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壳聚糖多孔支架,将神经干细胞克隆球接种于壳聚糖支架载体上,分为NSCs+支架组和NSCs+支架+NGF组。培养2周后冰冻切片,行Nissl染色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2,3-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CNP)免疫组化染色来检测NSCs的分化,并进行MAP-2阳性细胞计数、胞体面积、细胞周长的图像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壳聚糖支架孔隙率为90%,支架孔径为50~350μm。NSCs可以在壳聚糖支架上存活、迁移并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NSCs+支架+NGF组的MAP-2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NSCs+支架组,且胞体较大,突起较多且长。上述结果提示,壳聚糖支架与NS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外源性的NGF能够促进壳聚糖支架中的NSCs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